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托克维尔认为民主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然而现代民主存在着“盲目的本能”,若现代民主失去自由的保障,就极易走向多数人的暴政,从而失去对个体的关怀,在社会秩序与个体精神的自由两种层面上造成扭曲。而克服现代民主的盲目本能,就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制度形式,以自由来规范民主本身,从而实现对于民主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3.
五、民主教育是强调法治的教育   民主教育不是治国,因此,在这里说“法治“似乎有点儿牵强附会甚至可能有人会觉得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尽管“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方式,但其精神实质无非是依靠体现公共意志的规则(法律)来实施管理,而且所有人都必须遵守统一的规则.正是在这一精神实质上,民主教育与法治精神得以沟通--民主精神同时也就是法治精神.   ……  相似文献   

4.
民主教育是教育思想史上的一个经典命题,同时它也是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崭新课题。说它“经典”,是因为对这个命题的提出和思考甚至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古希腊思想家的教育思想:说它“崭新”,是因为面对今天的世界,民主教育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价值。特别是面对今天的中国,我们重新审视与研究民主教育,  相似文献   

5.
教育民主是指教育活动中“交往的民主、言说的民主以及行动的民主”,体现着教化的本真存在方式;民主教育则指涉通过“理智的涵养、理性精神的培育以及民主生活的塑造”,化育民主精神的教育。教育民主与民主教育共生共谋,教育民主促进民主教育的实现,民主教育映照着教育民主。在彼此的砥砺中,实现着民主的教化,培育着民主的新人,营造着民主的氛围,最终实现魂(民主教育)与体(教育民主)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6.
教育民主是指教育活动中"交往的民主、言说的民主以及行动的民主",体现着教化的本真存在方式;民主教育则指涉通过"理智的涵养、理性精神的培育以及民主生活的塑造",化育民主精神的教育。教育民主与民主教育共生共谋,教育民主促进民主教育的实现,民主教育映照着教育民主。在彼此的砥砺中,实现着民主的教化,培育着民主的新人,营造着民主的氛围,最终实现魂(民主教育)与体(教育民主)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7.
8.
《山东教育》2004,(18):62-63
据悉,重庆市即将为学生申诉立法。学生在被学校处分时,可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规定中小学一般不得开除未成年学生,高等学校依法对学生做出处分决定应当经过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保障学生的知情权、申辩权,并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  相似文献   

9.
谭颖 《华章》2012,(21)
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过程中,人的民主精神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从历史和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人的民主精神的培养.因此,要通过公民的政治参与提高人的民主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党内协商民主作为党内民主的一种新的治理形式,对扩大党内民主并带动人民民主具有重要意义。重点阐述党内协商民主的概念内涵;党内协商民主的价值;党内协商民主的现实性;以及促进党内协商民主应该处理好的几个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大背景下去研究、探索和实施教学民主。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民主意识、民主习惯和民主的生活方式,不但是时代赋予教师的重要使命,而且也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民主精神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并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民主思想进入中国社会,融入民族文化,民主精神生长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社会进入近代以后的事情。近代中国人对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的追求经历了一个从简单介绍,到学习和仿效,到根据中国国情进行改造的历程,戊戌维新运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各种自由主义派别的民主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中国人追求民主思想和制度的社会实践。在中国人追求民主的过程中,民主文化与中华文明相融合,外来民主逐渐中国化,民主意识逐渐融入民族生活,民主精神逐渐渗透到了民族文化的深层,推动了中华民族民主精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与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应该重新审视自身,肩负起时代和历史赋予的责任,视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为己任.民主精神应该包含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平等精神、理性精神、宽容精神、妥协精神、建设精神.全民民主精神的培养需要教育,教育可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尊重学生权益、法律保障、班级自主管理、德育、教师民主等方面来培养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14.
“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一个缺乏民主意识的教师,也无法培养具有民主精神的学生。  相似文献   

15.
基层民主建设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扩大基层民主是国家与社会的共同诉求,满足这种诉求,关键在于深化基层民主,核心在于扩大其自治性和参与性。以公民为主体而展开的协商民主是建设基层民主的重要路径。要把协商民主与基层民主建设有机统一起来,深化认识,健全机制,使其服务于当下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今日教育》2011,(6):45-45
魏书生,代表性论著有《语文教学探索》《班主任工作漫谈》《家教漫谈》等。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相似文献   

17.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传到中国,正值中国民主建设刚刚起步之际,许多学者不可避免地要受其影响,将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联系起来研究。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生命这一命题的提出,其现实意义在于明确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民主,有着本质的区别,明确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即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和追求目标,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又为人民民主提供了旺盛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我们为什么需要教育民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民主与教育的关系,论述了教育民主的内涵以及价值。提出民主作为生活方式的意义在于促进人类生活关系的和谐和人格的优秀发展,是社会形成和谐的共同体和个人积极参与共同体的方式。民主对扩大社会和个人的福祉都是有价值的。从民主的智力条件和心理条件来看,教育是民主的重要条件,这是因为教育培养公民的理性、德性、个性以及民主所需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教育的民主化是教育实现其价值的重要方式之一。教育民主涉及教育价值的实践方式,也涉及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教育民主是教育健康、有序、和谐的生活方式。教育民主意味着要为儿童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通过提供选择的自由、理智的开放和实际的参与机会来形成学生的公共道德、理性精神、社会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社会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以来,如何推进以自由民主为核心的政治体制改革成为热门话题。在探索新的改革路径时,从最高层寻求解决问题的"顶层设计"成为新的政治名词,然而将民主自由的理念引入中国这样具有特殊国情的国家是需要时间和方法的,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无法沉淀出坚实的文化内涵。中国基层民主实施二十多年来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与教训。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从而培育中国自由独立的"乡村精神",当这种自由独立的精神沉淀为共同的心里期望时,社会主义民主文化也就得以建立,借助这种成熟的民主文化,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步伐也才会走得更加坚定有力。  相似文献   

20.
一、民主教育的缘起众所周知,民主这一概念,是一个政治意义上的概念。我们当今所用的"民主"一词,源于希腊文,现翻译成英文则为"democracy"。其中,"demo"意指人民或者是公民,而"cracy"则是指某种公共权威或统治。在王绍光先生的《民主四讲》一书中,他提到:"由全体人民(而不是他们选出的代表)平等地、无差别地参与国家决策和进行国家管理,这是民主最原始、最简单的含义。"[1]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民主早已不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