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MOOCs(慕课)的特点,提出了高校传统课堂教学的缺陷。通过对于慕课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对比,分析了慕课与高校传统课堂教学整合的可行性。在分析慕课在高等教育中与传统课堂教学整合的效果的基础上,提出了MOOCs与传统课堂教学整合的高效创新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顾容  曾丹  卢丽  陈丹 《成人教育》2015,35(7):42-47
近年来,慕课(MOOCs)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热点,推动了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基于此,通过开展高校学习者对其认知的实证研究,分析其在高校的影响力和认知度.结果表明:学习者对慕课整体认知偏低;已经学习慕课者,其学习动机不高、效率偏低、结业率低、退学率高,这些均制约了慕课在高校的应用和普及.因此,高校应主动应对挑战,积极整合慕课与校本课程资源,加强学生的学业指导,以规避和克服现有不足,促进我国高校慕课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一段时间,“慕课”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热词”。“慕课”,由英文MOOCs(“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音译得名。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的公开课,就是一种慕课。在慕课模式下,课程、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进程、学生的学习体验、师生互动过程等被系统地通过网络在线实现。有人认为,慕课将带来真正的教育革命;也有人认为,慕课就像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收音机、电视、电脑一样,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育,但都不会像当初想像的那样彻底和到位,不应期待过高。  相似文献   

4.
慕课是指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s”)。 2012年被《纽约时报》定义为“慕课元年”,“在线大学”(Udacity)、“课程时代”(Coursera)、“在线教育平台“(edX)三大慕课平台相继而生。2013年,慕课在中国高校升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高校迅速成为慕课的拥趸。  相似文献   

5.
以三大教育云平台为例,根据三大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s,中文简称“慕课”)平台中提供的云服务,运用个案分析、体验式研究、文献分析的方法基于云服务的视角下,以SaaS、PaaS、IaaS为三个维度分析研究“慕课”平台云服务特点.通过比较分析三大平台的服务异同,探讨教育平台的云服务发展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6.
MOOCs(慕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在成人高等教育学术界的研究纷至沓来.MOOCs从其特征以及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技术手段等多方面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追求不谋而合.MOOCs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传统函授和现代网络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相比,MOOCs更能从根本上有效破解困扰成教多年的顽疾—“工学矛盾”.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应主动与MOOCs牵手,建设具有“中国之道”和本土化的MOOCs,探寻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兴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MOOCs”(慕课)热的趋势日升,它的引入为我国教育教学实践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给学者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MOOCs究竟是什么?MOOCs能否在中国的热土上生根发芽?MOOCs面临着怎样的希望与挑战?本文通过深入剖析MOOCs的内涵及特点,解读MOOCs在中国的发展路向及引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龚明斌  周赞梅 《教师》2020,(7):101-104
遵循“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师训”的开发理念,研发并利用教师培训慕课来破解教师培训中工学矛盾突出、学习方式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实效性差等普遍性问题。重点探索并构建了“网络学习空间”“学科主题空间”“优质空间课堂”“教师培训慕课”“教师工作坊研修”等诸多具有“大规模、开放、在线”共同特征的MOOCs研修模式。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以学科专家为引领,较好地实现了教师大规模网络研修与个性化自主学习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主题研修与自主选学相结合,专家引领与团队协作相结合,行动研究与成果评价相结合,从而增强了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适切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当下流行的微课、慕课为研究对象来分析中职德育课网络教学的有效策略,并以“集中讲授式”为例,在具体的教学案例中来进行“微课+慕课”设计。  相似文献   

10.
微课(Mini-Class)和慕课(MOOCs)全新的方法论在高职英语课堂的应用突破了现代电化教育模式的"瓶颈",是CALL或MBL环境下自主学习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重大突破。微课使学习内容碎片化或节段化,而慕课使之整体化和系列化,为CALL或MBL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大规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相似文献   

11.
“慕课”理论的引进与实践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可能.文章在剖析国内外“慕课”实践的效果、影响及其创新的基础上,探究高校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路径:在分析各种教学模式如微课、翻转课堂、碎片化学习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完善“慕课”理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基础、客观表现、创新源泉、创新的完善与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统一的阐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12.
近年MOOCs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MOOCs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作为一种大规模的公开在线课程,具备规模大、在线、开放性等特点,给高校教育尤其是大学英语教育带来了革命性影响。慕课提供的教育资源丰富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素材、降低了英语课程生产成本;慕课翻转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当然慕课也挑战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体制及师生的教育和学习理念;慕课还会颠覆传统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慕课无疑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观念创新和技术创新。只有师生共同融入慕课,才能充分利用其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一、基础教育阶段的慕课现状 “慕课”是英文MOOCs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中文音译.目前,慕课已成为教育界和全社会关注与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这种2008年起源于加拿大、2011年流行于美国、2012年进入我国并于2013年得到迅速发展的教学形式,像一场革命风暴,立刻引起了国内学者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抢占教育先机、紧跟国际教育潮流,慕课已出现在中国部分高校及远程教育教学中,目前正在向基础教育领域渗透.如,山东省昌乐一中宣称是省内第一个“慕课学校”,从2013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在初一和高一年级各两个班级进行慕课实验.  相似文献   

14.
慕课(MOOCs)作为一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已经风靡全球,它的产生对于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育视角。本文系统概述了慕课的内涵、发展史、类型、特点及优势,这对于改善问题重重的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带来良好的契机。然而笔者认为慕课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它可以作为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改善现有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而且可以变相实现教师的师资培训。  相似文献   

15.
"慕课"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借助于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实现了教师角色转变、课程模式再造,提升了教育质量,实现了教育公平。"慕课"理念与成人高等教育宗旨高度契合,给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瓶颈,从支撑成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慕课"特色视角,探讨了MOOCs态势下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助推通道。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重视人的综合素质发展,慕课的兴起提高了学习者的信息素质和社会素质。素质教育环境下可以通过“在线学习+线下考试”模式、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有效教学,最后提出学校自主建设慕课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信息技术全面普及的背景,阐述慕课与对分课堂各自的优势、存在问题及应用情况,秉承交互式学习的理念,构建“慕课+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并结合二者优势阐述将其应用于法学本科课堂的路径,即在课前与课后以慕课资源为补充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课中采取对分课堂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同时强调以对分课堂理论学习、教师专业能力以及过程性评价机制为保障措施,从而实现“教”与“学”的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8.
吕昕晖  纪兴华  陈军  孙召瑞  李元宝 《科教导刊》2019,(12):101-103,106
在当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育理念、教学模式逐步发生变革,本文以高职"汽车单片机应用技术"为例,基于优慕课混合教学平台实施了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实施过程中重新划分了教学模块、进行了混合课程设计、课程资源建设、评价体系建设等,并借助混合平台对学习行为、学习效果、学习调查问卷等进行了数据分析。研究表明,混合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助于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果较好,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唐瓷 《教育技术导刊》2014,13(12):191-193
MOOC引起了全球高校的普遍关注。“校园慕课”结合了传统课堂教学与MOOC的优势,将传统课堂与网络在线学习深度融合,通过翻转课堂、混合学习方式开展教学。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学生学习态度及信息化学习能力和学校配套政策等方面研究了影响“校园慕课”的因素,从“课前-课堂-课后”的资源组织、师生活动、交互方式等方面开展了“校园慕课”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以慕课(MOOCs)为代表的教育技术创新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变革运动,商业性慕课平台和大学纷纷推出慕课以满足全球各地学习者的在线学习需求。然而,支撑慕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及其盈亏平衡点在实践和研究中却少有论及。本文总结了当前慕课的商业模式,并在慕课开发和实施成本的基础上分析了实现盈亏平衡状态下每门慕课所需最低注册人数并针对计划实施慕课教学的高等教育机构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