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忙假复课后,一位学生缺席了。要是其他学生,我要‘打破砂锅到底’,对他,我却不了了之,因为他是‘优生’,相信他不会无故旷课。出乎意料,他偏偏是为了买双白跑鞋,跟了村上人到苏州去了,事后我没有批评他,仅仅问了问。谁知他倒叽哩咕噜的不停:‘厂里生产白跑鞋,当然要人去买’;‘缺几天课跟有什么关系!’我没再做声,以为他会改的。但恰恰相反,他又接连几次违反了校纪。  相似文献   

2.
苏州呓语     
案前摆放着几张苏州门券,心底幻想着我还会再去苏州,因为苏州的样子时常牵引我,如一首诗优柔但深刻。我乘坐从南京开往上海的列车,快到时在列车上看到不远处的虎丘塔。不巍峨,不端庄,但丰华。苏州一下子裸露在我的面前,苏州就是苏州的样子,别的城市不可能替代,城市的风格会永远浸入它的骨髓。我如一位诗人一样进入苏北平原,过安徽,越长江,进入苏南腹地。我为苏州而来,为江南民居而来。夜晚我住入一家较清净的旅馆,住宿费极低,只有20元。与我同住的是位打工者,他在一家集装箱制造公司打工,他曾去上海打工7年。他跟我聊了…  相似文献   

3.
我的第二故乡在鱼米之乡苏州,我从江西老家来到苏州之后,感到最奇怪的是苏州人一早起来,就捧了茶壶拼命地喝茶。我的父亲也入乡随俗,每天菜场早市一结束就去茶馆,连我这个小小的“新苏州人”,在假日里也随父亲去喝上几口清香的碧螺春。  相似文献   

4.
生死之间     
看多了苏州的青山绿水,亭台楼阁,不禁心生厌倦,直到有一年的初春,突然发现苏州有几座低矮的山,吸引住了我的目光。它们沉默幽然.山绿得怪异,水清得沉静。——它们是坟山。  相似文献   

5.
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开会,不可不带点礼物送给我的学生。我到几家礼品商店浏览,最后选定了一副苏州风景扑克牌。  相似文献   

6.
我与沈坚相识有好几年了,当时他在苏州星海中学当校长。印象中星海中学是一所新建的学校,学校管理得颇有条理,教学质量更是有口皆碑。沈坚文静而谦和,没有才气自负的年轻人的那种孤傲。今年5月份,在苏州的一次会议上,听了他的学术报告,我更真切地感受到他那种温润、典雅、灵动的个性风格。他及他的团队所进行的语文“沉浸式”教学研究,体现了一种对诗意和德性境界的教学追求。  相似文献   

7.
《成长》2005,(2):32-34
2000年,我从苏州到南京上大学。一年后,我在学校的饭堂里发现了我的初中同学夏雨。当时,他背对着我,他旁边的男生对他说:“你背后有个漂亮女生看你!”他回头时,我们相视一笑,自然也免不了一番寒暄,临别,他要了我的手机号码。  相似文献   

8.
到杭州去玩     
嗨,大家好!我是谢华,是作家,也是老师,诸葛大生就是我的学生,我想你们一定认识他吧。这次暑假他去了一趟乌镇,写了一篇很不错的作文,可是我告诉他,杭州比乌镇更加好玩。真的,我最喜欢杭州了。今年春节,我跑了一次杭州、苏州、上海,还是觉得杭州好。上海太闹,苏州太小,而杭州呢,  相似文献   

9.
江南     
我在地图上划出了我的江南。从苏州开始,我的笔蜿蜒到广州,后来停在珠江的入海口上。“这就是江南了。”我摸着地图,眼前是粼粼碧波的水光天色。江南就慢慢走到我脚下了。江南水乡。我念叨着这个词,把眼睛放在苏州边上。苏州边上是有一个太湖的,太湖把自己的身子蜷缩了几千年,平日就弯着腰摆弄连在身体上的脐带和触须。触须一绕,便是一片清丽的水乡,一个富庶的江南了。从来江南就是托水的福,因为有了水祖宗们才从中原赶牛牵马万水干山地过来,搭一个露天的房子,耕几亩水田,养几只鸡鸭。江南就这样蓬蓬勃勃地兴盛了。灰色瓦白色墙青石地板乌篷船,多少的东西都在白居易的忆江南里:“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后来塞外大受启发而用水滋润出了几个塞外江南。有水有船,也有脚下的草和青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七七年春天,叶老重访他阔别了五十五年的江南水乡小镇——■直。叶老曾把这个毗邻苏州的古镇称作他的第二故乡。老人此行兴高采烈,感触良深。这首诗就是为记述这次游访而写。如今,这位亿万人民敬仰的一代宗师,我们知识分子的楷模,与世长辞了。全国人民都深感悲痛。我这后学晚辈,有幸与叶老有过交往,曾经几次面聆他老人家的教诲,还常在通信中得到他的指点。从道德文章,到教书育人,在诸多方面都给我以深刻的启迪和教育。对叶老的殒逝,我更感到万分的哀痛与惋惜。  相似文献   

11.
这几年,苏州河常常出现在我的梦里。这倒不是因为苏州河如何如何风景宜人,苏州河如何如何给我带来好运。这种梦境,恰恰是因苏州河带给我的烦恼而引起。六年前,我家从幽静的建德路搬到了苏州河畔,烦恼也就开始伴随我家的左右——  相似文献   

12.
说书     
①因为我是苏州人,望道先生要我谈谈苏州的说书。我从七八岁的时候起,私塾里放了学,常常跟着父亲去"听书"。到十三岁进了学校才间断,这几年间听的"书"真不少。  相似文献   

13.
商金林 《中国教师》2009,(16):59-61
三、“实质与趣味兼美” 1935年秋.叶圣陶在苏州滚绣坊青石弄造了几间平屋,搬回苏州居住。苏州离上海很近.交通又极为便捷。迁居苏州之后,他仍担任《中学生》杂志的主编,每月总有一段时间在上海开明书店,处理编务工作。青石弄在葑门附近,僻静得很。叶圣陶经常到苏州金城书店,“看看青年人买书踊跃的状况”。关心青年的进步成长。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0月30日的上午,带着满脑子偏见的我走进了苏州拙政园。所谓偏见是指我对苏州园林的一种没有来由的轻视,那是一种近乎于狐狸对葡萄的复杂感情。临行前,一个朋友大模大样地对我说,苏州可去可不去,人造的东西太多,都是假的。我听他这么说,鼻子就皱成一团:索性我就不去苏州了。我多自然啊!我多质朴啊!我多那什么呀!我怎么能去那种小情小调贼他妈能装的地方呢?可是同行四人,我岂能耍单儿?嗨!不去拙政园不知道什么是精美!不去拙政园,不知道什么是雅致!不去拙政园,不知道苏州人的文化底蕴。拙政园位于苏州东北街,居苏州现存60多处古典园林之…  相似文献   

15.
《广西教育》2005,(7C):55-55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吟诗和作文章都很出色的人,名叫刘禹锡,他中了进士后,便在京城做监察御史;因为他放荡不羁的性格,在京中很受入排挤,后被贬到苏州当刺史。就在苏州刺史的任内,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入名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的才气,邀请他饮孙犁酒,并请了几个歌妓来作陪。在饮酒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便做了这样的一首诗:  相似文献   

16.
陈娴 《文教资料》2008,(4):23-25
陆文夫,人称"陆苏州",他长期生活在苏州,从苏州小巷崛起,他的艺术世界有浓郁的苏州味,散发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巨擘。他于1894年出生于古城苏州。因自小生长于此,他对苏州的一草一木充满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与驰名中外的苏州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苏州是一座美丽的园林之城,据叶圣陶先生自己说,他游过的园林就有十多个。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巨擘。他于1894年出生于古城苏州。因自小生长于此,他对苏州的一草一木充满了深厚的感情。特别是与驰名中外的苏州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苏州是一座美丽的园林之城。据叶圣陶先生自己说,他游过的园林就有十多个。  相似文献   

19.
EVA 《中学生百科》2012,(4):25-26
在工厂值班室的窗前,保安叫住我,"有明信片。"就这样,我收到一张从苏州寄来的明信片。明信片上是苏州的水乡风景摄影。翻过明信片,那是一个女孩子隽秀的字:"娜,我到了苏州。苏州很美,城里有交错的水道,像个水网。还记得我们的网吗?好好照顾自己。  相似文献   

20.
新年到了,大家纷纷发短信祝贺, 苏州的表姐送给我一台索尼牌录放 机。我见了爱不释手,左右玩弄着。晚 上直到妈妈催我,才匆匆上了床。 我正在梦乡里,忽然,耳边又传来 了老爸响亮的呼噜声。哎,自几天前老 爸接了人民医院的图纸审查工作以 来,就一直熬夜审图,一会儿翻资料, 一会儿提审图意见,弄得我都无法按 时入睡。妈妈喊哑了喉咙叫他早点歇 息,他就是不听。自己累坏了,上床就 呼噜大睡,呼声如雷鸣.一声高过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