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本文以《说文解字》中"玉部"字作为研究的对象,介绍了《说文解字》中所记录的玉的名称、种类、用途以及特性,试图通过分析这些汉字来揭示其背后所隐含的文化信息,展现我国古代发达的玉文化。  相似文献   

2.
汉字之美     
古人对文字的研究由来已久,最早的书籍是周公所作的《尔雅》,这本书与秦代李斯的《仓颉篇》一道被六朝人归纳为"仓雅学",是汉字教学的启蒙读本。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是历史上第一部文字学专著,开创性地奠定了中国文字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东汉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本文通过古书引用的一些材料 ,介绍了从东汉到六朝时期《说文》流传的情况 ,分析了现在所能够见到的《说文》最早的版本———唐写本《木部》残卷、《口部》残简的内容和大徐本以及小徐本之间的差异 ,认为《木部》残卷最接近许慎原书的面貌 ,并说明了现在能够见到的完整的《说文解字》即大徐本和小徐本的版本来源  相似文献   

4.
东汉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本文通过古书引用的一些材料,介绍了从东汉到六朝时期《说文》流传的情况。分析了现在所能够见到的《说文》最早的版本——唐写本《木部》残卷、《口部》残简的内容和大徐本以及小徐本之间的差异,认为《木部》残卷最接近许慎原书的面貌,并说明了现在能够见到的完整的《说文解字》即大徐本和小徐本的版本来源。  相似文献   

5.
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收字齐全,形音义综合考辩,编排较为科学而系统的字典。《说文》虽然是以字典的形式出现并存在的,但其学术价值远非一般字典所能比拟。从科技史的角度来看,《说文》在进行字义解释时,所反映出的有关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信息,成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的“户牖”和“津梁”。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的基础符号,它所蕴涵的知识是最为原始的。因而,《说文》中所包涵的科技资料,有些应当是很久远的。将它们与古籍记载、考古发掘材料相验证,可以推断到殷商以前,甚至原始社会的科技…  相似文献   

6.
奉晓政 《兰台世界》2013,(12):21-22
本文以《说文解字》中“玉部”字作为研究的对象,介绍了《说文解字》中所记录的玉的名称、种类、用途以及特性,试图通过分析这些汉字来揭示其背后所隐含的文化信息,展现我国古代发达的玉文化.  相似文献   

7.
产生于东汉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的第一部大型字书,是研究汉字的最重要典籍。《中国青年报》2002年8月14日9版《汉字是个好老师》5栏下数34行是这样说的:“萧启宏是不是沿袭写了《说文解字》的许缜等古代大家们?”实际上,《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许慎”,而不是“许缜”。许慎.字叔重,古代人的名与字是有关联的,“慎”“重”就是同义互解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说文解字》到现代汉字,部首字数量由540部减少到201部。本文系统考察了《说文解字》部首字消失的情况,发现在汉字简化过程中,由于部首合并、混形、变异以及从属字消失等原因,导致大量部首字消失,从而导致汉字进一步记号化。  相似文献   

9.
许慎(约58—约147年) 文字是探讨和交流学术的基础,做学问须从掌握文字开始。清代学者戴震说:“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辞也,所以成辞者字也。必由字以通其辞,由辞以通其道。”东汉许慎编辑的《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若要深入研究我国古代的文史哲等学问,就必须研读《说文解字》。从编辑史的角度看,它是我国字书的先河,为后世编辑字典词典奠立了始基,也是世界最古的字书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王敏 《大观周刊》2010,(41):30-31
汉字有语言流长的历史,很多发展至今看似无关的汉字,其实在早期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本文选取了“等”、“候”、“待”、“俟”、“徯”这几个字的进行字义分析。是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义项一一等候、等待。通过查阅许慎的《说文解字》、王力的《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以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汉语小词典》等辞书,来粗略地探讨这一组字的字义。  相似文献   

11.
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是一部百科奇书,后世历代学者由于不熟悉辩证思维方法,因而没有采用联系的观点和系统的方法看待它,也就未能发现隐藏于《说文解字》一书中的汉字构形理论体系。以系统方法对六种汉字构形原理进行比较就会发现,象形法是用自然手法记录实物;指事法是靠主观意识表达器用;会意法是借客观场景描述情理;形声法是凭事物形貌据形归并;转注法是依实物种属分门别类;假借法是照语言之间音依声寻字。汉字六书构形系统在语言心理学原理指导下,建构了一个各自以物、事、意、形、质、音为核心的周密完备的认识体系。  相似文献   

12.
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汉·许慎)。第一部词典是《尔雅》(汉)。第一部韵文书是《切韵》(隋·陆法言)。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西汉·扬雄)。第一部字书是《字通》。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第一部文选是《昭明文选》(南朝·梁·萧统)。  相似文献   

13.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作者总结先秦经传训活,博采通人之论,根据“六书”原则,有系统地分析汉字结构,指出每个字的本义,写出了这部自成体系的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全书收9353字,重文1163字。《说文》问世以来,刻本很多,历代注释和研究《说文》的学者和著作也很多。清代成果丰富,重要著作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等。章太炎先生则是中国语言文字学发展史上的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最后一位小学大师。所幸的是,太炎先生通…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2):F0004-F0004
东汉许慎所撰《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据六书理论、依五百四十部首编制的字典,系统地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语言学巨著。清代段玉裁为之作注,“非但发明许著之要义,揭示其条例,亦且融入了段氏对音韵文字训诂研究之精髓”(徐复先生语)。《说文解字注》是公认的注释《说文》的权威著作,是阅读古籍、研究语言学必不可少的工具。许惟贤教授以清嘉庆二十年的经韵楼初刻本为底本,对《说文解字注》进行校勘、标点和补注工作,增加了1200多条附注。本书附录有关文献资料、新编索引,便于检索使用。  相似文献   

15.
叙述了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和其编撰的<说文解字>,尤其是对<说文解字>的编撰特点,收录内容,以及对中国语言文字所起到的推动作用进行了详尽地归纳,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说文解字>从产生到最终成为一门"许学"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6.
汉字之最     
▲最早的汉字是3000年前的甲骨文。▲汉字的造字方法最多,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中归为6种,名六书:指事、象形、声形、会意、转注、假借。▲汉字的字体最多,有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汉字字数最多,《康熙字典》共收47035字(不包括1995个古字),《辞海》共收单字14872个,现有6万多,通用的也有六七千个,常用字3000左右。▲汉字笔画最少的字是“一”、“乙”。▲汉字笔画最多的字是“齉”,共36笔。▲汉字中9笔字最多,占汉字总数的11.1%,其次是10笔字和8笔字。▲汉字中左右结构的字最多,占汉字总  相似文献   

17.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原的字书,也是世界上最古的字书之一。《说文》收字9353个,又重文1163个,按照文字形体、偏旁构造分为540部,首创了部首编排法.所收字体以小篆为主,旁及古文、籀文等异体,每字下有解释,,先说字义,再分析形体构造。所述文字多溯古谊,被视为今古文字沟通的津梁。古人将文字学列为“小学”,小学明而经  相似文献   

18.
许春颖 《出版广角》2018,(13):74-76,90
许慎在《说文解字》自序中写道:"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书中多处标注"阙"字,自成体例.现存《说文解字》中的阙疑问题前人没有深入研究,文章从传世文献及出土古文字材料出发,对《说文解字》阙疑问题做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编著。共30卷,收19353篆字(小篆为主),是我国最早解释字义的字典。慎字叔重,博通经籍,被称“五经无双许叔重”。《说文》创怍于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成稿于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历时二十二年,为许慎生平心血之作。但经过数百年辗转传写,叉经唐李阳冰篡改,以至错误遗脱,违反本真。  相似文献   

20.
涂建国 《图书馆》1989,(3):25-28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从汉字形体结构出发,依据“六书”的原则,编著了《说文解字》一书,把九干三百五十三个汉字系统摄于五百四十部首之下,开创了中国字书部首排检法的先河。《说文解字》是按小篆字形分析字义,取首归部的,小篆能较好地反映造字原理,因此《说文解字》的“据形系联”实际上就是按义归部。其后,辽时僧人行均撰《龙龛手鉴》,它的部首次序以“平上去入”四声为排列次序。金人韩孝彦撰《四声篇海》按三十六个字母顺序排列,每部又以字的笔画多少排列次第。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字书所采用的部首制,功用主要在于分析字根,只便于研究,并不便于一般人检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