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廖百秋 《考试周刊》2008,(12):29-31
什么是语言?这是语言学教学必须回答的问题.长期以来,语言的工具论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如何突破工具论的束缚,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语言观则是本科语言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通过对语言定义的归纳和剖析,探讨了语言的本质以及人的编导和语法的调变在其中所承担的角色,同时展开语言深广的人文内涵,借此以探索语言学课程教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早期教育》2002,(10):U004-U004
加拿大浸人式英语教材及教学法是一种强调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把英语语言始终贯穿于各类学科活动中的教学模式。它的特点是:英语既是学习的内容,也是学习的工具。它通过让幼儿浸泡于浓郁的英语环境中,在充满意趣的各项活动中,让孩子自觉自愿地轻松地习得英语。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加拿大浸人式英语教学法要求英语老师用英语面对孩子,以英语为教学语言面对孩子,以英语为教学语言完成幼儿园的各项教学任务和组织孩子一日的生活活动。  相似文献   

3.
试论从本体论角度研究汉语词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为,鉴于目前的情况,应该提倡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与高度研究汉语词汇,以求在立体的动态的研究中实现理解词语、认识世界、观照人的自我这一新的研究目标。本文上篇以汉语词汇实际为依据总论这一主张的理论依据:作为符号的动物,人是在语言符号的帮助下更好地领悟自己的存在、形成自己的本质的,人是在语言符号的帮助下更好地揭示物理世界、建构文化世界的。本文下篇从汉语词汇研究实际出发分论这一主张的基本思路:首先分别探讨词汇产生、词汇发展、词义结构、词义演变与人的存在方式的固有关系,然后实现以“人”为最高目标的新综合。  相似文献   

4.
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人不断领悟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存在的意义.教学是对生活世界的一种体验,而体验本身就是人对生命意义的把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思想的表达,它与人和人性无法分离.教学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生成的动态过程,体现着教育的动态生成之美.教学与美学具有内在统一性.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在教育美学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地运用审美教学手段,通过丰富而具有情感的英语语言材料,师生共同感受世界之多彩,感悟生命之绚丽.教育美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使语言在艺术化的基础上展现了人性之美,生命之美,体现了教学是生命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英语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还是文化的载体,它本身是有意义的。它是英语民族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这些特点随着民族语言与外来语的不断融合,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英语词汇在漫长的同化与异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英语作为国际语言所独有的兼容特质。作为语言表达来说,英语词汇越丰富,越能展现语言魅力;作为语言教学来看,色彩斑斓的构词方式增加了语言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该文以"人"为例,试析英语词汇的丰富源泉和教学规律。  相似文献   

6.
高娟 《华章》2007,(12):237-237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对他人表达敬意的敬语,是以语言这一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达到社会和谐,人际关系融洽的目的的.敬语是日语的一个重要语言特征,日语运用得体、礼貌与否,取决于敬语的正确使用.它在日本人的生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英语教学要处理好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关系,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口语教学,在教学中当好“规划人”和课堂学习中的“对话人”.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向的充满人文价值和精神内涵的审美实践活动.教学中人的审美存在体现在教学以人为中心,满足人的需要,彰显人的本质,维护人的自由,人的尊严和价值在教学场域中得到充分关照. 教学场域中人审美存在表征为:在教学生活中学生是个性化的、具体的、自由的、自主的,学生在与未知世界的真实交往与对话中存在,在无限的可能和真实的生活中存在.  相似文献   

9.
论外语教育的教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教育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关系中对人的主体的一种培育,是我们心智成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维生素.外语教育过程就是人有、人治、人享的过程.但是,在外语教育实践中,强调语言本体,忽略了外语教育的教育意义,导致语言教育价值的迷失和语言学习个体的茫然.因此,探讨外语教育本质,梳理外语教育实践中的教育价值关系,对外语教育参与者主体性的确立,回归及外语教育的本体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积累语言的基本方式。读,可以益智;读,可以冶情;读,可以发展语言,认识世界,发展身心。学生通过读书,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成听觉符号,书面语言转化成口头语言。这一转换,学生与课文的关系就不只是人与书的关系,而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世界以读为中介获得理性的对话、情感的沟通、审美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语言的教学,而语言能力是人在这个世界生活的基本能力。语文的教学一定不能脱离生活,要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成功的。本研究以生活世界的视域探究语文教学,从语文教学的原则和生活化的理念探寻语文教学方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党中央现在一再强调要构建和谐社会,而音乐教育具有愉悦性即"寓教于乐"。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的另一种"语言",它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使人们学会从另一个渠道来理解世界。美好的音乐不仅给人生带来极大乐趣,使人愉快健康,还能陶冶人的情操,促使整个精神世界更加充实、和谐。音乐是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学已经越来越被音乐教育界所重视。  相似文献   

13.
英语教学是一种文化语言教学。文化语言是供人与人交流、沟通用的,没有人与人的交流、沟通,也就无所谓文化语言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4.
何志刚 《教育艺术》2009,(8):16-16,14
以往的教学理论往往把教学活动当成一种认识人、改造人、塑造人的过程,这其实是一种从"物的世界"的视角来研究"人的世界"得出的结论,是人对待"物的世界"的态度和思维方式在教学活动中的迁移和体现,具有很大的片面性.现代教育理念主张,教学活动作为一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整体上是一个"人的世界"或伦理性的"我一你"世界,而不是一个"物的世界"或工具性的"我一它"世界.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人类一般实践过程中认识和被认识、改造和被改造的主客体关系是不同的,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建立在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交流、沟通和对话基础之上的"主体一主体"交往实践过程.把这一理念贯彻到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学生知识以外,更应该增强与学生的平等沟通交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养.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语言输入在语言教学范畴内是指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语言.而学习者可以读到或听到的语言,对于中学生而肓,则是在课堂环境或语言交流的自然环境中接受的语言输入.作为语言输入的基本途径,同时也是人类交际、学习、思考及感知世界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技能,听力教学在以语言输入为基础的语言教学中对语言学习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类思维和认识与了解世界的工具之一是语言.就英语的实际意义而言,英语绝非只是一种简单的符号,从以汉语为母语的广大小学生学习英语意义的层面上来审视英语教学,学会与掌握了英语,就能更好地观察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和融人世界. 英语教学也是一种艺术,教师在英语课堂所运用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和影响到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紧扣教材,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恰到好处地提问是小学英语有效教学、高效课堂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手段之一.英语教学中教师任何形式的提问其主旨是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在学生英语知识技能的掌握、英语学习策略的形成、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已是大势所趋,研究多媒体功能,辅助学科课堂教学已成为学校教改实验的重要课题.外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语言教学也必然要研究多媒体.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是一个"多媒体"系统,因为人要通过五官感知世界:语言也是一个"多媒体"系统,因为语言的意义只有在"多媒体"环境下才能真正体现.如果单靠字典和词典是难以透彻解释某种语言意义的,要真正理解语言的真谛,就必须在真实的环境下通过听觉、视觉以至感觉、触觉等全面地多维地去感知.但这里所说的"多媒体"是指具有视听功能如投影、录音、电视、录像、语言实验室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技术的教学载体.  相似文献   

18.
正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俄罗斯流传一句谚语"语言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说的就是语言的重要性。对物理教师而言,物理教学语言是个教学基本功和必要素养,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和基本要素,是师生间沟通的桥梁,是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最近的听课过程中,发现一些物理教师的课堂语言不是很规范,有时甚至会  相似文献   

19.
维特根斯坦对于语言逻辑结构的否定,马克思对于唯心观念演绎的批判,把人从语言和思维的遮蔽中解放出来,从不同的角度达成人的生存的解放。这样,"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就成为一句谎言和虚构。但是,这两种方式都是在舍弃一种压迫之后,试图提供一种新的外在于人的力量,构成了新的暴力压迫。而佛教则试图以语言的否定通往对人及其意识、客观世界、方法、能指乃至"否定"本身全面的否定,使人进入无依无凭的绝对自由领域,达成人的全面解放。佛教之彻底的解构与否定,为主体解放提供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沉思方式和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20.
文本是教学的载体,也是一种文字的编织体.走进文本,就是带着情感,按照自己的意愿,以自己独特的体验,涵泳感悟,解读文本.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应该认真解读文本真正起到沟通学生世界与文本世界的作用.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该怎样走进文本?我以自己五备《程门立雪》一课为例谈谈.一进文本,备语言文字切入点,明晰中心语文的核心问题是语言,语言文字训练反映了语文学科的教学个性,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内化语言,最终发展自己的语言是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