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邹强 《武当》2012,(1):9-11
太虚拳为武当内家拳种,由广东新会伍德文先生广传于世。太虚拳与太极拳同源异流,其理均一,唯太虚主先天,太极主后天,太虚即无极,阴阳未分,浑然鼓荡,一气于其间,是根据河图洛书数理及其阴阳生化之机而构造此拳。本拳动作以体松柔和为主,每一动作均以圆圈转动,连环不断。本拳发动时可分柔劲与刚劲,柔劲  相似文献   

2.
刘伟 《武当》2013,(2):I0005-I0005
2012年12月23日,2012年广东省武当太虚拳会周年志庆暨太虚拳大赛在广东江门市江海区成功举办,来自广东境内约600余太虚拳爱好者参加,大赛由江门市江海区外海太虚拳协会主办,广东省内各市区拳法组织嘉宾到会祝贺。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与易     
李兆生 《武当》2012,(9):14-15
夫太极拳以太极为名,是拳法理义中意深与"易"相合,感而遂通,故名之以太极。又,太极者,阴阳也,拳经有"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之句,明示太极为拳之理意深焉。又云,太一为道。太乙者,道,阴阳显化。悠古太虚,由兹而生,太素有形,太虚为象。元始开天,道化阴阳,是由一而演生万类也。易之为象者河图,易之为文者《周易》。上圣观天地而识造化,云天下万类概由一气所以生化。圣人作卦,制度纪天,运数追踪,以明阴阳之变。古仁者言,立  相似文献   

4.
八桩之法,以八阵图立说。就奇正而言,以天、地、风、云为正法,以龙、虎、鸟、蛇为奇法。就阴阳而言,以天、风、虎、鸟为阳桩,以地、云、龙、蛇为阴桩,无极桩为阴阳合德桩,即动静未分,阴阳相合的统一体。就攻守而言,以天、风、虎、鸟四阳桩为攻,以地、云、龙、蛇四阴桩为守。就刚柔而言,阳桩主刚,但刚中有柔;阴桩主柔,但柔中有刚。就开合而言,以龙、虎、乌、蛇四桩为开,以天、地、风、云四桩及无极桩为合。就架式高低而言,以天、地、龙、鸟四桩及无极桩为高桩,以风、云、虎、蛇四桩为低桩。就锻炼内容而言,无极桩用于养气、调气、活血、安神以延年益寿。天门桩(拳)用于炼志,地门桩(拳)用于炼意,风门桩(拳)用于炼劲,云门桩(拳)用于炼神,龙门桩(拳)用于炼筋,虎门桩(拳)用于炼骨,鸟门桩(拳)用于炼精,蛇门桩(拳)用于炼气。此外龙门桩及虎门桩又用于  相似文献   

5.
《武当》2000,(4):6-55
五行捶,在李派太极三大主拳(天盘、地盘、人盘)中为人盘拳。传统认为,阴阳精合生五行而成万物,人具五行秉赋故有人形;阴阳精分生八卦而成万象,人具八卦象征故能万变。八卦五行都含阴阳,都是自然,相协相合,因而循八卦错综万变之义,依五行生克相推之理,借势运化一身,协调五行,平衡阴阳,促进全体生机正常生发,并借运化后天,亲合自然,悟觉先天法度,连通天地,返本还原,方是五行捶真谛和要旨。因此,五行捶尤其强调心法,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八卦拳都是内家拳,其理相通,取名同出一源,都是由古代太极八卦图取义得名。要知太极拳名称的由来,必先知太极之含意。“太”是大字加一点,所属指事字,盖大之有加焉。“极”,本是指屋极,取义为顶端或最高点。“极”又加“太”字组合,说明此量至广至大至精至微至中至正。太极即太虚。太虚为空空之境,真气所充,神明之宫府,无运不至,故主生化之本始,运气之真元。太极乘气,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这就是太极生阴阳之理。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阴阳学说认为万事都有阴阳之别,一切事物运动变化无不是相互对应的、阴与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将阴阳变化的规律精炼地称之为"一阴一阳之谓道".而阴阳转换变易正是太极拳的灵魂,阴阳相济是太极拳的指导原则.太极拳中的拳理、拳技及理论无不体现着阴阳学说的精髓.  相似文献   

8.
简化武当拳养生原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化武当拳一经问世,即得到武术爱好者和广大群众的喜爱,人们在练习的同时,更想进一步了解简化武当拳的养生原理。本文就简化武当拳养生思想基础;养生的核心;阴阳变化;天人合一四个方面加以探索。认为《简化武当拳》修炼的最终目的是追求人体内的阴阳相对平衡和人体与自然或宇宙这两个相应的大小系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佚名 《精武》2009,(10):39-39
所谓坐功者,阴阳也。拳谓太极,亦有含阴阳也。调和阴阳,聚于祖窍,久而不舍而成丹凝结神气,充塞通身,斯为拳。此拳也,不同流俗,不比凡工。如有志此功者,当与丹功并进,动静双修,工比兼并,自有补益。神是气之领导,气是力之生母。  相似文献   

10.
太极功德论     
杜子宇 《武当》2005,(3):20-21
无道不含理,无理不合道。故道即理,理即道,故谓"道理"。太极修炼,拳"以武演道",功"以文合道"。本天道为拳理,以拳理晓功理,依功理明生理,以生理化心理,借心理通世理,缘世理达天理,这百理归一是传统太极的正觉正悟。合道即合阴阳,阴阳无"中"而不合。"中"具体而言就是"德",故说"阴阳合德"。传统太极的精深内涵决定了拳功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太极文化的视角,对黄梅岳家拳的拳理作了深入的理论透视,解析了黄梅岳家拳所蕴含的太极文化内涵,提出了“太极者,道也”是黄梅岳家拳的精武之道、“太极者,阴阳也”是黄梅岳家拳的构造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是黄梅岳家拳的化生之道的观点,为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弘扬黄梅岳家拳,作了太极文化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曹尔晔 《武当》2007,(12):16-19
太极拳是内家拳,是以太极阴阳理论为依据的拳法,由太极图分阴阳,可以看到太极拳动作处处分虚实,以虚实和阴阳相对。太极拳强调全身放松、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气  相似文献   

13.
文章整理并分析了心意六合八法拳的功法,从功法的角度探讨心意六合八法拳的健身作用。六合八法拳是一个优秀的拳种,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健身价值,它可以平衡阴阳,调节神经,对全面提高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是中华优秀文化之精粹,其特性的主要方面应屋五行中水的柔性。柔属阴,但孤阴丕生,独阳不长,必须阴阳相济,才能成为整体。三百多年来,太极拳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现已成为推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项目。但涉及拳理方面的深层次问题,还有不少内容让人难得要领。《易》以论阴阳,《医》以辨阴阳,拳要悟阴阳。笔者在多年习拳过程中,结合读的一些书,现将自己的几点心得提出来向前辈与同行请教。  相似文献   

15.
李秒丰 《中华武术》2007,(10):53-53
一、传统太极拳必须定位于拳太极拳即为拳,必须定位于拳而非操舞,拳术更非神术、仙术、玄术。拳乃徒手的武术,武术之术乃是用武的技术,武乃力量实力的象征。所以说,拳属武入于兵,兵者战之用。太极拳无论多么特殊,健身效果多么奇特,只不过是依太极阴阳变化之理而运其拳,依然不过是以太极而名的拳术,太极只是拳术的名称而已,而其他功能都是为拳的本质功能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拳的本质乃是技击,这是毋庸质疑的。拳不离攻  相似文献   

16.
廖冬晴 《武当》2003,(11):11-12
九宫掌是九宫门主体功法,又名九宫拳,全称九宫阴阳连环掌,是武当派九宫门历代秘传武技。九宫掌起源于少林心意拳、松溪内家拳和《易经》、《拳经》、《孙子兵法》等古代经典著作。 九宫掌的第一个来源是少林心意拳。九宫掌的实际创始人李逸鹤在《拳论》中说:“余幼习武,始学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是武术拳种中最为普及的拳种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 “绵拳”“十三势”等。清乾隆年间山西民间武术家王宗岳用《周子全书》中阐发《易经》太极阴阳的哲理来解释拳理,写成《太极拳论》,太极拳这个名称才确定下来。太极拳的起源众  相似文献   

18.
马杰 《武当》2012,(8):40-41
手打歌诀手打三节不见形,设若见形不为能;钻横裹拨一旁走,手能劲发任意行。手为左右两拳,在技击中运用最广泛,变化最多,既有左右之分,又有单手双手之别。拳有阴阳之分,掌也有阴阳之易,还有掌拳互变之妙用。在技击中,擒拿、点穴、却骨、摔法等,无论采用哪一部位打法,都脱离不开两手的封闭、领化,所以说手打在技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包括了拳、掌、勾、爪、指等。在技击打法中,主要用砸、劈、钻、拿、盖、掳、推、刁、击、撩、啄以及反背拳、切削掌、剑指等多种打法。  相似文献   

19.
杜怀津 《武当》2015,(1):31
日前,合肥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向社会公布,"韩氏阴阳双合拳"作为唯一的武术传统项目入录,传承人为合肥市著名武术老师韩荣春先生。韩荣春先生自幼习练家传阴阳双合拳,后师从合肥著名武术名家余化龙(余文烈),精通各种拳术及兵器,多次参加国内国际武术太极拳比赛,荣获众多奖牌,曾被授予"安徽省十佳拳师"、"安徽省荣誉武术师"和"一级武术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0.
杜子宇 《武当》2006,(9):15-16
“一拳九架”,又称“一拳九练”。 李派太极“三盘”主拳各有不同风格特点,天盘拳其性主柔,地盘拳其性主刚,人盘拳亦柔亦刚。这三种不同风格,只能说这是它们的本质本性,或说是它们的本来面目和原形。也是李派太极“一拳九练”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