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也是社会主义社会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时期。由于我国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并且长期把商品经济作为资本主义特有的社会现象批判、打击,所以商品经济观念十分薄弱,内地农村则更是如此。在发展商品生产的现阶段,研究和探讨内地农村听众的心态,并且通过广播不断地输入商品经济的观念,逐  相似文献   

2.
据新华社1984年9月9日讯,全国各地已办起农民报209种,经邮局发行的农村科技小报有58种.这两种报纸每期共发行1450多万份。此外,据广东、湖南、吉林、山西等13省统计,还有未经邮局发行的农村科技报578种.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需要提供日益增多的信息。近几年各地农民报,农村科技报纸的蓬勃兴起,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这种要求。这类报纸面向农村,经常刊登帮助农民致富、有利于发展商品生产的新技术、新经验、新门路。农民称赞说;“一张报纸三分钱,两斤鸡蛋订一年,增产增收有保证,等于请个技术人员.”河北省的《农家乐》小  相似文献   

3.
谈谈图书发行代理制□蔡培根代理制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交易活动比较简单,交易的范围也不广泛,商品生产者凭借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将产品推向市场,生产者直接与消费者见面,没有也不需要中间商。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到了资本主...  相似文献   

4.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当地的读者已不满足求知当地新闻,他们想通过小报透视外地、透视全国、甚至全世界,或者把报纸当作他们遨游商品领域的一只小船。面对这种新的要求,地方小报若不打破地方新闻报道的内向性格局,原有的优势,就可能变成劣势,就会失去自己应有的市场。这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地方小报转登外埠消息问题。我们以为,只要外埠消息对当地发展商品生产有利,不仅要登,而且要不惜版面。1986年春,为了推动我县养殖业的发展,我们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在今年一号文件中提出,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不可逾越的必然过程。这个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新贡献。迄今为止,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在一批经济落后或较落后的国家中取得的,这些国家面对的农村经济差不多都是自给半自给经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马克思、恩格斯当时没有提出这个问题。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只是把发展农村商品生产当作小农经济的要求、当作过渡时期的任务来提出的。斯大林提出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之间的经济联系仍然要采取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形式,但他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只局限于生活资料的生产。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十分注意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但  相似文献   

6.
年逾半百的李家成同志,已在新闻园地里辛勤耕耘了十个春秋。这十年,时逢喜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雨,他如鱼得水,采写了1300多篇稿件,编辑了316万字广播节目,做出了令人信服的成绩。为振兴山区经济出力汉阴县是个贫困县。老李认为,启动山区县的经济,在于发展商品生产,他1982年开始。就致力于发展商品经济的宣传。他经常下去调查研究,制订宣传报道计划,组织编采人员和通讯员宣传发展商品生产的10个典型,抓住发展商品生产中的8个问题搞连续报道,并自己动手写了15篇评论,使发展农  相似文献   

7.
博览     
报纸的外向性明确报纸的外向性,从根本上改变封闭和半封闭状态,是新闻传播媒介领域申的一个重要问题。现代报纸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创造和发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它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广大读者,是外向性的。它的主要功  相似文献   

8.
我们报纸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农民。如何通过报纸帮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雁北地区土地广阔,煤炭资源丰富,这是得天独厚的两大优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把发挥两大自然资源优势作为报道的重点,大力宣传发展多种经营,显著报道致富的新门路,为发展商品生产服务。先后突出报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商品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图书生产的商品化倾向变得愈来愈明显,编辑工作作为图书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日益具有某些“商品生产”的特点。那么相应地,读者也就成为图书这种商品的消费者。依据商品经济的规律,读者的消费心理(阅读意向、阅读动机)影响着图书生产的发展趋  相似文献   

10.
一、研究经济信息报纸属性的重要意义经济信息报纸是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种新闻媒体。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大用户对于经济信息的需求,成为经济信息报纸存在和发展的依据。它在为振兴经济、服务四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不断认识、不断实践、不断开拓前进的过程中发展起来,并显示出它存在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们现有的报纸大都是党的机关办的,人民团体办的,业务部门办的,故都得根据各举办单位的机构性质、业务要求和服务对象,来拟定办报宗旨,承担报道任务。但是,它又是面向各自的读者对象,沟通信息和联系社会舆论的,是社会系统工程中表现最为灵敏的精神纽带之一。因此,它必须适应社会的变革,与人民生活变化的需要对起口来。现在,已可以看到,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从事商品生产或交换的专业户、个体户纷纷出现,导致了家庭职能的社会化和农村建设的城镇化。面对城乡日益扩大的读者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出版工作是以商品的形式为社会服务的。因此,它又具有商品生产的特点和商品经济的性质。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生产。既然如此,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就不可避免地要在出版工作中发挥作用,这是出版社要实行企业管理的客观依据。这样,出版工作既要遵循上层建筑活动的规律,又要遵循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二者是矛盾的统一。因为任何一种复杂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种规律起作用,而是几个规律同时起作用。在这诸多规律中,要有一个是该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它决定这个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其他规律的作用都要受它制约,服从于它,服务于它。  相似文献   

13.
一、面临的挑战少儿读者到馆率逐年下降,这是当前县(市)少儿图书馆存在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县(市)少儿馆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1.商品经济负面效益的影响。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  相似文献   

14.
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各类型的报纸都认识到:想在竞争中取胜,不仅新闻报道的质量要高,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还必须依靠报纸的"第一眼效应",即版面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博览     
报纸的外向性明确报纸的外向性,从根本上改变封闭和半封闭状态,是新闻传播媒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现代报纸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创造和发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它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广大读者,是外向性的。它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人们需要通过传播媒介了解社会、了解世界,而且了解得越多越快越好。报纸的外向性,还表现在新闻媒介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公开性。除了国家机密和某些特殊需要  相似文献   

16.
华北、东北、西北地区45家报纸的负责人和代表百余人,于8月下旬在山西大同市召开1988年度信息广告协作会,交流广告信息,讨论如何加快报纸信息广告事业的发展。与会者认为,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报纸信息事业也呈现大发展的趋势。在当前新形势下,抓好报社的经营管理,加速开拓信息广告事业,不仅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经济正在发生着大变化,城乡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大发展的时期正在到来。农业的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带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短短三年内,国家对农产品的收购额增加了三分之二。我国农业正由自给、半自给,向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方兴未艾的工业改革,也促使工业生产日益关心城乡市场。经济工作中的许多矛盾集中反映到商业上,工农业产品的流通问题十分突出。经济的繁荣,要求商业活跃,运销渠道畅通。那些习惯于在  相似文献   

18.
报纸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为发展生产力,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服务.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新闻改革也日趋深入,经济报道日益活跃;新闻媒介为发展生产力,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服务的功能日益加强.但是,客观地分析,这种服务功能的发挥还远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甚至还有某些“错位现象”.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生产的发展,经济信息越来越显得重要。为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目前报纸已成为经济信息的重要传播媒介之一,不仅党报和各类经济报纸开辟了经济信息专版或专栏,以传播经济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报也相继创办。因此,如何编好经济信息稿件,已成为经济宣传中值得研究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古代社会咒骂货币是换走了自己的经济秩序和道德秩序的辅币。……现代社会,则颂扬金的圣杯是自己最根本的生活原则的光辉体现。——马克思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描述了在简单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人们对金钱的不同态度。如今,在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变中,我们同样经历着新旧价值观念的碰撞和冲突。作为直接反映社会经济生活的经济报道,在反映商品经济对旧的思想观念的冲击中,自身的价值观念也在受着冲击,一方面在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摇旗呐喊,擂鼓助威;一方面也有困惑和犹疑,不时露出旧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