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它是一部记述荀况一生的言语行事,成书于先秦晚期。在先秦的诸子散文中,句末语气词的使用频率很高,本文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分析战国时期这部文献中句末语气词的使用情况,总结其中的规律和特点,并进而管窥先秦句末语气词实用的一般状况。《荀子》中的句末语气词较多,经过调查,《荀子》三十二篇中共使用14个句末语气词,分别是也矣焉乎与(欤)邪(耶)哉耳云夫然为尔已。还有一些是几个语气词连用的情况。本文以《荀子》作为研究对象,做穷尽性的调查,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  相似文献   

2.
语气词中能够连用的是位于句末的六个单音节语气词,即“的”“了”“吗”“呢”“吧”“啊”。它们虽然可以两项连用,也可以三项连用,但都表现为两个语气词的并列。本文通过例证,对常用语气词的连用现象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语气词"啊"、"呀"、"吧"、"嘛"和"呢"5个语气词各有不同的语义。"啊"带有感叹的意味,"呀"表示惊讶,"吧"表示试探,"嘛"表示显然,"呢"表示对比。除了句尾,这些语气词也可以用于句中话题后,表示停顿和强调等意思,也有不同的意义。这些语气词用于句末和句中都具有语篇衔接的语用功能,但是由于语义不同,衔接的方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情态语气范畴中语气词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讨论情态语气范畴中语气词的功能问题。首先对讨论的对象语气词作出界定。认为语气词功能的含义应该是宽泛的,不仅表现在表义上,还体现在其他方面;语气词的功能不仅可以由句末语气词体现,也可以由句中语气词体现。语气词在情态语气范畴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表义功能、完句功能和篇章功能。  相似文献   

5.
元江方言语气词"噶",有两种语音形式[ka55]和[ka31],语气词"噶"在口语交际中主要位于句末;在使用范围上,主要使用于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的句末,以及与"了""呢"连用;在语义功能上,主要有提醒、强调、劝说、催促和征询五种语用义功能。  相似文献   

6.
孙苹 《文教资料》2007,(19):83-84
本文以曹愚剧本《雷雨》为语料,以其主要的句末语气词为研究对象,考察《雷雨》句末语气词的口气意义,指出句末语气词具有增添或削减口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语》句末语气词复用现象颇引人注目,是先秦时期语言学上的一朵奇葩。究其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语录体及对话性质使然;二是语气词产生、发展及融合的结果;三是其他语气表达方式不完善所致。  相似文献   

8.
山东莱芜方言中的语气词"来"可用于疑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的句末,在不同的句类中,也会表达出不同的语气意义。其中"来"和"咧"存在功能互补现象,"来"不能出现的句类"咧"可以出现。  相似文献   

9.
闽南方言语气词系统很有特色。一是继承了古汉语的部分语气词;二是有一些语气词与普通话同源,但用法、语气却有所不同;三是拥有句首语气词,保留了古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四是不仅句末,而且在句首都有语气词连用的现象。文章在对闽南方言语气词的系统和特征概括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对句末语气词进行逐一的解析,并就语气词的形成、分布和演变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10.
黎城话的句末语气词主要有9个,分别是"嘞、啦、呀、哇、啊、唻、唠、奥、哈"。这些语气词可以位于各种句类的末尾,表达多种语气,并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1.
<诗经>语气词兼有足句、押韵、咏叹和表示句子各种语气等多种功能.辨析<诗经>语气词这种种不同功能,为了解西周、春秋时期句子的语气和语气词的特点提供了较真实可信的原始口语材料.作者对<诗经>语气词动能的研究共写成三篇论文,此为第一篇,论述<诗经>语气词的足句兼表停顿、感叹语气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和《郭店楚墓竹简》的整理者都将“壹”读为“矣”,但“壹”与“矣”形、音都不相关,无法相通。实际上,“壹”与“者”形、音俱近;“壹”是战国时期楚方言中的一个语气词,用在陈述句句尾,强调所陈述的内容。“者”作为语气词的读音与敲打鼓面发出的声音相似,遂用鼓槌敲打鼓面的构意创造古文字“者”。  相似文献   

13.
桂林话的语气词"啵",主要有阴平[po44]和阳平[po21]两种语音形式,其句法位置仅限于句末,是一个典型的句末语气词。从句子功能来看,"啵"可以进入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是非问句、正反问句、反问性特指问句,但排斥询问性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在语义功能方面,"啵"主要表现为提醒、征询、惊讶三种语义功能。同时,"啵"还常常与其他语气词连用,其中"了啵"、"的啵"、"了的啵"、"没啵"的组合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罗冉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3):120-123
《颜氏家训》中共有语气词"也"字457个,约占全文总字数的千分之二。其中,用在单句或复句末的"也"字有335个,占总数的73%;用在句中成分或偏正复句的从句之后的"也"字为122个,约占总数的27%。其主要作用是表达陈述、感叹和疑问等多种语气,有的兼及提起下文的作用。相对于上古时期,此时的"也"字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相似文献   

15.
“怕”在北陀客家方言中除了作心理动词、语气副词外,还可以作语气助词,放在句子末尾可协助表达疑问、祈使等语气.在“怕”表达的多种语气中,它们都含有一种“不确定”的句法语义,这种语义是来自于其语法化源头语气副词“怕”的“推测”义.虚词多功能的认知和统一解释需要加强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的相互结合,“怕”的研究即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不成"由词组演变为语气词是汉语词组语法化的一个典型.其在唐代已可用在句末,语法化过程为由偏正词组演变为反诘副词再到语气助词这样两个阶段.其在句中语法位置、结构关系的改变引起其词义虚化,而词义的虚化又导致其词汇语法位置和结构关系的改变."难道……不成"与"难道……么(吗)"的演变与"么(吗)"和"不成"在虚词系统中的互相影响制约有关."不成"的虚化受词义内容支配和语境影响,表现为由行域向知域渐变,即由客观向主观投射,渐变是其虚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よ”是日语里最频繁使用的终助词之一,灵活使用“よ”是顺畅交流的催化剂。其所使用的情景、所起的作用、所表现的语气效果非常多。本文主要以“よ”的告知作用为中心,详细分析了它的使用场合,并深入研究了它的表现功能,同时分析了它的中文翻译。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状语位置上的语气副词,部分具有预设功能,该预设是一种语用预设,表明了命题在语言交际中的适切性。这种预设副词所在的状中结构,单句中通常分布于谓语、补语、宾语中,有时也独自成句,语气副词此时位于句首;复句(句群)中,一般分布在始发(分)句位置上。预设语气副词的分布位置.单句中与其预设功能的强弱有关:随着句位的逐渐后移,语副的预设功能渐弱,语用焦点功能渐强;复句中与主观性的强弱有关:由分布于后续(分)句到始发(分)句,语副的主观性渐强。  相似文献   

19.
"啊"是开远方言中使用频率极高的语气助词之一。"啊"往往用于句末表示事态的变化、新情况的出现,或是单纯表示说话者的情感、态度。通过比较不同意义、功能的"啊",我们还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