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相传是左丘明所作。左丘明,春秋鲁国人,曾任鲁太史。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候年表序》中叙述了孔子作《春秋》,接着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刘向、刘歆、桓谭、班固等汉儒也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作,并以为左丘明受经于孔子。从唐宋以来,许多学者对此表示怀疑,认为孔子没有左丘明这样一个弟子,甚至否定左丘明其人。但是,《左传》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间,基本上还是有定论的。《左传》与《春秋》关系极大。《左传》在《汉书·艺  相似文献   

2.
考察《吴越春秋》中的人称代词,有助于全面认识《吴越春秋》的语言面貌。《吴越春秋》有三类人称代词,这三类人称代词既继承了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的某些功能,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反映了上古汉语向中古过渡时期人称代词演变中既继承又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考察《吴越春秋》中的人称代词,有助于全面认识《吴越春秋》的语言面貌.《昊越春秋》有三类人称代词,这三类人称代词既继承了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的某些功能,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反映了上古汉语向中古过渡时期人称代词演变中既继承又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春秋》书法向来与微言大义相联系,而董狐精神则与实录精神一脉相承。本文通过探源,旨在说明《春秋》书法最早与董狐精神联系在一起,是班固实录原则直接的理论依据;通过梳理其概念内涵的演变,尝试描述中国史传作品早期史体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关于《诗经》中的量词,前贤已多有述及。现试将《诗经》中的量词与《左传》量词作一比较,以发现并总结春秋中叶到战国初期量词发展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几乎所有篇章都使用了数量词。本文对《论语》中的数词和量词进行了详尽的统计和归类,并且在作了细致分析的基础上与前代的数量词加以对比,以发现并总结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数量词发展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文学的发展从来就不是静止的,《诗经》诗歌的发展即是如此。如果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诗经》中的三百零五篇作品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着发展演变的轨迹。其中大的演变就有两次:一次在殷周之际;一次则在西周末年至春秋之际。这是《诗经》的研究所未曾注意的问题,本文不揣鄙陋,仅就这两次演变脉络特征及其原因作浮浅说明,以期推动《诗经》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文学史上,伍子胥的形象定位经历了先秦著作的智谋忠直—《史记》的烈丈夫—《越绝书》的知恩图报—《吴越春秋》的神化英雄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正好印证了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是如何由史传发展为小说的。  相似文献   

9.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为孔子修订、编辑。孔子修《春秋》号称“笔则笔,削则削”(《史记·孔子世家》),他是按儒家的标准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因此,这部史书中很多地方都体现了深厚的儒家思想。《春秋》是阐述孔子政治思想的,《左传》是解释《春秋》的。由于《春秋》记事极为简约,随着时间的推移,  相似文献   

10.
《汉书·蓻文志·六蓻略·春秋家》有‘《汉大年纪》五篇’。宋王应麟作《汉书蓻文志考证》,注说:  相似文献   

11.
《桃花扇·先声》中老赞礼有这样两句话:“作春秋必赖祖传”,“正雅颂岂无庭训”.这就明确告诉读者,孔尚任作《桃花扇》用的是孔子作《春秋》的笔法.虽然孔子的《春秋》是历史著作,《桃花扇》是历史剧,但考察二者的政治、道德、哲学和艺术观,却是一脉相承,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左丘明所撰。它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记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比《春秋》多十三年。《春秋》仅仅是最简括的历史大事记,《左传》则详载其本末及有关侠闻琐事,也保存了一些古代传说。汉初研究《春秋》的只有“公羊”、“谷梁”两家,立于学官。东汉时逐渐通行《左传》。它与《公羊》、《谷梁》并称《春秋》三传。作者左丘明,姓左,名丘明,一说左丘为复性,明为名。相传曾为鲁太史,为《春秋》作传.成《春秋左氏传》。因目盲,后人称  相似文献   

13.
"《春秋》贵义而不贵惠,信道而不信邪。"这是《梁传》对《春秋》的总体认识,也是《梁传》解释《春秋》的立足点和指导思想。在三传中,《梁传》对《春秋》日期书写原则的解释是最详细的,这是《梁传》区别于其他二传的特点之一。《梁传》认为《春秋》通过日期的书与不书来表示常态、褒或贬,符合义与道的则褒,贵惠与信邪的则贬。  相似文献   

14.
“《春秋》贵义而不贵惠,信道而不信邪。”这是《梁传》对《春秋》的总体认识,也是《梁传》解释《春秋》的立足点和指导思想。在三传中,《梁传》对《春秋》日期书写原则的解释是最详细的,这是《梁传》区别于其他二传的特点之一。《梁传》认为《春秋》通过日期的书与不书来表示常态、褒或贬,符合义与道的则褒,贵惠与信邪的则贬。  相似文献   

15.
儒门六经之一的《春秋经》,是孔夫子在礼崩乐坏、世衰道微之时代为“拨乱世,反诸正”而修订的一部至为“深切著明”的经典.《春秋左传序》曰:“《春秋》者,鲁史记之名也.”此言其为“鲁史”.《孟子·滕文公》引夫子语云:“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为《春秋》乎!”如此看“鲁史”亦是“孔传”.《公羊》曰:“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谷梁传序》云:“先王之道既弘,麟感化而来应.”由此观,《春秋》乃是一部传中华之心的“麟经”.  相似文献   

16.
《史记》中有四处比较集中而详细的记载孔子作《春秋》一事,结合有关资料分析这些记载,不难看出在司马迁的心目中,孔子所作之《春秋》决不是《春秋经》而是《孔子史记》即《孔春秋》。左丘明为《春秋》作《传》一事,先秦并无记载。于史无据。乃汉儒主要是公羊家儒者傅会杜撰出来的,不可信从。《春秋考论》一书的考论是经得起检验的,其学术价值和贡献应该得到尊重和肯定,一味抹煞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7.
《史记》、《汉书》均载录陆贾的著述,但陆贾著作除《新语》外,其它著述大都已经亡佚。目前《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关陆贾著作如《楚汉春秋》、《陆贾》等仍存在若干争议之处,事实上《汉书.艺文志》有关陆贾著述的载录实际上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楚汉春秋》,这是一部近于《左传》的作品,故《汉书·艺文志》将其置于"六艺略"春秋类;一是"儒家类"《陆贾》,它近于后世的文集,其中收录《新语》、兵权谋《陆贾》及其他一些内容。  相似文献   

18.
谷梁子是《春秋谷梁传》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春秋谷梁传》的最早的作者。《春秋谷梁传》的产生先于《春秋公羊传》,荀子对《春秋谷梁传》学术特色之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其间当对《春秋谷梁传》多有损益。《春秋谷梁传》在先秦时代即有古文文本流传,《春秋谷梁传》的成书明显先于《春秋公羊传》。  相似文献   

19.
《孟子》认为孔子作《春秋》欲当王之法,于是便产生《春秋》新王说。《春秋》以鲁为主,继而又产生《春秋》王鲁说。《春秋》新王说重在说明孔子作《春秋》的目的,而《春秋》王鲁说则突出了孔子作《春秋》的具体手段。董仲舒对《春秋》王鲁的观点作了较详尽的阐述,认为《春秋》是周之后的一新正统,鲁尚黑,绌夏,亲周,故宋。何休在《公羊解诂》中对《春秋》王鲁义理作了具体的阐释:褒贬诸侯,赞颂王化;褒内贬外,尊鲁拥王;王者当自正,恩信天下等。何休阐释《春秋》王鲁义理时有的是直承经传本意加以补充和发展,有的则曲解了经传本意而随意发挥。  相似文献   

20.
《集宁师专学报》2016,(4):18-21
《春秋·桓公十五年》"三月,乙未,天王崩",《庄公三年》"夏,五月,葬桓王",周桓王自薨至葬历时凡七年。历代学者对经文中的"葬"字有两种不同的说解,一说是缓葬,以《左传》为代表;一说是改葬,以《公羊传》为代表。此两说,各以为是,至今无定论。从《春秋》经传字例、《春秋》经传书法、周王室在东迁后的政治经济情况各方面考察,缓葬之说既符合《春秋》经义,也符合当时周王室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