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内容来源于儿童,前苏联阿尔金称游戏为"幼儿的心理维生素",可见游戏对儿童的影响之大。在校外儿童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地选择游戏辅助教学,最大限度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就游戏在校外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单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莫扎特效应"曾在21世纪初对学界、商界、政界产生过重要影响,它的终结根本上是由于夸大了儿童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培养的作用,并进而使音乐教育远离了其本体功能.人们对"莫扎特效应"的追捧从根本上而言是重智育轻美育观念的深刻表现,事实上儿童音乐教育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启迪智慧,但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绝非其本体价值.儿童音乐教育的本体价值就是音乐的价值,不需要刻意为其他智能发展服务,这也是儿童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儿童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始终坚持音乐教育的本质功能与目的,处理好音乐教育本体价值与非本体价值之间的关系;儿童音乐教育研究者应以科学的态度与方法继续深入探索音乐与人脑结构功能发展之间的关系;儿童家长应充分重视音乐本身的价值,抓住儿童音乐发展的关键期,让儿童成为音乐的终身热爱者,让音乐成为儿童生活的策略与不可或缺的表达手段.  相似文献   

3.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反映0-6岁儿童的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音乐对儿童具有特殊的功能。近年来,儿童音乐教育成为幼儿教育的热点问题之一。这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其音乐教育要与幼儿音乐教育接轨,培育出能够胜任心新时期幼儿音乐教育的高素质人才。本文谈谈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2011年制定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为《标准》)中明确指出,对音乐义务教育的旨在培养孩子们的"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的培养。那么"高雅"音乐无论从人文性和审美性来说对儿童在对音乐的正确的审美认知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本篇论文重点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源头即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外音乐培养这两方面,分析儿童音乐的正确审美方式和儿童对音乐如何认知,以及如何通过正确的宣传手段让孩子们去感知音乐所存在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在崇尚优生、关注优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孩子的未来发展将会如何,比如说在音乐方面,有否未加发掘的潜能?如有,则又应怎样发掘,并有效地培养? 美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沃尔夫认为,凡是正常儿童,大都是具有一定程度的“艺术家气质”的,生活在这个充满音乐的世界里,他们会对各种各样的音乐刺激作出反应。作为家长和幼教工作者,理应“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开发他们的这种天性。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发儿童的音乐天性呢? 首先要寻找儿童音乐天性的“蛛丝马迹”。在日常  相似文献   

6.
一切艺术都是灵性的、有生命体征的.音乐作为一门美的艺术,在不能忽略学习者审美能力培养的前提下,要积极开发学习者的灵商.幼儿是学习的最佳时期,人的一生当中,幼儿时期灵性最高,也是接触音乐教育的最好的时期.幼儿音乐的灵性教育能极大地开发儿童的音乐潜能,它能创设合乎音乐本性和儿童音乐天性的充满美感的情境,将情感性感受、体验贯穿音乐教学过程的始终.音乐也是一种"有情感的声音",它极其容易激起人,尤其是儿童情感世界的共鸣.所以,要重视幼儿时期的灵性与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7.
儿童音乐教学必须关注儿童的音乐审美经验。儿童音乐"审美的觉醒"基于儿童经验,基于音乐的学科特质。实践中,教师可以引领儿童在音乐"听赏"中审美,在"歌唱"中审美,在"想象"中审美。在音乐审美中凸显儿童自我的本质力量,让儿童的生命得以充分舒展!  相似文献   

8.
美国音乐以综合感教学为中心的儿童音乐教学对我国音乐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对孩子音乐文化的培养给予了高度重视.兴趣是孩子坚持音乐学习的动力,而兴趣的培养又需要合理的教学方法作为保障.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学中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指导思想对于儿童未来音乐兴趣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帮助,并促使儿童对音乐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儿童音乐教育越来越被人们关注.本次研究通过调查儿童音乐偏好发展及环境对其的影响,为音乐与儿童发展的关系提供了一定实证依据.研究结果发现:97.3%的儿童在音乐课上会积极地进行语言与动作上的交流;90%的儿童经过训练会逐渐形成规则意识.研究表明音乐偏好在培养儿童的语言、交往能力、情感、规则意识方面能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姚菊华 《教师》2013,(11):43-44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了"儿童音乐生活化"的思想,认为"大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游戏、走路或是休息,都本能地爱唱着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因此,我认为儿童的生活离不开音乐"。他还指出,音乐的真正价值在于人和音乐交融,由音乐的节奏、旋律之美,引起身体和精神的共鸣,净化人的心灵,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要用音乐来陶冶儿童性情,"使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语言素质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特征及作用的分析与讨论,提出完善声乐教学必须注重基础语言和声乐语言的教育。创造学生良好的语言条件是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和梅 《海外英语》2012,(18):271-272,278
Throughout time,healers,philosophers,scientists,and teachers have recognized the place of music for therapeutic and developmental functions(Bancroft,1985:3-7).Researchers over the last twenty years have made astounding advances in the the ory of language acquisition.Many find the pedagogical conjoining of language and music compelling.The first part of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historical and developmental proofs of music’ s relationship with language learning.In part two,neurological the ory on music and the mind are covered.Part three summarizes scholarly inquiry on the use of music for learning languages,espe cially those studies that could prove most instructive both for language teachers and for music therapis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a.  相似文献   

13.
音乐治疗师对于智障儿童的个性化治疗目标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治疗性的音乐体验可以有组织地促进正确的行为,减少不正确的行为;音乐活动可以促进和发展运动技能和学习能力;音乐治疗的体验可以促进语言的发展和增强语音能力;设计良好的治疗性音乐体验可以协助教授智障儿童掌握基本的技能,如注意力集中、听从指令、保持目光接触等;音乐治疗师可以帮助智障儿童在他们的闲暇时间里参与有意义的音乐活动,包括聆听和参与音乐演奏。  相似文献   

14.
道教是我国本土的民族宗教,是在几千年文化积淀的孕育下生成的。作为道教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教音乐,在它漫长、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集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民间音乐之大成,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性,呈现出了十分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音乐教育有利于儿童健康人格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有助于儿童的语言和良好情感的发展,并对儿童成长具有一定的社会效应和现实意义。每个教师都应该重视儿童音乐教育的功能性特征,有意识地满足当今儿童对音乐教育的需求,强化音乐教育的社会化功能,促进儿童的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微信小程序开发环境和开发者生态已成熟,各种小程序深受用户喜爱。为满足微信使用者对于音乐播放器操作简单、不占内容的需求,提出一款基于微信小程序的音乐播放器的完整开发思路和设计实现方法,为后续开发者提供基础。该软件基于流行的 Angular 框架和 HTML5、CSS3、JavaScript 开发语言,使用 MySQL 数据库,后端以 PHP 作为开发语言。设计采用 Ajax 请求完成前后端数据交互,通过转换和接口技术完成微信平台部署。播放器实现了音乐点播和随机播放、资源搜索、播放界面与歌词同步显示、图文简介等功能。实际运行结果表明,音乐播放器运行稳定,界面美观、操作简单、占内存少。  相似文献   

17.
音乐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尤其同语文有着密切的联系。从音乐的源头看,音乐和语文本是一家;而在音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同语文关系的密切程度依然不减。因此,我们绝不能把音乐看成是一种孤立的学科,应多角度地予以认识,要重视在音乐教学中的语文能力培养,达到真正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北狄乐”是汉唐时期,北方鲜卑、匈奴、羌、氐、羯等各民族音乐通称。其经历原创、交融、分化等历史变迁后.部分歌曲被改造提升,进入北魏音乐机关,成为祭祀、享宴、郊庙音乐的一部分,其歌辞为华语系统,部分继续在民间流传,其歌辞仍为鲜卑语。而华化的这部分歌曲通过战争、外交、民间等各种方式流传到南方。在华胡音乐文化交流渗透中,“北狄乐”不断地被汉化,到唐代,其自身的鲜卓语系统已完全消融于汉语的音乐文化系统中。“北狄乐”入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华乐,进入华乐系统后,“北狄乐”的性质改变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声乐教学语言为着眼点,阐述了声乐教学语言的构成及其审美价值,并主要从理性美、形象美和情感美三方面论述了声乐教学语言的审美特征,对提高声乐教学语言审美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书法评论语体主要有两种,即论书的本体和喻体。其喻体主要是借助相关艺术语言喻书法艺术之法、书法艺术之美,以音乐语言论书法历来为论书的一种重要方法。书法由点画和章法构成,音乐由音符与和声、旋律构成,二者的组合规律相似;书法之韵与情的表现具有音乐关的特征;书法之关与音乐之关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同根同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