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美点赏析在赏析《自由》这首诗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这首小诗的作者,因为他的身份很特别。诗人吉狄马加,我国当代著名的彝族诗人,出生在四川凉山州,成长在彝族村寨。他的故乡,南截金沙江,北抵大渡河,东临四川盆地,西连横断山脉。金沙江、大渡河、雅鲁江的江水给予他俊逸和灵气,泸山、螺髻山、大凉山造就他深沉和智慧,山水的和谐统一弹奏出彝族人的现代精神。吉狄马加曾创作过表现彝族人强悍不屈、自尊自重的民族精神的《鹰爪杯》、《死去的斗牛》等不同凡响的诗作。组诗《自画像及其他》获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诗歌一等奖。出版有诗集…  相似文献   

2.
问:红军是怎样渡过大渡河的?答:1935年5月下旬,长征中的中央红军战胜敌人和天险,从安顺场和泸定桥两处渡过敌人把守严密的大渡河,对红军的胜利前进具有很大意义.大渡河和金沙江同为长江上游,这年5月1日到9日,中央红军渡过了金沙江,经会理、德昌、泸沽、冕宁直扑大渡河,准备从安顺场渡河.蒋介石妄图凭借天险在大渡河边消灭红军.他命周浑元、薛岳、吴奇伟等率伪中央军尾追红军;任四川军阀杨森为大渡河守备指挥,倾全部兵力增防雅安、荥经、芦山、宝兴各县;急调刘湘的一个旅驻守富林和大树堡;又派刘文辉的二十四军扼守安顺  相似文献   

3.
山寨彝家     
在祖国的民族大家庭中,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分布较广的民族。根据199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彝族共有6572173人,在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仅次于壮、满、苗、回、维吾尔族,居第六位,是中国西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彝族的主要分布区是云、贵、川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他们以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形式,居住在北起大渡河流域,南到云南国境线,东自乌江,西抵澜沧江的广阔地区。这里,资源丰富,气候多样,风景宜人。巍峨的大雪山、大小凉山、乌蒙山、哀牢山、无量山等山脉列布其中,山间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安…  相似文献   

4.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毛主席的著名诗篇。诗中所说的五岭即南岭,是我国南部的著名丘陵,由大庚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和越城岭五座山岭组成。乌蒙是云贵交界处的一座山脉,诗中所指是云贵地区。在这里红军战士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红军渡过金沙江以后,继续北上,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夺取安顺场,强渡天险大渡河。尔后,中央红军开始了翻越雪山的艰难历程。岷山是四川省境内的一条山脉,在松潘草…  相似文献   

5.
凉山彝旅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大渡河与金沙江之间。全州十四县,昭觉等十一县位于黄茅埂以西,称大凉山地区,以东是雷波等三县所在的小凉山地区。整个面积约35,000余平方公里,人口据1956年3月统计,约96万人,其中彝族近69万,汉族36万余人(主要住在边沿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1956年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社会还保留着奴隶制度。下面将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奴隶社会面貌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6.
彝族是我国西南各兄弟民族中一个约有两、三百万人口的民族。在四川省西南部的大小凉山地区,东起西昌,西至雷波,北起大渡河,南至金沙江,是彝族现在仅存的一个最大的集居区。这个地区的面积约有十万平方公里,人口约有76万左右(内彝族63万多,汉族十万多)。作为这个地区彝族的社会经济制度最显著的特征是还保留着奴隶制度。一、凉山地理环境与人口对彝族社会性质的研究中很容易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凉山彝族在过去长时期内处于汉族封建社会的包围圈中,为什么在这种长时期的包围中还能保存这种落后的经济制度?汉族封建制度对彝族社会的发展曾  相似文献   

7.
“贡嘎山”彝语称为“俄定尔曲勃”,意为“雪地螺白山”;“安顺场”彝语称为“仅莫木”,意为“仅莫家人的居住处”。“大渡河”彝语称为“德薄亦莫”,意为德薄河。这些彝族地名和河名的形成均早于现代彝族迁居当地之前,为彝族古地名和河名。从贡嘎山、安顺场和大渡河这些彝族古地名的存在可看出:大渡河流域曾是古代彝族先民迁徙的重要线路之一。  相似文献   

8.
四川小凉山区是大凉山东坡、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彝族聚居区域.它北抵大渡河,南达金沙江.包含乐山市的金口河区、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宜宾地区的屏山县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雷波县.总面积9550平方公里,人口81.5万人(1993),其中彝族占26%左右.历史上俗称雷、马、屏、峨区域,因位于大凉山东坡,其面积大小、彝族聚居人数皆不及大凉山区,故称“小凉山”.一、小凉山自然环境的特点与丰富的自然资源(一)小凉山自然环境的特点小凉山自然环境与四川盆地内部和大凉山区的自然环境相比.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王维是唐朝很有才气的诗人。由于他对黑暗现实不满,后半生隐居乡里,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山水诗,《鹿柴》是其代表作《辋川集》二十首中的一首。鹿柴是辋川的一个地名。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王维不仅是诗人,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很广泛,绘画、音乐、书法等方面的造诣都很深,这首诗体现了诗、画、乐的完美结合。教学这首纯写景的五言绝句,一是引导学生感悟诗人是怎样观察和描写景物的;二是引导学生在读中陶冶爱美的情趣。   首句“空山不见人”的“空山”不是指空旷无草木的荒山,而是指空寂清冷的山…  相似文献   

10.
上海古北路小学自开展诗教活动以来,涌现出了一批小诗人。小诗人周易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聪明才智闪烁出耀眼的光亮。 周易读三年级时,在老师指导下,开始学写诗。周易是个聪明的孩子,很快领会了一些写诗的窍门,写出了好几首诗。年底,学校里表扬十佳小诗人。著名老诗人圣野爷爷欣然到校辅导。他在一大叠学生习作中,发现了周易写的一首小诗《大黄河》,拍案叫好,情不自禁的在大会上朗诵起来:“大黄河,像条龙,声音响,轰隆隆。”他动情地评论说:“小小一首诗,气势这么大,这是一首了不起的诗。”不久,这首《大黄河》就在…  相似文献   

11.
生态批评是当今世界上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它就是要"历史的揭示文化是如何影响地球生态的",而彝族诗人吉狄马加的《我,雪豹……——献给乔治.夏勒》就深刻的体现了他浓厚的生态意识,具有超越时代的历史意义。文章试图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解读这首诗歌,让诗人强烈的世界意识和生态伦理意识直观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也让诗中对生态意识的思考和生态理想得到进一步升华。  相似文献   

12.
这首诗是1928年诗人第三次游历欧洲,第二次来到阔别七八年的母校剑桥后写下的。当时,诗人在一个七月的下午,拜访完著名哲学家罗素后,没有通知任何人,独自来到自己曾学习生活过并一直让他魂牵梦萦的剑桥大学,他没有见到他的英国朋友,只有美丽的剑桥在那里静静地等着他。他慢慢走过这熟悉的校园,回忆着难忘的求学岁月;他深情地向夕阳下的康河问候,轻轻地和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同年十一月六日在回国的船上,面对澎湃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诗人蓄积的感情熔铸成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相似文献   

13.
刘泳恩 《海外英语》2012,(11):45-45
《水仙》是华兹华斯写的最美的一首自然诗。诗人在独自漫步时,忽然发现湖边一大片金黄色的水仙在微风中摇曳起舞。大自然这奇妙的美景不仅使诗人心旷神怡,而且成为他美好的回忆,在他孤寂无聊的时候给以他安慰和快乐。华兹华斯在平静中追忆和咀嚼,写了这首诗,作者对这首诗做了很好的赏析,不妨一起来读一读吧。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音乐教育本期责任编辑:丁淑兰这是流行在四川雷波地区的彝族民歌。雷波县位于四川南部的云南省交界处。彝族是这里的主要居民,大、小凉山和金沙江构成这里的依山傍水的地理特点。优美的环境形成了彝族人民喜爱歌舞的性格,这首《月琴之歌》即是广为流传并深受各族儿童喜爱的一首歌舞曲。歌曲采用doremisol四音音列组成的宫调式,并用盵盤拍。音域仅在五度以内,歌曲用前两小节为主题,不断变化重复、扩展构成全曲。旋律多跳进,形成器乐化的旋律特点。演唱时应注意乐谱上的断音符号,并把这些音唱得稍短一些,使音乐更加轻快、活泼。教唱时,…  相似文献   

15.
《南程联咏集》,是越南十八世纪吴家派代表作家、诗人吴时亿(1701-1736)的作品。全集共有汉字诗30首,内容是诗人与同窗好友张浩斋游览山水途中两人吟哦的联咏诗。这篇序是诗人的儿子吴时仕所作(吴时仕也是诗人,同时也是史学家)。在这篇序中,他追述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流程]课间播放歌曲《国家》,课首以此歌曲直接导入课题。设计意图:歌曲渲染气氛、引发共鸣,导入言简意赅、自然顺畅、直奔主题。(一)追寻民族精神,感受精神力量教师幻灯呈现四张图片(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学生猜想与此联系的历史事件,引出长征。  相似文献   

17.
改写 大家都熟悉《赠汪伦》这首诗,可是你们知道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吗? 唐朝有个书生叫汪伦,他住在安徽泾县桃花潭边的一个小镇上。他十分仰慕当时的大诗人李白,只是无缘相识。  相似文献   

18.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这是张九桓先生对“俯仰”的读解。俯仰之间,诗人信手拈来素材,才思敏捷,诗情流淌,怡然得诗。厚重的青山在他骨子里埋下了诚挚务实的诗意;世界各地的山河景观激发了他雄壮热烈的诗情;多姿多彩的外交生涯,牵动了他那颗百转千回的诗心,诗人感受着脚下每一寸土地的呼吸与悲喜,俯仰之间,吟唱出一首又一首动人的诗篇。  相似文献   

19.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诗人小档案:骆宾王,唐初诗人,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和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从小机智过人,有一次,父亲的一位朋友为了看看他是不是聪明,就把他领到了池塘边,指着池塘里面的鹅,要他以鹅为题,当场赋诗一首。骆宾王略加思考,便吟咏出了这首诗,那时他才7岁。鹅@骆宾王 @王义杰 @马少峰  相似文献   

20.
《游园不值》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 3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作者是宋代诗人叶绍翁。他在诗坛上虽然算不得什么名人,但这首诗构思新颖,语言清晰,趣味浓郁,生动地反映了春天万物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千古名句。只要我们仔细品味,深入剖析,挖掘其意蕴,就会发现诗人在这首诗中经历了“高兴——扫兴——快慰”的情感变化过程。   南宋的许多官僚地主和名人雅士都有园林,供私人欣赏。本诗描写的园林比较幽静,树木浓密,空气湿润。门前地上,经春雨一洒,就长满了青苔,像铺了绿色的绒地毯。园外都如此之美,园内必然更美。诗人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