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民国以来的黄河三角洲移民,可以说是其移民史上的第二次高潮。究其原因,主要与黄河有关,与当时的社会情势有关。就其性质而言,新中国成立前的移民,主要为生存型移民,而其后的移民,则多为发展型移民,这一时期的移民与历史上各朝代的移民有很多不同。  相似文献   

2.
上一期,我们主要从移民政策方面讨论了有关移民的问题。当我们从移民政策和自身条件确定自己能够移民了,就应考虑自己是否适合于移民、最适合移民到哪个国家了。本期我们主要介绍移民需要考虑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3.
上海是一座具有移民传统的城市,目前正在迎来新一轮的国际移民潮。国际移民的涌入形成了上海多元文化共存的格局,也带来了文化冲突的可能,因此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是上海建设和发展国际化都市的主题之一。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中,以何种语言为主要媒介进行融合,这不仅是一个与多元文化存在与发展方式有关的语言问题,更是直接关系到这一多元文化融合的性质和趋向的问题。随着上海国际移民数量的增加,国际移民与本地居民共同生活的社区将大量出现,上海有必要以社区为中心大力开展汉语国际推广。  相似文献   

4.
唐宋时期,有部分僧、道宗教移民迁来湖湘之地,这部分宗教移民以僧人为主,南方之闽浙和北方之陕晋,都是主要迁出地,而湖南之衡山与潭州诸山是主要迁入地。在迁移时间上主要集中于唐中后期与北宋时期,迁徙原因主要与佛道之学传授有关。他们的到来对湖南宗教文化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秦汉江南人口流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江南地区少数民族被政府大量迁到江北,中原地区的人口大量流向江南。流向江南的人口分突发式移民和渐进式移民,突发式移民主要是由政府行为或灾荒所致,渐进式移民则与北方中原地区人口密集而资源相对不足有关,当时江南的滨湖地区地广人稀,是吸纳中原移民的主要地区。中原人口流向江南导致江南人口的增加,从长期趋势看,渐进式移民是江南人口增加的主体部分。中原人口流向江南开始了江南的开发,也使中原文化流向江南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评价万州区农村移民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对该库区农村移民超规划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剖析,其目的是揭示和分析农村移民安置规划实施10年来,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并根据有关移民政策的连续性和问题突出存在的客观性,提出遗留问题解决的措施和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移民搬迁任务已经顺利完成,移民思想政治教育在取得明显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针对性不强、实践滞后以及方法不科学等问题。这与有关的领导干部重视不够、"一手软一手硬"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移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缺乏力度、移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滞后以及对移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认识不足等原因紧密相关。因此,在后期移民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以高度重视为前提,加强疏导为手段,解决实际问题为关键,加强管理、严格执法为保障,切实加强和改进移民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8.
短波     
《留学生》2014,(10):4-4
加国投资移民“一刀切”集体诉讼案将6月开庭 据加拿大《环球华报》综合报道,为受加拿大联邦政府一刀切取消投资移民计划影响的申请人打官司的当地律师莱希(Tim Leahy)称,联邦法庭已决定,有关94个投资移民个案的聆讯6月4日举行。律师莱希表示,包含终止投资移民项目的联邦预算将于6月26日获得通过。受联邦政府终止投资移民计划影响的目前有19万人,已参加诉讼的有1101人。主要是中国大陆人.他们通过香港申请。  相似文献   

9.
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西部地区开始大规模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有关生态移民的研究也开始兴起.根据中国"生态移民"的具体实施现状,中国学界大部分从生态移民内涵到外延进行了开拓性研究.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状况是生态移民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学界专门研究中国生态移民后续产业方面的学术成果较少.本文主要梳理了学界关于生态移民后续产业的学术文章,并根据亲身调研感触,在学界目前研究的基础上对生态移民后续产业进行定义.  相似文献   

10.
《柳州师专学报》2021,(1):54-60
在易地扶贫搬迁背景下,移民的社会适应影响移民可持续生计发展的选择。基于W县XQ社区的调研表明,易地扶贫搬迁后移民的持续发展需要整体考量移民场域各要素整合的共同作用。其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惯习的稳定与拓展为移民在迁入地安居带来心理保障;生活惯习的养成与适应提升"安居"生活的满意度,增加移民对迁入地的心理归属;重新形塑的社交惯习帮助移民凝聚社会资本,推动实现社区认同。了解移民具体的社会适应情况,因地制宜加强培育和创造移民良好惯习,才能刺激移民内生发展原动力与外在资源运用的有效契合。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一种观念,即我国商业起源只始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然而,考古发掘材料和古文献资料表明,人类历史发源地之一的湖州,在洪荒之时即已孕育商业之胚胎,并最终产生了商业。这有力地说明,江南商业与中原商业一样,发展甚早。  相似文献   

12.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合唱史上一部不朽的名作,其艺术价值不仅仅存在于音乐表现上。文章以关注音乐文学审美价值的视角对《黄河大合唱》的歌词进行探讨,主要从“以诗为号角引领抗日救亡运动”、“以母亲河的气魄昭示中华民族的伟大”、“以黄河儿女的坚韧颂扬民族精神”、“以诗的内涵确立乐的形式激起人们的共鸣”、“以文字营造意境烘托气势恢宏的氛围”五个方面论证作品的音乐文学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早在更新世初期 ,就有人类在我国的土地上生活。最先他们生活在以昆仑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在距今 30 0— 2 0 0万年前 ,他们沿着黄河和长江逐渐向其中下游地区递迁和拓展 ,从公元前六千年开始至公元前二三千年的尧舜禹时代 ,城池和居民聚落及祭坛建筑遍及黄河、长江两岸的广大地区 ,形成了以长江为轴心的南方文化和以黄河为轴心的北方 (即中原 )文化的两大文化区。大量史实证明 :我国已有七千年以上的文明史。黄河、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因素,文化产业已成为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政策。黄河三角洲有着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并且身处文化产业较发达的山东省,更应将文化产业作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来培育和发展。结合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着重分析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有利因素和制约条件,并最终提出促进黄河三角洲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略论黄河史研究:——关于黄河文化生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即是一条自然的河,又是一条文化的河,一部黄河史,不只应当记述黄河的自然变迁,还应当阐明黄河的文化内涵,黄河在漫长的岁月中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黄河人,而黄河人同样在漫长的岁月中为黄河贯注了精气与灵魂,黄河与黄河流域的人类,将决定着黄河与黄河人的命运,已经流淌了百万年的黄河还将在地球的东方流淌下去,我们期待在新的世纪中,人类与黄河一道用更加协调的笔调,谱写出后续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山西省歌舞剧院连续创作推出大型系列歌舞《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黄河水长流》,在中国大地掀起了黄河歌舞的旋风,开创了全国民族风情舞蹈的先河。追本溯源,山西五千年灿烂文明、文化资源丰厚是黄河歌舞艺术产生的根基,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民歌民舞是黄河歌舞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总结回顾黄河歌舞艺术的历史沿革,研究其发展现状,黄河歌舞艺术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嬗变:其一,黄河歌舞艺术流派独树一帜,首开全国民族风情舞蹈先河;其二,黄河歌舞艺术流派日臻成熟,淳朴隽永,博采众长,发展鼎盛;其三,黄河歌舞艺术在探索中前行,在艰难中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黄河歌舞艺术的发展一度陷入低谷。黄河歌舞艺术未来的发展思路如下:一是借势改革,创新机制,把黄河歌舞品牌做大做强;二是提高待遇,保护人才,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营造宽松环境;三是加大政府经费投入,拓宽黄河歌舞投融资渠道;四是汲取"黄河三部曲"的成功经验,探索遵循艺术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探讨新石器时代中国黄河中游、长江下游和北方地区石犁的主要发现情况、形制大小、使用时间和方式方法,及其出现和使用的意义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杰出皇帝之一,在他任期,曾不遗余力地治理黄河,为民兴利。其诸项兴修水利的举措,从治河到治国的英明决策,不愧千古一帝之美称。  相似文献   

19.
金代黄河多次泛滥,成为我国历史上黄河泛滥最为严重的时代这一。官僚腐败,朝廷防水机构松散,官史不负责任,治水决策失误,缺乏长远的治水规划,没有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防洪措施等,使金代黄河接连多次的泛滥成灾,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从而加速了金朝的衰败。  相似文献   

20.
黄河改道期间对徐州社会产生极大影响。将徐州水环境的变化以黄河改道为节点进行划分,以1128年黄河改道之前为一阶段,1128至1855年黄河改道期间为一阶段进行分析,最后以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山水城市"观点,对徐州市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