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认为中国文字,一有实用性、二有艺术性。书法家在书写汉字时渗情入法,法溶于情塑造出美的书法形象,于是成了艺术作品。本文从几种书体的特点论述了中国书法审美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不是互相排斥,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前提与基础,艺术性是科学性的重要补充与提高。只有坚持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才能使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设计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杨家埠年画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现今面临式微的命运;要从人才培养、艺术性创新、实用性创新等方面着手,发扬光大杨家埠年画。  相似文献   

4.
陶瓷的艺术性与实用性开始是完全一致的,后来逐渐有了日用陶瓷与陈设陶瓷的区分,也就有了有意识地为艺术的陶瓷和为实用的陶瓷的区别。所以陶瓷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具有了艺术性。陶瓷艺术还是人类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艺术门类之一。即使是实用陶瓷,也尽可能地使之赏心悦目。从这个意义上说,陶瓷的实用性与艺术性始终是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5.
汉字书法的成因主要有:文字起源于图画;方块汉字的联想功能;书体的多形貌。书法是文字的艺术,文字是书法的载体。文字学与书法相互联系的同时又因各自的特点而相互区别。  相似文献   

6.
"字是敲门砖"的观念,对于当今大学生,似乎正在失去其说服力。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以实用书写为目的的书法教育面临着时代的考问:书法的实用性究竟在多大的领域有意义?本文认为,书法的实用性正在淡化,艺术性则日益突出。书法教育的重点应实施根本的转型,即由书写的实用性向艺术性转化。书法教学宏扬人文精神,注重艺术性与审美性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工艺美术品也是艺术品的一个范畴,它除了艺术的装饰性外还有自己的一项基本功能——实用性。工艺美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其实用性与审美性的有机结合是工艺美术的首要特征,它在装饰性上与其他绘画及装饰性艺术也有很大的联系。将艺术性与实用性集于一体能使工艺美术品自身所特有的特点得以完美的展现。  相似文献   

8.
口语交际训练中的评价与其他教学评价一样,在讲求实用性的基础上,更应注重艺术性。具有艺术性的评价,才会产生最佳效果,促进整个训练不断向纵深发展。其艺术性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书籍装帧设计的审美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最早的书籍装帧主要是线装书籍。书籍装帧设计既要有精美的外观,又要体现一定的经济价值和实用性,还要做到在设计中有创新意识,从而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文字是装帧中最重要的信息传达要素,书籍上的图形深含书籍的主题并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书籍设计要体现艺术性,它是装帧艺术的灵魂。在书籍的装帧设计中,要敢于大胆创新,运用新颖的艺术设计给读者以美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10.
《实用化学》中“水污染与防治”的教学创新,有其明确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本文从结合实际思创新、市场应用话创新、前景展望议创新三方面阐述教学创新中的针对性、实用性以及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文字体系,是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仰韶文化的陶文符号是汉字书法的萌芽,殷商的甲骨文,是目前见到最早的成熟书法。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小篆。隶书的出现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大发展。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草、真、行诸体兼备,俱臻完善的一代。中国汉字及其书法艺术渊远流长,是中国文化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12.
硬笔书法是同汉字与生俱来的最早出现的书体,硬笔书体乃是汉字书体的母体。西汉以来,毛笔广泛使用后,毛笔书法成为我国书坛的主角,才出现毛笔书法,并在蓬勃发展中建立了毛笔书法体系,迅速登上了书法艺术宝座,主宰此后书坛两千多年。近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以钢笔为主体的现代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一起在全国形成了超乎人们想象的热潮,爱好者之多,普及面之广已远远超过了毛笔。硬笔书法建立自己的艺术体系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书法环境发生了三项根本性的变化:即书写对象变化;书写方式变化;书写工具变化。所以中国的书法研究与教育也必须进行重大变革,要从群众实用书写的广阔领域中吸收营养,并为实用书写服务。当代书法改革的四项任务是:研究简化字的结构美学问题;研究开发新的书体问题;研究横写规律,特别是简化字横写的行书草书问题;研究开发新的书法工具——具有毛笔效果的电脑硬笔书法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汉代篆书的成果因隶书的巨大成就而没有得到书家充分的肯定,汉代篆书名碑亦不能代表这一时期石刻书法的全貌。汉画像石题记作为刻石文字体例之一,率然纯真、风格多样,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当时书体的风貌及各种书体演进之轨迹。本文从汉画像石题记中搜集到的小篆与杂体篆来进一步阐述汉代篆书的发展以及汉代篆书风格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东晋南朝出土墓志中存有大量异体、别体与通假字等俗字。据其结构与形体特征,可分为三类:增减和改变笔画类,增减和改变构件类,构件移位类。墓志俗字的产生,是受社会环境与时代背景、书体演进、前代俗体写法、书刻者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唐代崇尚楷法,主要原因是朝廷和民间都重视楷书.设立书法学校,培养书法人才;考核六品以下文官用“身、言、书、判”作为标准;书写佛经内容,虔诚谨慎,重视楷法,从而形成了唐人“尚法”的重要原因.唐代是我国楷书发展的顶峰时期,形成了不同风格的书体,也反映了汉字楷体字形变迁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17.
对岱庙博物馆所藏东汉《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碑就其历史价值、书法特点等作了翔实的考证,认为是碑不论从其碑体、形制、书体以及现存拓本,均堪称我国仅存的东汉碑刻中的佼佼。  相似文献   

18.
《爨龙颜碑》是南朝宋大明时期所刻的碑,是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形成的一种书体,其用笔如昆刀刻玉,风格鲜 明,布势精工,堪称绝碑。  相似文献   

19.
汉代砖铭是汉代民间书法的遗产,先期学者对汉砖的整理与研究为还原该时期的书法面貌提供了翔实的线索与佐证。汉代砖铭在历史价值、书体传承、艺术语言表现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掘与整理情况等,在当代书法研究中具有开启与承续的书学价值。借助目前所发现的实物资料及前代的著录文献,在研究和欣赏古代文字方面,未来砖铭书法研究还应注重砖铭与其它铭刻材料的比较研究,及砖铭书法在当代书法篆刻中的借鉴与吸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对蜀中重现或新发现的三通汉碑的碑文内容和文字进行了考释。其中,简述了《何君阁道碑》的重现经过,对碑文内容及其书体进行了一些考释;对《汉赵仪碑跋》文字的释读作出补正,并对碑文中提及的掾史一职的源流提出一些看法;对《郭择赵汜碑》文字的释读作出补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