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一直很欣赏斯帕卡尔的一句名言: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恩格斯也说过: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思维着的精神。既然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做有灵魂的教师,就是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有灵魂的教师,就是有思想、有追求的教师,就是有道德并能够坚守教育的道德要求、在功利侵蚀的大潮中保持一  相似文献   

2.
当前,教育战线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贯彻全国、全省思想战线问题座谈会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改变涣散软弱的状况,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既教书又教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新一代,是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  相似文献   

3.
“文以载道”,文章的特点本身决定了作文不能光靠华丽的辞藻,精巧的结构来作无意义的堆砌,作文必须有深层次的内涵,即所谓的“道”,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精神资源。一、学生的思想资源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人,教师在传授一切知识的同时,应特别重视渗透人类的基本价值观的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人文的理想和完善的道德。科学的精神建立在怀疑的基础上,教师要培养学生怀疑的勇气和批判的锐气,学生要敢于否定,否定自己,否定权威,要敢于批判一切不合理的现象。“人是会思考的芦苇…  相似文献   

4.
医疗和教育     
万玮 《江西教育》2006,(11):34-34
一、医德与师德 职业道德是一种比职业更重要的东西。古往今来,最强调道德的莫过于医生与教师这两种职业了。医生被称为“白衣天使”,教师更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医生与教师的道德要求甚至超过了其职业要求本身。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中学课程改革之"灵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从本质上看,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提出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核心素养,就是培育"四有"合格公民,即有信仰、有思想、有自尊、有担当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6.
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德育学科,对于学生灵魂和精神的塑造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以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来看,一直是以灌输性为主的,只知道机械地讲述知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些内容是需要进行灌输的,但灌输性不能成为主导,有大量的知识与内容需要通过启发,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接受,让学生的思维实现进阶.本文立足初中阶段,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要求为原则,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了深入探究,希望能够对同仁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育好人是教师的天职。所谓育人,就是把学生培养教育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育人包括德育、智育和体育诸方面。教书育人,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它统帅、制约着师德的一切行为。广大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才能适应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能力的培养者,学生思想灵魂的塑造者,还是职业道德的倡导者、实践者.因此,教师既要当"经师"又要做"人师",要有为人师表的崇高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9.
杨国俊 《学子》2013,(5):118-119
人民教师在我国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职责。思想政治课教师是中学整个学校德育工作实施的最主要的力量。学生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和能力,与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工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所以我们必须立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并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充分地调动学生  相似文献   

10.
教育文摘     
教师的教育道德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尽力保护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自尊表示怀疑。教育分寸,是教育道德在教师与学生接触、建立相互信赖关系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对学生集体的道德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程理念要求实施"快乐教学",要求教师讲课要生动形象,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带着微笑走进课堂,就如春风吹进学生心田,让学生其乐融融。教学方法改革的核心就是乐教乐学,在乐教和乐学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乐教,就是爱上教师这个行业,把教师职业看作是一个不错的有前途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年又一年,风风雨雨,一日又一日,日起日落,传播知识,播种希  相似文献   

12.
教师对学生的爱被称为"师爱"。有人说师爱是教师道德的最高境界。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即"教师的灵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是有意识和理性的,是纯洁而全面的,是普遍而持久的,是一种无私、高尚、伟大的爱。教师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和塑造人的事业。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素质的灵魂和核心,是教师和所有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做好教育工作必须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而教师的爱是师德的灵魂。做好教育工作就是要热爱学生。这是做好学生教育的重要保证。为此,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老师只爱他的事业,那么他只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如果一个老师像他的父母一样爱他的学生,那就比一个读过很多书却不爱他的事业或他的学生的老师更好。如果一个老师把对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爱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老师。"  相似文献   

13.
师德建设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师德建设,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时代对广大教师的期望和要求。本刊本期全文刊发全国师德标兵孙晓兰老师的演讲稿,意在希望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扬奉献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使自己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高尚的师德本身就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它对学生的教育力量是巨大而深刻的。在人类的道德史上,教师的职业道德总是体现了社会道德的最高准则。"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道出了教师职业的特点,"经师…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至少包括六个方面:第一,教师不仅是一种谋生的职业,而且是一种具有特殊育人功能的专业。不是有知识就可以“为人师”,教师专业要求教师要有学科知识,还必须有专业精神、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第二,教师的知识能力既具有学科专业性,更有教育专业性。目前有些教师不能把已有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是缺乏教育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第三,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的奋斗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一所富有生命活力的学校,首先要有一种教育精神;一名富有精神学养的卓越教师,他自身就是一本包罗万象的教科书。那么,教育精神源何而来?光有热爱和信念是不够的,要努力增强"三力",即思想力、发现力、行动力,努力提升环境美、外表美、心灵美,以丰富的教育思想、敏锐的思维能力、不懈的实践和追寻,做到坚持和坚守。一、思想力:以灵魂唤醒灵魂思想力指高度的自觉意识和不断增强的主观能动力。拿破仑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  相似文献   

16.
林燕 《中国教师》2010,(18):15-16
<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它比其他职业有更多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这就是师德。很难想象一个品质低劣、行为不端、毫无师德的教师怎样去言传身教。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对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当前,教师职业的谋生化倾向越来越重。在对教师职业的深入解读后不难发现,教师职业的本质不是谋生,而是"育人"。从教师职业实践的层面看,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精神的活动和事业,这也是教师职业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从教师职业权力的层面看,教师职业的职责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其权力行使的目标和职责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教师职业的信仰层面看,教师的个人信仰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教师职业的开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坚持信仰的过程。从教师职业情感层面看,"爱"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和核心精神。从教师职业的道德层面看,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外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读吴非的《不跪着教书》,我的第一感觉是:教育,该站起来了!教育该如何站起来?须有健硕的灵魂。何为教育的灵魂?吴非告诉我们,其必须具备两个因素:一是有一群愿意"做真正的教师""做会思考有思想的教师""做伟大的老师"的教师;二是有一群有"怀疑精神"、  相似文献   

19.
田保华 《中国德育》2013,(14):39-42
郑州教育的价值追求,就是"做有灵魂的教育",要求每一位校长做有灵魂的校长,办有灵魂的学校;每一位教师做有灵魂的教师,推进有灵魂的教学;每一位班主任做有灵魂的班主任,建设有灵魂的班级,培育有灵魂的学生。去年以来,  相似文献   

20.
<正>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只知道教书而不知道育人,那么只能称其为"教书匠",所谓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也是空有其名。由此看来,"德"是赋予人灵魂的基石。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不管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学生都是尤为重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