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单的统计     
复习目标1.以统计为依托,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有效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过程,学会收集和处理有效信息,并能从统计的角度出发、思考、分析相关信息,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预测。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需要,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2.通过复习,让学生对平均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并通过一系列的现实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复习平均数的现实性及其价值。在实践操作中提炼出对平均数的一些独特体验,并能延伸、拓展所学知识,会利用头脑中构建的平均数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通过复习,让学生了解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的区别与联系,能看懂,会…  相似文献   

2.
统计与概率     
罗娟 《贵州教育》2009,(3):82-90,51
复习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和身边环境中熟悉的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知识与方法(统计图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并能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决策和推测,让学生感受统计对日常生活的作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3.
统计与概率     
王芳 《贵州教育》2008,(4):79-89
复习目标   1.与学生的实践经验相结合,通过复习,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分析信息、提出问题、作出预测和决策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描述和处理有效信息,从中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发展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4.
统计与概率     
王芳 《贵州教育》2008,(3):79-89
复习目标   1.与学生的实践经验相结合,通过复习,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分析信息、提出问题、作出预测和决策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描述和处理有效信息,从中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发展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5.
统计与概率     
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和身边环境中熟悉的实例,进一步巩固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让学生体会统计对日常生活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和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6.
[设计背景]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但很多人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不知道爱惜而浪费。让三年级学生从封闭的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利用所学统计知识分析水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设计思路]本设计要求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数据调查、整理,会用平均数解释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通过对家庭用水数据的调查、整理,学会多渠道获取、分析、处理、应用信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感受数据收集、整理和求平均数的意义。[活动…  相似文献   

7.
献心爱活动     
活动内容: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有关知识。活动目的:1.让学生联系实际,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进一步掌握求平均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2.通过活动,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活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今天的生活幸福吗?能具体说说表现在哪些方面吗?2.用多媒体出示贫困山区孩子生活和学习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后提问:(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2)面对这情景你会怎么做?3.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充分的激励和表…  相似文献   

8.
统计与概率     
赵瑾 《贵州教育》2014,(3):71-80,94,95
2011版的《数学课程标准》对“统计与概率”的学习作了一些调整:在统计量方面,只要求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不要求学生学习中位数、众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三学段);在概率的学习上要求降低,在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体会随机现象,并能对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定性描述。复习时,教师要让学生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和以随机的观点来理解现实世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以统计与概率的思想方法为基础,让学生充分认识统计是未来生活与工作所必需的、进一步学习所不可缺少的知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10.
"复式统计表"的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通过具体的统计活动,让学生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分析统计表中的数据,积累统计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一、复习要求熟练掌握平均数问题、归一问题、相遇问题的结构和解题规律,并能正确解答这几类应用题。二、知识要点1.平均数问题  相似文献   

12.
"平均数"是数学统计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能较容易地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但对于平均数的意义、特征及价值缺乏理解。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平均数的统计意义,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感悟其统计价值,笔者试着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利用名师课堂资源、开展认知基础调查,从而构建有深度的课堂教学,让平均数的意义得到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中特别是高三的复习教学中,将同类问题通过"存同求异"的比照分析和形成环环相扣的"问题链",可以大大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受到"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平均数复习"就是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不仅要关注平均数的概念意义、算法意义,更要关注其统计意义。然而,综观我们目前的"平均数复习"的教学,还没有真正凸显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一些教师对平均数的认识还存在不少误区。如把平均数问题当做典型应用题,人为地设计"一辆汽车上午行了5小时,每小时行60千米;下午3小时共行150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等题目,掩盖了"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的  相似文献   

15.
复习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第44—49题。复习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会解答求平均数的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过程:1.找一找下面各题的数和相对应的份数。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71 ̄72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充分掌握统计表和条形图,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解释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掌握在统计中如何求平均数的方法。2.能力目标: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根据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和应用数学解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七单元“统计”是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初步掌握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和解答简单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和统计表,增强对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通过高中代数复习过程中的“化难为易”策略的尝试,利用一些教学软件,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寻找问题解决途径的过程中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复习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记忆、加深理解.复习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不但要巩固过去所学的知识,而且要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扩展知识,并进一步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提高熟练程度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学习"众数"前,已掌握了平均数和中位数,并能运用这两种统计参数来分析数据,并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学习"众数"的知识经验基础。在教学"众数"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前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在迁移、对比、选择中牢固掌握众数的统计意义及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