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曾经说过:"人应该有两个故乡,一个是现实地理上的故乡,一个是精神上的故乡。"其实,人也应该有两个童年,一个是现实生理上的童年,一个是精神上的童年。精神上的童年,犹如"精神上的故乡",需要用阅读来打造,需要在文字中体验。阅读的意义在于不断丰富个人经验。在阅读中构筑孩子们"精神上的童年",需要解决两个问题:读什么和怎么读。  相似文献   

2.
迟子建的作品,有着挥之不去的"故乡"情结。她笔下的"故乡",不仅蕴藏着故乡赋予她的温暖、宁静,时时流露出她对于故乡的无限热爱,同时也包容着现实所呈现的贫困、悲哀,深深印刻着故乡在现代化进程中巨大变迁的痕迹。故乡对于她来讲,不仅构成了她最美好的生命记忆,更是她可以安放灵魂的一个归宿。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故乡》一文中的"杨二嫂",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是一个非常鲜明的形象。她"张开两腿",站在哪里,"细脚伶仃"的"像个圆规"的样子,不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也颇具深入研究、不断玩味的余地。圆规能作图,杨二嫂此来有所图,后"图"虽非前"图",可谁又能断定,作者不是由此及彼生发联想而做出"圆规"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文化中素有温情美好的词语,比如:出生地谓之"故乡",就读过的学校谓之"母校"。无论"故乡"还是"母校",都与身处其中的"我"息息相关。"我"出生的地方才是"我"的"故乡","我"读过书的学校才是"我"的"母校"。如果没有"我",它就是毫不相干的地方、毫不相干的学校。  相似文献   

5.
“象牙之塔”本是法国十九世纪文艺批评家圣佩韦批评同时代消极浪漫主义诗人维尼的用语。《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小天地。也叫象牙宝塔。”用这个贬义十足的解释来理解“我也承担了一个剧本.那就是……写知识分子由象牙之塔断然走向民族民主战场的《风云儿女》”(田汉《影事追怀录》)中的“象牙之塔”是可以的,但却无法解释当今一些流行的说法。请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6.
王瑜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12):49-53
"革命文学"是后期"创造社"提出的对"阶级论"文学观的形成起过巨大作用的创作追求。冯乃超、李初梨、蒋光慈等人丰富发展了这一理论形态。"左联"的成立深化了"革命文学"并对"阶级论"文学观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毛泽东文艺理论体系的形成是"阶级论"文学观成熟的标志,影响了中国文学创作、研究数十年。回顾与重审"革命文学"和"阶级论"的文学观意在启示当前,以使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学科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肖丽 《考试周刊》2014,(90):27-27
<正>"蟾宫深处,情绵千古",中国颂月亮就像外国颂上帝一样,"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嫦娥奔月、吴刚砍桂、月兔捣药……多少美丽的传说让我们赞叹不已。一、天涯共明月,国人数第一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中国人最爱君子,也很想做君子。"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月代表着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意象,因为"天涯共明月",都想共婵娟,所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女性与母性的  相似文献   

8.
历史名城湖北秭归,与有"人间天堂"之美誉的江苏苏州,争夺端午节起源,最终都因"端午习俗"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暂时告一段落。但秭归县又因"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与荆州有屈原故里之争,真是一波未平又起一波。福建、江西的四个城市同时也在宣称自己是宋朝理学大师朱熹的故乡。轰动世界的曹操墓,也有人质疑安阳大墓不是曹操的,挖掘的头骨不过是盗墓贼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南方称"鹞",北方称"鸢"。"风筝"一词始见于五代,明代陈沂《询刍录》记载:"初,五代汉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俗名呼风  相似文献   

10.
乡愁是余光中散文的重要主题,他在"2003年度散文家"获奖感言中曾有一段自述:"乡愁是根深蒂固的人之常情,但不完全由地理造成。一个人多年后回到故乡,仍然可能乡愁不断,因为他所熟悉的故乡已经改变了。物是人非,便有乡愁。若是物也非了,  相似文献   

11.
周作人在感情方面一直是淡化的,对于故乡的描述也是平白的。可是正是这种平白才更加张显出周作人的故乡之情。本文通过周作人有关故乡的散文,从浙东人的气质、故乡的气息、文化描绘三个方面,来看周作人的故土之爱。  相似文献   

12.
刘影 《黄山学院学报》2007,9(1):122-124
梁实秋以散文饮誉文坛。在雅舍系列散文中,梁实秋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或对故朋旧友的回忆追思,或对故乡旧物人事的怀想,特别是《雅舍谈吃》不仅举玑列珠地叙说了故乡种种美食,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美食的回忆寄托了梁实秋深深的思乡之情。梁实秋散文中的浓浓乡情是其流落异地思乡而不得归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废名一直被置于"乡土文学"或"田园小说"的框架中看待和讨论,废名与故乡的关系除了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外,也多停留在对作家乡土情结和文体风格的讨论上,故乡与废名的深层关联,废名根源上的价值和意义没有得到彰显。本文认为,故乡对于废名决不止于"题材"和"情结"的意义和价值,而是作为自我认同的方向与源头被书写和挖掘的,"故乡"与废名的自我是一种构成性的关系。从故乡到"故乡",废名的"发现故乡"与自我认同之路提示了一条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回应现代性的独特之路。  相似文献   

14.
戴复古在饱尝种种人生况味之后,以其独特的审美发现展开对乡关之思的艺术叙写,凸显出诗人细微的生活体验和审美心理感受,表现出极强的审美意义。戴复古诗歌中的乡关之思主要呈现为以下几种审美范式:对节感怀、遇物思归、寄情山水、直抒襟怀。  相似文献   

15.
冰客一个从农村走出的追梦少年,生活的艰辛却在他心中播下诗歌的种子。一个谈诗几乎似谈奢侈品的时代他像圣徒般坚守着这块圣地,从农村到城市他用诗留下了他生活的足迹,从城市到农村他又以诗记录了自己灵魂的还乡之路,乡村是他一生的情结,在城市与乡村的界碑下,他走向回归。  相似文献   

16.
乡愁是雷平阳诗歌的一个重要主张,诗人的乡愁既饱含着对云南、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又有着城市化进程带给诗人的乡愁。带有功利色彩的乡愁主张成为雷平阳诗歌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王士珍出身望族,虽家道没落,但凭借其努力和过人的才智,受到统治者的青睐,名列“北洋三杰”之首。他曾在晚清和北洋政府中担任军政要职,晚年从军政前台退居幕后,多次出面调停北方各派之间的矛盾,为北京免遭战祸贡献很大,受到时人称赞。晚清政府为了表彰他的两位母亲为国家培育出了栋梁之材,特封两位夫人为“诰命一品夫人”,至今正定仍保留着王氏双节祠。受传统士大夫不可以强凌弱的思想影响,王士珍安于乡里,尊重百姓,其正定故居的布局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王士珍一生淡泊宁静,以“求己莫求人”的思想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这也是儒家传统克己的真实写照,至今还流传着众多有关他的乡间轶事。  相似文献   

18.
薛侃是明代潮汕著名的儒士儒官。他事亲至孝,事君至忠,事师至敬,治学至专,待人至诚。因上疏请稽旧典,择亲藩贤者居京师,慎选正人辅导,触帝讳而下狱,遭到迫害。但他刚正立朝,操守高尚。他师崇王阳明,治心性之学,卓有成就,为阳明最得力之入室弟子之一,也为传播王学之岭表大宗。他居乡则思益其乡,为乡梓筑堤开溪、修路造桥,做了很多造福乡梓的实际贡献,实践了其经世致用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9.
从2002年以来,史学界对宋太祖赵匡胤的祖籍和祖陵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了“清苑说”和“涿州说”两种观点,迄今仍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根据大量的史籍记载和目前清苑县东安村出土的石像生等考证,认为赵匡胤的祖籍和祖陵均在保州。  相似文献   

20.
怀斯的画语     
安德鲁一怀斯的绘画表现出对故乡风物的亲近,并充满诗性.透过欲望、精神、历史与文化的内涵,可以看到他的绘画的主题是人类的悲悯,也可以看到他对自然的眷恋,对生活的挚爱.怀斯的画是乡土的、具象的,其实更是心灵的,他为自己的心灵作画.他认为前卫的探索更应该是一种精神的远行,于是,在这个物质不断丰富的世界里探索人类心灵的境遇,正是怀斯作品的震撼力量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