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小提琴,作为一门西洋独奏乐器传入中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然而,在学习和借鉴西方音乐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清醒的意识到,音乐艺术的真正价值是其独创性和民族性。因此,中国小提琴艺术的创作与演奏发展必然要走民族化道路,只有不断开创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小提琴艺术,才能使我国小提琴事业不断趋于成熟和完善,才能逐渐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小提琴学派,并在国际上拥有较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小提琴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之一,音色在小提琴演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小提琴演奏表现力的核心元素就是音色。所以对小提琴音色及其特质进行分析,同时探索如何获得优质的小提琴音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巴洛克时期的小提琴艺术在西方小提琴音乐史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本文对巴洛克时期的小提琴制造业、小提琴演奏技术、小提琴作品、小提琴作品体裁形式、小提琴教学、小提琴教学著作等方面的发展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此探究巴洛克时期小提琴艺术的历史沿革  相似文献   

4.
小提琴是现代管弦乐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在器乐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也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室内乐演奏对每位专业小提琴演奏者来说是都应具备的一种演奏能力,其对独奏,管弦乐乐队的演奏都是有益处的。小提琴独奏与室内乐演奏两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而非独立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化科技发展的今天,电影艺术里出现了新的艺术表现方式,那就是电影音乐,而电影小提琴音乐是其较为显著的一种艺术形式。对小提琴音乐应用于电影中的各式各样的方式和效果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以期在更多的艺术领域充分发挥小提琴音乐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欧仁·伊萨依是比利时小提琴家、作曲家,为现代小提琴艺术的发展和美学观念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创作的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成为现在小提琴学习者必须学习和演奏的重要作品之一。本文通过对伊萨依第二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探究其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7.
承载了西方审美情趣的小提琴,自被传入中国开始就被赋予了特殊的艺术特征。在长久的发展中,中国的小提琴艺术家们逐步意识到中国小提琴必须走民族化道路,这不仅是中国本土音乐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是让世界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举措。笔者以中国的小提琴音乐艺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当前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发展现状,旨在揭示中国小提琴民族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二胡艺术发展的百余年时间里,受到了来自多种艺术门类的影响,也因而形成自身兼收并蓄、表现能力强、音乐形象塑造范围广的特点。其借鉴的音乐种类复杂多样,既包括了琵琶艺术、古琴艺术等中国传统的艺术门类,又包括了小提琴、钢琴等西洋音乐,而其中对二胡影响最大的,则要属同为贡献乐器的小提琴了。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就二胡演奏中对小提琴艺术的借鉴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探究二胡艺术的发展方向,为二胡音乐在未来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学习中国小提琴音乐发展史的意义在于:一、使我们全面了解小提琴音乐在我国产生、发展的全过程。二、使我们了解了前辈音乐家为我国小提琴艺术发展所做的探索和贡献,他们为中国小提琴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三、可以使我们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与教训,展望未来,激励我们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小提琴演奏中揉弦技巧的熟练应用,有效提升了小提琴的整体演奏水平和对乐曲的表达效果,充分彰显了小提琴演奏艺术的特点,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小提琴演奏的揉弦技巧及其作用开始分析,发现揉弦技巧在小提琴演奏艺术中的正确应用方式,并提出优化策略,提高小提琴演奏艺术的感染力,使小提琴演奏在艺术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1.
小提琴传入中国近200年间,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小提琴艺术与戏曲艺术相融合的道路艰难曲折,也曾饱受争议。通过一代代艺术家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创作出不少成功的作品。这些作品在传统戏曲的沃土中吸收营养,融合借鉴了不少曲调、唱腔和技法,既发挥了小提琴音质、音色和技法等方面的特质,又更好地表现出乐曲所包涵的中华民族的独特韵味、气质和风格。通过分析小提琴与戏曲艺术间交流融合的历史脉络,也对在这条道路上奋力探索的一代代艺术家和他们的小提琴作品做了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12.
程远 《丽水学院学报》2004,26(3):106-108
主要探讨小提琴演奏中的发音问题,从小提琴发音的物理原理入手,论述了右手的持弓、弓与弦的接触点、运弓时七个平面的保持以及左手手指的起落动作、揉弦等对发音的作用。只有通过各部份的协调合作,加上灵敏的耳朵来鉴别,才是学好小提琴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二胡艺术深受西方音乐文化及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全面影响。这些外来影响为二胡艺术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其消极作用也已显现。二胡演奏艺术开始出现了趋“洋”化,传统特色迷失,重技轻艺,脱离生活、远离大众等一系列问题,二胡的发展方向出现了偏差。  相似文献   

14.
在小提琴演奏艺术中,换把是一种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揉弦是小提琴的表现手段,熟练的掌握换把与揉弦对小提琴发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之后,小提琴音乐随着西方帝国势力的入华,突破了宫廷活动的传播局限。以宗教为媒介,通过教堂与教会学校内的音乐活动,逐步在清宫廷外的民间流传开来。而这一传播历程,也折射出中国人对待西洋音乐以"听、看"为主的早期认知态势。  相似文献   

16.
小提琴协奏曲是小提琴音乐中的一种重要体裁,在其近四百年的形成、沿革和发展中,欧洲各国音乐家、小提琴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小提琴协奏曲,使得小提琴协奏曲不仅数量丰富,难易俱全,而且风格各异,所以要在教学中作分类运用。  相似文献   

17.
谈小提琴演奏中右手运弓的基本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提琴演奏中,右手运弓技巧的掌握是发音的关键,是小提琴演奏者技术水平及艺术水准的体现。掌握右手弓子的发音及各种弓法变化等技巧,直接关系到演奏者对音乐表达的完整与完善。持弓是演奏基础,弓法是表现形式,运弓是承载音色正确的右手运弓及各种技巧的掌握能使演奏者把小提琴这项乐器技术驾驭的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18.
小提琴发音的优劣是评判小提琴演奏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因此,小提琴的发音问题是小提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的环节。重点分析造成不良发音问题的因素,并就如何克服不良发音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小提琴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实际上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明末清初“百年海禁”的取消与通商的恢复,为中西文化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大批传教士来华,小提琴也成为了艺术传播的重要使者。本文选取清朝宫廷中的小提琴音乐活动为视角,初步探讨中国人的西洋音乐观,从而分析西方音乐对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发音是小提琴音乐的灵魂,是演奏水平的标记,是音乐表现的核心。文章从小提琴的发音特点及其音乐表现入手,进一步探索不同时代文化背景、不同作品对发音的不同要求,挖掘其声音表现中所蕴藏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