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们在阅读中总是看到将“矇眬”误为“朦胧”的现象。如:  相似文献   

2.
语趣     
在平时的学习和阅读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有趣的语言现象,如: “救火”其实是“灭火”,“失火”实则是“着火”。手镯、戒指虽然戴在手上,仍称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课堂教学热闹、阅读体验肤浅等现象,造成了语文本体失落、阅读感悟偏差、教学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当前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体验进行冷思考,进一步加深对阅读体验价值的认识,并探索阅读教学中有效体验的策略,促进学生语言与精神的共生。一、脱离文本语言的体验体验是人们在实践中的一种内心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一种体会与感受。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体验”多与“情感”同时出现,如在总目标中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在评价建议中提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快速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高度集中注意力,保证思维活跃,利于从大量的语言文字中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信息。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快速阅读的方法,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  相似文献   

5.
从古至今,我们赋予“书”太多的美誉,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从古至今,我们见识到读“书”给我带来的巨大力量,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多读书广集益,和“书”交朋友的好处。而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并没有真正地爱上读书,由此我们不得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是古代历史、思想、文化的载体,但由于其语言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别,给我们的阅读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要熟练地进行文言文阅读,必须要积累大量的文言字词和相关的语法知识。在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疏通大意、整理语言知识是很必要的,这是阅读文言文的前提。但是,我们必须明确,文言文是“言”,是一门语言,也是“文”,是承载着厚重文化内涵和智慧结晶的文章。有的是古代的历史典籍。如先秦历史散文,“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有的则是纯粹的文学作品,如《赤壁赋》、《虎丘记》等;有的则是古代的思想著作,如先秦诸子散文。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7.
众论     
《福建教育》2014,(10):7-7
我们设置“主题读书月”,一个月内设定一个明确的阅读主题。如,我们将五月的阅读主题设置为“传统节日”。集中阅读教学、家长讲故事、睡前朗读、亲子阅读和自制图书均围绕这个主题。主题式阅读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溪县实验幼儿园朱云真  相似文献   

8.
一、阅读整体训练的实质阅读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形成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的活动.因此,它同一般的“阅读”是有区别的。一般的“阅读”,主要目的在于获取信息,了解内容(如我们平时看书报);而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目的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训练学生获得技能,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得  相似文献   

9.
在阅读中学文言文时,我们常常会遇到如“庚子”、“甲申”等用天干、地支作纪年的问题;在历史教科书上,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如《辛丑条约》的签订、“甲午战争”、“辛亥革命”等,也都涉及到干支纪年法。  相似文献   

10.
[原题回放]26.任选一题作文(50分)(1)最美丽的——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如“心灵”“语言”“瞬间”“画面”“风景”等,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阅读是人生难以忘怀的体验和过程。阅读,让我们走进了缤纷多彩的世界;阅读,使我们的精神家园丰富而高尚。  相似文献   

11.
“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在语文教学上,我也信奉这样一句话:阅读课要常动笔,一课一得,紧紧相连,写得多了,连在一起,便会形成气候,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但时下的语文课堂师生对话多,生本对话虚,动笔阅读更是少。所以,语文课堂还要用好另一张“嘴”,那就是笔,通过它更深入地实践学生的阅读表达。一、批注——“情窦初开”阅读如散步,批注如赏景。我们的课文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情感:浓浓的意,款款的情、深深的理,悠悠的趣……这“人文情感”就蕴含在语言文字中。学生从书面符号中获取和转换信息,凭教师的分析讲解达不到最佳效果,因为真正有…  相似文献   

12.
一、“读”在历史学习中,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最基本途径。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等能力的培养和运用都以阅读能力为基础。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的学习,最终是个自我理解、自我消化的过程。历史课本中的一些内容,如目录、年表、地图和插图、课文等等,我们要认真阅读,从中吸纳历史知识,培养阅读和思考能力。当然,  相似文献   

13.
很多同学在阅读课文或其它文章时,因为没有掌握住阅读的技巧,只是大众化的例览,因而达不到最佳的阅读效果、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阅读中,我们只要抓住文章之“眼”,也就等于给自己打开了一扇阅读的窗日。不妨,我们就试着抓住“四眼”读文章。一、抓住“图眼”。文章的题目,不是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就是概括了全文的内容,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揭示文章主旨的题目有不少,如记叙文:(这不是一颗流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同志的信任)等;议论文:(纪念白求恩)、(俭以养德)、(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等,概括…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文论历来就有“文眼”之说。什么叫“文眼”呢?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便是。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苏轼《石钟山记》中的“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等都是“文眼”。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我们注意利用这样的“文眼”来促进阅读,那么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提高阅读效率。抓“文眼”,能迅速把握主旨,抓“文眼”,能准确理清层次,抓“文眼”,能真切体味情感。既然“文眼”的作用大,那怎样寻找“文眼”呢?它虽不固定在某段、某处,但也有规律可循。刘熙载在《艺概》中就这…  相似文献   

15.
亲爱的小读者,你知道吗,植物和我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因此,世界各民族语言中也都有用植物喻人的表现手法,英汉两种语言也不例外哦。比如在汉语中,我们经常见到人们用“眉如细柳”,“面似桃花”,“口作樱桃红”等词语来描写美人。又如可用“小辣椒”比喻性格泼辣的人,用“榆木疙瘩”比喻脑瓜不灵活的人。由于英、汉民族生活环境、思维方式等的不同,英语中用来喻人的植物与汉语也就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时加以辨别。下面是一些常见例子。  相似文献   

16.
儿童文学存小学语文教育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各学段阅读都提出了具体建议,学生的阅读文类被明确指定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散文、古诗等”。这意味着儿童文学成为学生阅读的主要内容。在“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部分,也有多项涉及儿童文学作品。但是目前。儿童的阅读正受到影视、网络等多元传媒的冲击.所以儿童文学阅读的氛围还未浓厚。那么,我们要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儿童文学呢?  相似文献   

17.
“英语阅读(一)”是一门训练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实践课程。所谓实践课程,就是说我们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来提高这个基本语言技能。“英语阅读(一)”考试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大纲所规定,试卷中约60%的内容立足于教材,其余约40%的内容取自教材以外。教材中的35篇课文本身就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精彩的阅读练习,同时也为我们复习备考提供了一定的范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不免要看看报、读读书。目的有三个:一是为了获取一些信息,知道在某个时空范围内发生了什么。二是为了得到某些知识,如历史知识、科学知识等,知晓你要了解的对象“是什么”,以及与它相关的缘由。三是学习与鉴赏,主要是读读小说、散文、诗歌,在作者为我们营造的虚幻世界里畅游一番,获得审美感受,或学习创作方法。这是有点文化的成年人的生活常态。在以上这一幅幅读书生活的图景中,显然存在着不同类型、不同意义的阅读。如果从以上“三类阅读”的角度来观察阅读生活的话,看报主要是作为“信息”的阅读,读一般的书主要是作…  相似文献   

19.
<正>众所周知,“阅读策略”单元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重要构成,是以“学”“练”“用”三个环节为主。其中,教师要借助精读课引导学生们“学”阅读策略;借助略读课,引导学生们“练”阅读策略;借助课外拓展性阅读,如整本书阅读引导学生“用”阅读策略。统编版教材依据学生学情,设置了有梯度的“阅读策略”单元,如三年级的“预测”单元,四年级的“提问”单元,五年级的“提高阅读速度”单元,六年级的“有目的地阅读”单元,旨在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策略,成长为“积极的阅读者”。在“学”“练”的过程中,虽然学生们掌握了不同的阅读策略,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中提出,要使初中学生“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在“阅读训练”一项中,又具体化为“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而本册则定为“着重培养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这些要求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