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箴言     
《初中生必读》2013,(7):16-16
1.君子以俭德避难。——《周易》 大意:君子以节俭为德而避开危难。  相似文献   

2.
杨豹 《教育文化论坛》2019,(1):48-53,136
"俭德"是一种重要的传统德性。在当今大学生俭德教育中,我们需要在探讨传统俭德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传统的基本生活标准、量入为出标准、节俭助人标准,认识其中存在的优势和缺陷,从而构建符合大学生所处时代发展的当代标准。我们可以从俭德的形成过程、产生的不同效果、反映的不同境界,从而构建过程性标准、效果性标准、层次性标准。同时,在这些标准的运用中,分清客观性运用和主观性运用,能够较好地推动大学生俭德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普遍认同的强调适度消费的节俭观,实质是一种中庸之俭。资本主义早期禁欲主义的节俭观虽然强调节俭对于生产的积极作用,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但禁欲主义的倾向使其失去了人文关怀。树立“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进取型节俭观,对于现实的经济和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俭,即节省、俭约之意,与勤劳、朴实、克已修身、忘怀得失、志存高远、增毅力、长锐气一致,与铺张浪费、奢侈享乐、贪婪放纵、追名逐利、腐化堕落相对立。节俭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美德之母,不仅是一种价值取向,而且是一种崇高境界,它体现的是艰苦奋斗、励精图治、谦虚谨慎、清正廉洁、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实行“俭”,对国、对家、对人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俭是诸多优秀品德中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御孙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所谓“俭,德之共也”,即俭是诸美德…  相似文献   

5.
司马光非常重视人的德行修养,对君主、官员提出了不同的道德要求,认为"君之大德有三:曰仁,曰明,曰武","明王之政,谨择忠贤而任之"。他强调利国爱民,认为国家利益至高无上,君主和官员都应"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善为政者,视民如子"。他还力倡诚信节俭,强调二者为人之美德,"盖至诚可以待无穷,而辞色不过欺一时","俭,德之共也"。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自我道德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关于"道"和"德"的含义与关系的论述是大学生自我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进行大学生自我道德教育应以实践为基础,用丰厚的道德内容培养学生具有睿智的道德思维以提高大学生自我道德教育的实效;要运用元认知理论,扩充道德知识以培养道德自律能力,强化道德体验以升华高尚道德情感,加强道德监控以铸就成熟的自我道德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第三册《训俭示康》中,作者司马光引用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御孙的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句中“共”字作何解释,课本未加注释,看来编者是同意司马光的理解的。在引文之后司马光接着写道:“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按司马光的解释,“俭,德之共也”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节俭是一  相似文献   

8.
司马光的《训俭示康》(高语三册)引用了《左传》里的一句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并接着诠释说:“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在这里,学识渊博的司马光偶有不察,释“共”为“同”。而教材则完全承袭其说,将“俭,德之共也”释为“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则是以讹传讹。实际上,“德之共”与“恶之大”对举成文,“共”应是“洪”的通假字,亦训为“大”。我们知道,“俭,德之共也”语出《左传·庄公二十四年》。据载,鲁庄公在位日久,便欲大肆装饰其祖  相似文献   

9.
我们要探讨大学生应养成节俭之德,那么首先对于“节俭”、“消费”要有正确的理解与认识。在此文中的节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大学生的消费不应超出其计划开支的范围,要遵循“量入为出”的理财原则;二是指要“节用有度”,即大学生对物质资料的消费应合理、适度。在《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中的“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两点。其次,要正确认识“消费”:要明白消费既不与节俭对立,也不与奢侈浪费为伍。在今天,提倡节约并不是要大家都捂紧钱袋子,变成守财奴,而是要提倡适度、健康的消费。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  相似文献   

10.
崇尚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应该是一个人的终身品质。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那么,在今天的校园,该如何制止餐饮浪费?如何让节约成为学校的文化共识和集体人格?近年来,针对学校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食物浪费和学生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我们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新文科建设要求,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以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为根本,以校内实践基地和校企合作为载体,通过多学科协同,打破专业壁垒和学科障碍;理论课程体系和实验课程体系协同,解决知识教育和服务社会能力相脱节的问题;校企合作、教学科研平台协同,解决专业教育和培养目标相脱节、学生与社会相脱节、人才培养难以满足企业、社会需求的问题;校园文化活动与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培养要素的多元协同,解决立德树人问题;教师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生产实际协同,解决双师型师资问题。以“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重应用”为着力点,贯彻“能力本位、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实践育人理念,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文科人才。  相似文献   

12.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提问、问什么,是值得教师研究的话题。教师所提的问题应具有三个特性,即真实、真情、真辨,具体而言,就是从"物镜"中发现真实存在的问题,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引领生活经验;以"关怀"为出发点进行观点采择,选取富有真情的问题,让课堂有道德滋养;用"反思"促价值辨析,让"重要的小事"提升自我导向能力。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存在人生观价值观现实化、功利化,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不统一,道德评价标准多元化,道德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较差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位一体"教育体系;加强道德立法,依法治德,使德治与法治相融合;构建教师教书育人—领导管理育人—职工服务育人—学生自我教育"四育人"保障机制;全面加强德育"双主体"教育互动;建立健全"校—系—班级—宿舍—网络"环环相扣紧密结合的青少年"五级"心理危机干预保障机制;教育引导方法要灵活多样,与时俱进;要建立集体教育和道德言行绩效评估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不仅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形成了独有的消费特征,但因节俭意识的缺失引发了一系列消费道德问题,浪费、虚荣、挥霍、讲排场、求奢侈等现象日趋凸显;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重要批示精神,培养大学生节俭意识,高校必须有针对性地探讨社会、学校、家庭、自我"四位一体"的节俭教育对策,强化节俭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节俭观念,养成节俭品格。  相似文献   

15.
由于现阶段民族地区农村高中"以德树人"教育现状并不理想,高中学生学习水平与道德水平仍处于尚待提高状态下,为了促使该地区高中教师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笔者结合民族地区农村高中学生实际情况,提出几点"以德树人"实践策略,以期能够为民族地区农村高中教师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古语词札记     
余于古汉语教学之暇,时有浏览.每遇困惑之处,辄问难之,查考之,条记之.管窥蠡测,遗笑大方.望时贤博雅,不吝赐教.恭俭《报任安书》"恭俭下人"中之"恭俭",或解为"偏义复词,着重在恭".谨案,此词屡见于上古文献,恐非偏义复词,而是由"恭"和"俭"组成的合成词.恭,即恭敬.俭,有二义:一指物质上的节俭,一指仪态上的收敛.故"恭俭"一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包括"一核""四层""四翼"立体多维的评价体系,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一核"为考查目的,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评价体系的出台,看上去是要解决"关于高考的问题",其实质是在解决"当下中国教育"的问题,是用高考评价体系引导中国教育的发展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结合"开放互动的世界"主题活动教学实践,谈谈在大中小学一体化背景下,对高考评价体系引导道德与法治教学功能的认识、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自我育德的动因是功能异化造成的道德自我发展的现实困境,它体现为道德自我的个人主义、虚无主义和消极主义。而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自我育德健康和谐发展的多元指向,表现为使大学生自我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统一、自律机制与他律机制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外在评价相衔接;使大学生形成道德认知的"德心"、显现自我境界的"德品"、体现自我能力的"德行"。  相似文献   

19.
论道德认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精神"的认知形式是道德认知过程区别于其他认知过程所特有的最高认知形式,也是保证道德能够成为人的生存方式的根本环节。从对伦理思想史的考察中有可能大体上理解和把握以"实践—精神"为方式的道德认知机制。道德认知的功能在于,以道德理想、道德信念、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方式为中介,将社会道德应然性及时、恰当、有效地转化为认知—行为主体的道德行为,实现德心与德行的结合,塑造和养成人类的德性,从而以"实践—精神"的方式来把握世界。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早年身体力行地践履了俭德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成为一个职业革命家后,把对俭德修养与践行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崇高追求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进而在1936年底提出了"艰苦奋斗"的概念。从对俭德的践履到提出"艰苦奋斗"的概念,毛泽东为世人树立了一个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