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樟树和柏树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父亲从山里移回一棵小樟树和一棵小柏树,种在院子里。 小樟树又硬又直,而柏树看上去虽然直,却像竹子一样,软软的。两棵树一天天长大,两三年过后就差不多有两人高了。  相似文献   

2.
樟树和柏树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父亲从山里移回一棵小樟树和一棵小柏树,种在院子里。 小樟树又硬又直,而柏树看上去虽然直,却像竹子一样,软软的。两棵树一天天长大,两三年过后就差不多有两人高了。有一年的冬天,雪下得非常大,越积越厚。天快黑时,柏树渐渐地有些支撑不住了,树冠不断往下弯垂,看上去随时都可能被积雪压断。而那棵樟树就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3.
樟树和柏树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父亲从山里移回一棵小樟树和一棵小柏树,种在院子里。小樟树又硬又直,而柏树看上去虽然直,却像竹子一样,软软的。两棵树一天天长大,两三年过后就差不多有两人高了。有一年的冬天,雪下得非常大,越积越厚。天  相似文献   

4.
两棵树     
刘昌彬 《湖北教育》2005,(12):58-58
我家后院有两棵树,一棵是挺拔的柏树,另一棵是常青的樟树。  相似文献   

5.
太行山中,陡直如削的峭壁侧面,斜生着一棵棵小柏树.疏疏落落地,它们分散在山崖中.暗绿的叶片,好似无数个展开着而又静止不动的小巴掌.  相似文献   

6.
苏苏 《初中生》2009,(7):8-10
太行山中,陡直如削的峭壁侧面,斜生着一棵棵小柏树。疏疏落落地,它们分散在山崖中。暗绿的叶片,好似无数个展开着而又静止不动的小巴掌。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直奔文眼,走近樟树 师:大家都读过课文了,那么,知道宋庆龄对樟树怀有怎样的感情吗? 生:她舍不得樟树. 师:是的,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其实这是两棵樟树. 师:这是两棵什么样的樟树?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大家静下心来读读课文,思考这两个问题,可以在文中画一画有关的语句,还可以用一个词或一句话简单地写一写读书感受.  相似文献   

8.
我们学校附近有一棵大樟树,高大,挺拔,绿油油的叶子在太阳下泛出明亮的光。可是现在,樟树开始掉叶子了,这可有点不正常。现在是夏天,它为什么会掉叶子呢?我发现这棵大樟树下半部分的树皮已经不见了。是谁将樟树的皮弄掉了?我仔细观察,并不像是人为的。树干上有小洞穴,并且有蚂蚁从洞里爬出来。这棵树下有一窝蚂蚁!这些跟大樟树掉叶子有关系吗?  相似文献   

9.
审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题,会发现“樟树”二字前面的定语很长,是“故居”前的,而且还是宋庆龄故居前的。这就注定这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或者说,这两棵樟树已经有了作者赋予它们的特殊含义。文章详细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们特有的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深深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0.
樟树①上海宋庆龄故居前有两棵树。②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③这是两棵樟树。  相似文献   

11.
在我校小广场后有两棵樟树,其中一棵高大茂盛,另一棵矮小稀疏。我们问了总务处的林老师:“是不是这两棵树移植过来的时候大小就相差很多呢?”林老师告诉我们说:“这两棵移植过来的时候,都只有光溜溜的树干和一个用泥土包起来的根。它们的粗细、长短都相差不多。”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差别呢?我们科学小组的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导致樟树生长情况不同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与光照有关,可能是因为较茂盛的樟树受光照多。2.与水份有关,可能是因为较茂盛的樟树得到水份多。3.与土壤有关,可能是因为较茂盛的樟树土壤肥沃。4.与移植过来的根部泥土…  相似文献   

12.
龙猫的橡果     
史军 《少年月刊》2015,(Z1):88-89
在《龙猫》影片的开头,草璧一家搬到乡下的新家,在他们屋子旁边的小山上矗立着一棵参天大树。在被问到这是什么树时,爸爸说了一句让人费解的话,"那是一棵樟树。"可是如此高大的樟树还真不多见,虽说最高的樟树可以长到30米高,不过通常的樟树只有普通二层楼房高,是不是爸爸搞错了呢?后来,小梅追龙猫进大树树洞的时候,有了明确的证据。树洞里的叶子能明白地告诉我们,爸爸说的是错的。那些叶子显然是橡树的叶子,而不是樟树的叶子。因为樟树的叶子有很明显的特  相似文献   

13.
在我校小广场后有两棵樟树,其中一棵高大茂盛,另一棵矮小稀疏。我们问了总务处的林老师:“是不是这两棵树移植过来的时候大小就相差很多呢?”林老师告诉我们说:。这两棵移植过来的时候,都只有光溜溜的树干和一个用泥土包起来的根。它们的粗细、长短都相差不多。”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差别呢?我们科学小组的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导致樟树生长情况不同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一、创设情境,提取信息。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一段少先队员春季植树的镜头,并由此给出一条信息。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松树棵数是柏树的4倍”你能联想到什么?并让学生把自己的联想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小组交流……〖点评〗由于教师提供的信息具有开放性,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因而彼此间就有了交流的需要。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生a:我们小组根据“松树棵数是柏树的4倍”联想到了“柏树棵数是松树的14”、“松树与柏树的棵数比是4∶1”、“松树与总棵数的比是4∶5”。生b:我们小组不仅想到了以上三点,而且联想到了“可以把柏树的棵…  相似文献   

15.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章,描写了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这篇文章该如何解读?教师教什么,学生又学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我家门前有一棵古樟树,听爷爷说,这棵古樟树的三个枝杈总是伸向南、西、北三个方向,在他小时候,就是这般模样。爷爷摸摸胡须对我说:孩子,这可是国家保护植物呀!古樟树在新农村建设中,更是  相似文献   

17.
刚参加工作那年.我被分配在一偏远山区小学工作。学校被群山环抱.透着几分秀气。校园东面有一棵老樟树.苔藓满布.中空可立人。据当地的民办老师说这棵樟树足有500多年了。  相似文献   

18.
柏树     
正学校的教室门前有一棵高大挺拔的柏树,浓密的枝叶,宽大的树冠,似一把撑开着的大伞,为我们遮风挡雨,又似一位忠实的士兵,时时刻刻守护着校园。30年前,我被分到家乡的小学任教,那年春天,老校长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棵柏树苗,师生一齐动手,有的挖坑,有的培土,有的浇水,用一节劳动课的时间就把树苗栽好了。为了防止调皮的孩子践踏,老校长又发动大家搬来一堆石块,在树苗的四周围起一圈石坝,教美术的王老师还特地用红油漆书写了一块"爱护村  相似文献   

19.
在今天的科学课上,许老师要求我们分小组走出教室,到操场上实地观察认识树木。大家都高兴极了,争先恐后地跑出教室,奔向操场边上的树木。我们这个四人小组很快来到了一棵小树旁边。许老师早已在它身上挂好了名牌,原来,它是一棵小樟树。小樟树的身材很苗条,我只用两个手掌就能把树干围起来。我轻轻地抚摸着它,觉得它的树皮像长了老茧,特别粗  相似文献   

20.
在我家的窗外住着一位好邻居,它就是一棵高大、挺拔的大樟树。它陪伴着我们快乐生活每一天。我的这位樟树邻居,真算得上是棵参天大树了,得有二个大人才可合抱。据说因为樟树木材上有许多纹路,像是大有文章的意思,所以就在"章"字旁加一个木字作为树名。在我看来,它还真是大有文章可写,下面我就给大家简要地说一说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