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沪科版物理课改教材第11章《压强》通过大量的观察实验学习了固体、液体和大气压强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特别是新增内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机翼的升力”、“帕斯卡原理”等重在由科学探究去学习,并解释生活中的实际现象,着力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分析与论证能力。本章教学实验设计安排如下:  相似文献   

2.
1问题提出 人教版新课标高二化学第二章“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章节。其中两个典型实验就是压强、温度对2NO2(g)→←N2O4(g)△H〈0平衡体系的影响。长期以来,这两个实验都是依据人的肉眼来观察颜色的微小变化——红棕色的深浅变化,从而揭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又称勒夏特列原理),但实验现象不明显。特别是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演示效果很差。  相似文献   

3.
浮力原理的演示实验封承显,柴正康,闻祥,赵若斌(北京教育学院物理系)一、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产生于上下底面所受到液体的压力差.由于下底面所受向上的压强大于上底面所受的向下的压强,故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会受到向上的浮力.二、特点及用途1.“浮...  相似文献   

4.
①采用独创的“测力计(弹簧)吊持机翼模型静态重力平衡”的方法,能定性演示机翼在一定条件下其升力与空气流速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是九年级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其实验原理中抽象的气压变化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利用气体压力传感器检测实验过程的气压变化,通过实验测得红磷燃烧前后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进而求得空气中氧气含量,有助于学生对实验原理的深入理解,使学生学会运用"气压变化"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并阐释了此研究对于中学化学实验及其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初中物理“压强”一章中的“大气压强”一节,有一个“水在低压和高气压下沸腾”的演示实验。对此实验,我经改进,使实验原理及实验效果更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液体压强的概念及液体压强的公式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五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做好“研究液体的压强和深度的关系”这一实验,对于学生建立液体的压强概念和推导液体压强公式有很大帮助.但按书中所设计的方案来做实验,很难做成功,难点有三:一、要使平底玻璃管竖直浮于水面,装沙量要适当很难掌握,往往要重复几次花费很多时间,使得在一堂课里要完整的取得一组数据很不容易,想取得三组数据困难就更大了.  相似文献   

8.
新编义务教育教材初中自然科学课本第三册第三章是关于“液体的压强”。课文只是从理论上推导出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pgh,但初中学生受压强定义、产生原因和直觉导向的影响,对公式往往难以置信。为了打消学生对公式的不信任感,很有必要增加演示实验来证明此公式,使学生对公式的正确性有个直觉的印象。据此,笔者设计了教具“液体压强公式实验仪”。器材粗细有明显差异的有效长度为80厘米的玻璃管各一根:“T”形三通管一个;规格20毫升的注射器一个;弹簧一根;小夹子一个;软管三根;整个装置固定在长60厘米,高100厘米的平整木板上(如图示)。实验方…  相似文献   

9.
阿基米德原理及应用实验器杜金霞马双刚(天津市南开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站)耿永喜(河北任丘市华北石油技工学校附中)J2186阿基米德原理及应用实验器系结合“阿基米德原理”一节(见9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物理第一册143页)的编写特点,针对学生学过“原理”易...  相似文献   

10.
在验证玻—马定律的实验中,我们通常是采用一个带有刻度的注射器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通过拉、压活塞以改变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来进行实验的。该实验的缺陷是:(1)由于活塞与器壁间不是完全密合,所以导致漏气,从而不能满足定律所要求的“一定质量的气体”这一前提条件。当所加压强越大时,漏气也越严重,实验偏差也越大,常常导致实验失败。(2)在活塞与器壁间涂加润滑油,这虽能略为减少漏气,但却又增大了活塞与器壁间的摩擦力。当所加的压力不是很大时(约10N左右),摩擦力的影响也就无法忽略。(3)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变化范…  相似文献   

11.
液体的压强与液重无关的演示实验刘传河(泰安第二中学)现行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第五章的第七节讲了液体压强的公式P=pgh,这是该章的重点之一.公式指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跟液体的总重和体积等都没有关系.可是一些学生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机翼能产生升力,对于小学生来 说是个难点,该演示器是为了突破难点而 设计,把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易懂。 设计思想 根据流体的流速与压强成反 比的原理,把机翼模型块设计成下面平直、 上面弧形的形状。 2.天平的两侧受重力相等时,(力偶 矩相等)天平平衡;受力不等时,天平不平 衡,受力小的一端上升。  相似文献   

13.
(1)粉尘爆炸器的自制目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中“可燃粉尘的爆炸”是新增演示实验,用于探究可燃性粉尘的爆炸原理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为了增强实验效果,笔者从面粉的干燥程度、粉尘烟雾的形成、容器的密封程度等入手,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制成了这种粉尘爆炸器,实验操作方便,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4.
根据帕斯卡桶实验原理和现象特征,对其实验装置作了改进并加以开发,使之成为多功能"液体压强演示仪",实现将液体压强一系列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串成一线,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课本第一册(华东地区初中物理教材编写协作组编 ) ,第十一章有“静止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实验验证”学生实验 ,我认为该实验有待改进的地方 ,现提出与大家商讨。原方法是利用煤油不溶于水的特点 ,在两端开口直玻璃管内形成一油水分界面 (如图 1所示 ) ,以该分界面为研究对象 ,利用二力平衡原理即煤油柱对分界面向下的压力和水对分界面向上的支持力二力平衡 ,来验证静止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P=ρgh。该方法主要的弊端是 :煤油与水的分界面 ,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象 ,以初二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易理解和接受。如果…  相似文献   

16.
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化学(全一册)第八章第四节实验(8-26)“试验物质导电性”,以及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实验(1-1)“比较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这两个演示实验都涉及溶液导电性。这两个实验对学生正确认识溶液导电性,正确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少教师不愿意演示这个实验,实验员不愿意准备这个实验。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第十章“四、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一节中,课堂上需要做气体压强与体系关系的实验,如果按课本的做法,十分不便,一是做为演示实验,学生观察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二是若改为学生实验,需人手一个,注射器需要的数量大,特别是农村学校很难做到;三是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前端小孔,接触面积小,用力大,手指麻木,感受气体的压力不明显;四是稍有不慎,容易落地摔破……。  相似文献   

18.
在“液体压强”一课教学中,为了突破“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无关”这一教学难点,笔者利用下述的两种方法进行实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但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同时也避免了学生认为容器中液体的质量越大,底部受到的压强越大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9.
(1)创意 以往制作的简易机翼模型,需要使用大功率吹风机才能演示出好的效果,操作难度较大。我们针对这一问题,将机翼模型放在杠杆的一端(如图1),使用家用小功率电吹风就可以了。这样操作更稳定、更简便。  相似文献   

20.
大气压强测定实验方法的探讨朱帜,梁子明,李云波(齐齐哈尔市教育学院)(讷河四中)意大利科学家托利拆利首次用大气压强支持一定高度水银柱的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的数值,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托利拆利实验,这个实验,一直在教学中普遍被采用。在教学中为了使演示更直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