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韩两国女性作家作品中有女主人公的性抵抗,不仅具有可比的共同性,也有因不同文化背景而形成的差异性。这里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女性作家中的女主人公之所以跟别的男人上床,是因为她们表示不满或者抗议。韩国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也为了抵抗,而跟别的男人睡觉。在韩国的作品里,跟中国女主人公不同的是,她们自愿当"坏女人"。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作家拉斯普京在小说《活着,但要记住》中,塑造了男主人公逃兵安德烈的形象.本文力图透过作家对主人公灵魂的深入剖析,揭示安德烈思想演变的轨迹,以及展现其在生与死边缘挣扎的内心世界.小说正是在这充满张力的人物画廊里,再现了作家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双重精神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唐鹏 《考试周刊》2013,(35):17-18
苔丝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作家哈代在对苔丝的不幸深表同情的时候,对主人公不幸的根源作了暗示,揭示了当时的社会才是造成苔丝的悲剧的真正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是一位带有诗人气质的浪漫主义作家,他细腻而敏感,对男女主人公微妙而复杂的心理活动和丰富的情感世界把握得相当深刻,并在作品中加以细致的、成功的描绘,特别是对抒情主人公潜在性心理的刻划,表现出作家对人的尊重和肯定,对更高人格的追求,作家在作此描写时,态度是严肃而诚恳的,显示了作品的率真美。  相似文献   

5.
在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几部以女性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因作家性别视角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性.男作家笔下的女主人公爱玛、安娜、苔丝等都体现了男权视角下对女性美的理解.而女作家笔下的女主人公简·爱则体现了一种全新的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性美.  相似文献   

6.
《圣经·约伯记》是文学创作经久不衰的素材来源,而"约伯"也是各类作家不绝于笔的人物形象。不同历史语境创造了不同的"约伯"。美国犹太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在《基辅怨》中塑造的主人公雅柯夫和中国作家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塑造的祥子就是现代的两个"约伯"。文章通过比较分析这两位作家笔下的主人公相似的苦难经历和迥异的结局,折射出的两种文化下迥异的"个人"观念。  相似文献   

7.
学是人学,任何一位作家都不可能回避人最根本的问题-生命的存在,伟大的作家常常通过写人物的死亡来表现人的生命意识,在鲁迅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中,有多篇写了主人公的死亡,鲁迅着力表现主人公死亡之前所进行的挣扎和斗争,写出了主人公留恋生命,抗拒死亡,从而批判了当时非人的社会生存环境,表现出作家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更高生命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作家张贤亮和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部是理性思辫气质较重的作家,他们的创作多以政治斗争和政治迫害为背景,表现扭曲生存状态下的人。但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两位作家笔下的主人公在大体相似的背景、环境中,对命运的选择和人生的理解迥然不同。站在倾斜的地平线上,他们的主人公走向各自的远方。本文无意评价两位怍家的思考和创作孰是孰非,只是通过对比,揭示文化和哲学的影响,对作家思维的巨大渗透力,从而更好地看清中西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自恋人格使作家菲茨杰拉德在主体意识中彰显自我和张扬创造性,在小说创作中塑造理想化和完美化的男主人公,其中抒情主人公具备道德和智商优越感,叙事主人公成为幻想中心、神话中心和情爱中心,他们是菲茨杰拉德自恋人格在小说创作实践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女性写作的“三突出”特征:文本叙事在所有故事人物中突出女性人物,在女性人物中突出主人公,在主人公身上突出作家自身的经验和趣味。“三突出”导致女性写作的重复雷同,表现为另类人物的模式化、叙述声音的单一化。这些特征强化了作家个人的特权而与女性主义宗旨相悖离。  相似文献   

11.
成晓莉 《文教资料》2013,(20):10-11
在旧价值观念日渐解体的社会背景下,作家托马斯·哈代对于人类未来精神和道德归宿有着怎样的思考和探索呢?本文从堪称作家最激进的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入手,通过对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层层剖析,揭示出在人性和神性间的冲突中,在权力机制的压迫下,主人公裘德所表现出的顽强对抗精神,体现出作家对于全新的道德精神的思索和寻求。  相似文献   

12.
《他人的书信》的主人公与俄罗斯传统文学上的小人物、卡夫卡小说的主人公存在较大的不同,这种不同体现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小说中作家与作品中人物关系的变化。《他人的书信》中主人公是一个在后现代写作背景下的作家笔下的形象,作者对他有着疏离感,而疏离感正是后现代小说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是一位带有诗人气质的浪漫主义作家,他细腻而敏感,对男士主人公微妙而复杂的心理活动和丰富的情感世界把握得相当深刻,并在作品中加以细致的、成功的描绘,特别是对抒情主人公潜在性心理的刻划,表现出作家对人的尊重和肯定.对更高人格的追求,作家在作此描写时、态度是严肃而诚恳的,显示了作品的率真美。  相似文献   

14.
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一书,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由受挫到新生的成长过程。风筝在这部文学作品中,作为一个叙事的符号贯穿全文,对理解主人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本文从主人公与风筝相关的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来解析主人公人性成长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自我的隐喻重建——关于班韦尔的《海》中的嗅觉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爱尔兰作家约翰.班韦尔的《海》是一部沉浸在忧郁与彷徨气氛中的怀旧小说。小说主人公有着敏锐的嗅觉,这一特征不仅成为联系主人公感情经历的纽带,也是主人公证明并力图重建自我的一个隐喻意象,从而在叙述和隐喻两个层面上将过去与现在、记忆与当下自然地连接起来。作品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力图重建完整自我却又不能如愿的现代人,同时也反映了作家本人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双重立场。  相似文献   

16.
《老虎的新娘》是英国当代女作家安吉拉.卡特比较有代表的篇什,体现了卡特积极向上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文本将环境描写、自然意象与女性主人公命运相连,体现女主人公对自然的信任与依赖。作家在完成对男性与女性二元模式解构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与自然二元对立模式的颠覆。从建构的角度出发,作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理想的生态世界。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犹太作家,卡夫卡在他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城堡>中表现出了复杂而微妙的犹太情结.这种情结集中表现为主人公K身上所包含的三重苦难:主人公 K 的遭遇既是作家个人苦难的投影,也是几千年来犹太民族境遇的高度概括.更是现代人生存因境的寓言.  相似文献   

18.
魏萍 《华章》2007,(3):130-130
二战后,美国文坛上涌现出大批黑人作家,他们以其犀利的文笔控诉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的罪恶,抒发他们的悲愤,歌颂他们的反抗和斗争,并且不懈地探索和寻求一条实现自我存在价值和意义的道路.许多黑人作家从一开始就着力表现黑人个性和自我本质的失落,在这些作家作品中,<看不见的人>是战后出现比较早的一部描写主人公寻找自我的小说,通过主人公在荒诞、敌对的环境里失去和寻找自我的故事,描写了以主人公为代表的黑人的心理异化过程和白人文化对黑人文化的排斥.  相似文献   

19.
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她获得英国布克奖提名的小说《书店》讲述女主人公弗萝伦丝经营书店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展示了女性的生存抗争之艰辛。结合作家笔下英国广阔社会图景,本文通过分析弗萝伦丝抗争的加玛特夫人的权力网络以及社会转型和人性等因素,总结小说女主人公的悲剧之源,试图揭示作家对于女性生存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20.
英国女作家爱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描述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在畸形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扭曲,本文通过对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性格进行了全面分析,揭示了造成希斯克利夫性格扭曲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