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农村中学中“厌学”、“不会学”、“学得死”的现状,我们开展了群众性的“三学”教改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即变厌学为爱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会学”,即变不会学为会学;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活学”,即变死学为活学.显然,爱学是学习者的态度,而会学与活学是与学法指导紧密相关的.我们在近十所学校的数学科推行了近三年的“三学”教改实验,获得了初步成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梁若雪 《成才之路》2023,(11):109-112
对分课堂将“教”与“学”对分,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在高校设计类课程教学中,五层递进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以丰富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素养,以多元化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素养,以真实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技法表现素养,以灵活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以虚实结合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具体教学策略有导学清单亮明白、“精讲”且“留白”、“亮考帮”笔记写起来、协作讨论谈出来、项目实操练起来、多维度多层次评人才。  相似文献   

3.
抓住内部动机 培养学习兴趣广西杨志信学生学习动机有两种:一种是外部动机,一种是内部动机。“要我学”是外部动机,“我要学”是内部动机。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形成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奋勇攀登科...  相似文献   

4.
孔岩 《中小学电教》2012,(11):95-9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能由外因转化为内因,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就没有学不会的知识。那么怎样才能激励学生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使他们对信息技术乐学、会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5.
王焕蕊 《成才之路》2009,(14):96-96
思想政治课肩负着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历史重任,对于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义。使思想政治课充满魅力,一方面寓教于需,在学生的内化上下工夫,使学生从“为用而学”到“越学越有用”再到“越学越想学”,形成“学—用—学”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趣。  相似文献   

6.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长庆总校黄瀛一、抓听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会学、善学的能力,首先要抓好听课能力的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因此,上课时应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景,把注意力集中到学...  相似文献   

7.
学法指导的目的之一是要使学生“愿学、乐学”,只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愿学、乐学”。  相似文献   

8.
坚定“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是语文教学的主旨。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有利于学生“做中学”“创新学”的教学模式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立足学生实际,构建以培养学生阅读素养为主体、以“成果目标”“协作学习”“以评促学”“社会实践”为四翼的“一体四翼”教学模式,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探究创新、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也称为“求知欲”。在化学教学中要使学生做到“要学、学会、会学”,要学是前提,而学习兴趣是“要学”的先导。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果、智能发展和未来的成就都有重大影响。正如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所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根据初中学生可塑性大、模仿力强、自制力和毅力较差、有较强的自尊心、富于幻想、求知欲强等心理特征,我在化学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一、课始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我国教育领域,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实施素质教育。但是,_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在一些人的头脑里,素质教育已经走入了误区,他们仅仅认为一些基本技能是“素质”,严重忽视创新素质的培养,把能力的培养与基本知识的积累割裂开来。一对照美国的创造性教育,我们看到美国人十分重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和训练。但是,国人在这一点上把“创造性”和“素质”弄混了,误认为学生学一些基本技能,就是有“创造性”、有“素质”了。于是,在节假日,在星期天,在课余,大量的学生被家长带着去学钢琴、提琴,学…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就如何培养及挖掘学生积极有益的情感。以促进英语教学进行探讨。加强对学生有益情感的培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对“教”,与“学”都有极大促进作用。在教学中,要从“激发兴趣、创设情景,方法指导、因材施教”几方面对学生有益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操作学具:寓求知于乐学●林仲章现代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动探求新知,促进学生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等。为实现这个目标,我认为引导学生操作学具从而获取知识、掌...  相似文献   

13.
刘冠丽 《河北教育》2005,(24):30-30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在数学被不少人认为是枯燥学科的情况下,培养学生兴趣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师“善教”促学生“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也称为“求知欲”。在化学教学中要使学生做到“要学、学会、会学”,要学是前提,而学习兴趣是“要学”的先导。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果、智能发展和未来的成就都有重大影响。正如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所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根据初中学和可塑性大、模仿力强、自制力和毅力较差、有较强的自尊心、富于幻想、求知欲强等心理特征,我在化学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在诗歌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想学”,并培养学生的“能学”和“会学”能力,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送学生一双自主学习、自由飞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16.
优化教学过程的重点是由“学适应教”转变成“教适应学”,由“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转变成“深化知识理解,重视能力培养”,由“教师灌输地教,学生被动地学”转变成“学生主动地学,教师巧妙地导”。就地理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而言,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导”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导读指导学生阅读指定的教材内容、地理图表或观察模型、观看录像等。首先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读一读”栏目,这个栏目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是举例子说明正文的观点,有的是拓宽或加深正文的理论知识,有的是补充与正文有关的新资料、新信息。…  相似文献   

17.
对待学生的各种学习,既需要学生“学会”,更需要学生“会学”。“会学”,离不开自学,自学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此,无论哪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也不能例外。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品德与社会”的自学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当前教研活动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是重教轻学,忽视对学生学习动机、情感意志的培养,造成学生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产生厌学情绪。教法与学法是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如何把它同步引向正轨是一个值得重规的问题。对此笔认为,要培养兴趣,把“厌学”转化为“乐学”;要启发思维,把“死学”转化为“活学”;要内外结合,把“多学”转化为“精学”。  相似文献   

19.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必开的《机械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技巧,强调学生的“学”、“思”、“乐”,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所谓“学”,即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转到让学生“会学”上来;“思”则是从让学生“回答”转到“提问”上来;“乐”则是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上来。也就是说,“教…  相似文献   

20.
要让学生肯学、要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关键在于应用新课程的理念,突破传统教学的樊笼,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善于合作,善于运用,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