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泓 《保定学院学报》2009,22(5):102-104
<李逵负荆>是水浒剧代表作,作品喜剧性很强.喜剧性主要通过由误会和巧合引起的数次冲突构成.剧本情节真实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相似文献   

2.
《柳毅传》是唐传奇中的优秀之作,其文学史成就,不仅在于其思想价值体现了叙述主体独特的审美意识;更在于其文本创作,在继承前人叙述传统的基础上,在叙事情节、人物角色、叙述空间的建构上,表现出的独特叙事艺术与小说文体自觉性。在其文本叙事中,叙事内容由模式化故事发展为对情节的审美建构,人物的"行动元"功能设置转为塑造具有自身气质与个性的角色,叙事结构从单纯的线性结构转为塑造角色的立体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3.
李渔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真正把戏曲当作叙事文体进行实践的剧作家。他在创作中非常重视戏曲的谋篇布局、情节设置、结尾等叙事技巧,其叙事实践的最大成果便是扬名后世的《笠翁十种曲》。  相似文献   

4.
巧合是文学创作中运用很广泛的一种艺术手法。巧合的运用能够影响人物性格的塑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利于主题思想的表达。冯梦龙和李渔代表了话本小说的两个巅峰,作品中都大量运用巧合这种艺术技巧。但在两位大家的笔下,巧合在其各自的创作中表现出不同。冯梦龙运用的巧合合乎日常生活的逻辑,李渔运用的巧合则带有"奇巧"的特点,出乎日常生活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冯梦龙的巧合多为教化服务,并且直接服务于他的教化思想。李渔的巧合则更多为了宣扬自己的人生哲学,当然李渔的作品中也有教化思想,只是他的巧合用于制造闹剧,将教化思想隐藏于闹剧之中。  相似文献   

5.
《西厢记》与《春香传》作为两部描写东方古典爱情故事的典范之作,在艺术表现及主题思想上有同有异,既表现出了作为文学作品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主题方面所具有的相同之处,又因其所产生的社会背景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哈姆雷特》是莎剧中璀璨的明珠,总是吸引众多评论家的注意,并被认为是莎剧人物典型塑造中的最高成就。文章试图从《哈姆雷特》与旧约中所述大卫王事迹的情节和思想意念方面的相似之处作为切入点来探讨《圣经》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折射,从而阐述《圣经》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深厚的创作来源。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人》的创作中,曹禺成功地借鉴了契诃夫戏剧创作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一、不再用奇特的事件去写悲剧,而采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写了一部讽刺喜剧。二、成功地塑造了几个本性善良却不能适应生活的喜剧人物。三、人物之间的外部冲突明显减缓,人物内心的冲突得到强化,内在戏剧性有所突出。在借鉴外来经验的同时,仍保留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8.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著名代表作之一.小说始终贯穿了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所提出的美与丑、崇高优美与滑稽丑怪相对照的创作原则.这一对照艺术原则在小说中得以多方面的实践和运用,主要体现在故事情节展开的背景对比、情节与场景对比、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比、人物自身的美丑对比,以及人物不同阶段的性格对比这几个方面.雨果运用多样的手法,通过小说中美与丑、善与恶强烈对比的艺术原则,组织丰富多变的情节,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示15世纪法国社会光明与黑暗殊死抗争的画卷,表现了他一贯创作的核心--以仁爱为基础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谶纬文化深刻濡染了《水浒传》的思想与艺术。一是小说吸收、运用了谶纬中的感生说,通过宋太祖、宋仁宗的感生故事,引出梁山好汉为天罡地煞感生的情节,以为全书布局。二是小说较多运用谶言作为情节展开和人物塑造的艺术手段。三是九天玄女授书和天降石碣的情节,遥承、化用了汉代谶纬中神授天书的主题与故事。应客观分析谶纬文化与《水浒传》思想艺术之间的关系,既要看到它对表现忠义主题、结构全书的正面作用,也要注意其对小说艺术的某些消极影响,避免流于"封建糟粕"之类的简单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0.
元杂剧中的水浒戏,康进之的《李逵负荆》是很有特色的。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对人物复杂、矛盾、微妙的心理变化的描写,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七百年后的今天读起来,仍觉得有深意。 《李逵负荆》以起义军头领李逵与宁江的一场误会为情节展开矛盾。全剧矛盾冲突尖锐,情节波澜起伏,在尖锐的戏剧冲突中展示了人物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1.
读《绿野仙踪》,时时能感受到《水浒传》的影子,尤其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叙事技法等方面。《绿野仙踪》某些故事情节与《水浒传》"行文一法";亦塑造了诸如与鲁智深、李逵、"四大淫妇"等肖似的特色人物若干;并模仿运用《水浒传》之"犯中求避"、角色引入、故事衔接等叙事技法。《绿野仙踪》多方面承衍《水浒传》创作手法,深得水浒壶奥。  相似文献   

12.
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部作品在场景的描绘、气氛的渲染、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设置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哥特式特征。这一特征在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揭示了美国工业化进程中小城人物的失落和孤独。  相似文献   

13.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研究李渔和莎士的喜剧的相似点即喜剧精神之和解与包容。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喜剧滋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喜剧包含的意蕴——含泪的微笑;喜剧创造的模式——夸张的揶揄;以及相同的喜剧创造思路——致笑的旨趣。论述中,选择了李渔喜剧的代表作品《风筝误》和莎士比亚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仲夏之梦》和《错误的喜剧》进行了比较,意在说明他们都采温和的讽刺、圆满的结局、夸张的场景等来表现和解包容的喜剧精神。  相似文献   

14.
在《汤姆·琼斯》中,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遵循了道德建构原则。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在简单介绍《汤姆·琼斯》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对小说的叙事情节和体现的道德观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插曲式描写、史诗式叙述、戏剧性巧合这三个叙事策略的运用角度对小说的道德建构过程展开了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小说叙事与道德建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的灯谜、酒令、偈语、联旬、和韵等杂体诗的融入不仅对全书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发展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且杂体诗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也有其独特价值。文章在观照中国古代文学史基础上,引用西哲日常语言学派之观点,对杂体诗价值进行另一视角的定位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古典章回小说《隋炀帝艳史》为明末世情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品实际,简单论述《隋炀帝艳史》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环境描写方面,更有人物塑造、簿册异人等结构情节的影响。《隋炀帝艳史》的成就虽无法与《红楼梦》相提并论,但它给《红楼梦》的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启发性,《红楼梦》的伟大在于继承前者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因而小说才有了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陌生化作为一种表现作品文学性的形式手法,被广泛应用于厄普代克的短篇小说《A&P》的创作中。陌生化在小说《A&P》叙事语言、叙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中的应用,增加了作品的审美难度和价值,最大限度达到了艺术新奇、陌生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论述了李渔在《风筝误》中情节的发展、结构的安排上如何运用其“立言本意”的戏曲理论,取得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唐代小说《柳氏传》在后世经历了多种形式的改编。其中,明代传奇《玉合记》是较为贴近原作且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种改编。从《柳氏传》到《玉合记》的嬗变受到文体特征、创作者心态以及时代风气等多方面影响。传奇的庞大体制促使《玉合记》增添人物、细化情节;为满足舞台表演需要,设计更丰满合理、极具巧合性的情节;改变人物性格、增加滑稽内容以适应市民阶层的审美取向。由于创作者身份和心态的转变,作品主题由政治反思转变为个人理想寄寓。《玉合记》强调忠义、贞节,歌颂自由恋爱,深受明代时代风气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渔的《闲情偶寄》是中国戏曲史上最系统、最深刻的理论批评著作之一.曲论中对戏剧艺术的本质和特征,创作的各种具体问题以及表演、导演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本文主要以李渔曲话中戏剧创作和演出规律等为切入点,把散见在各处的有关戏剧人物塑造的理论集中起来,从审美的角度去探讨戏剧人物形象塑造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