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动损伤是困扰运动员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举重项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举重是一种竞争性很强的体育运动项目,是力量、技巧、智力的较量,由于其竞争激烈,再加上该运动项目强度很大,技术动作不好掌握等原因,使得运动员在运动训练或比赛当中的损伤发生率较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江苏地区举重运动员的损伤状况进行调查研究,针对损伤部位损伤种类,损伤原因,损伤的多发季节等若干方面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讨论,并针对这些常见的伤病问题提出了有关预防损伤的建议,为今后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以更好的促进举重教学训练进展以及比赛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性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前言举重是我国重点开展的一个运动项目。解放后近三十年来,在党的关怀下,我国举重运动获得了蓬勃发展,曾三十次创造世界纪录。粉碎“四人帮”两年多来,举重运动又展现出新的跃进面貌。在长期的训练实践中,我国举重教练员和运动员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但不足的是,对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尚缺乏系统的理论总结,使之上升为规律性的东西,对举重技术的基本原则,也未曾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与概括。在一些举重书刊与讲义中,对举重的基本技术原则,纷说不一,有些提法在概念上很不确切,似是而非,片面性较大,对举重技术训练特别是对青少年新手的培养,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在此不一一例举)。这说明,在举重项目中,科研工作(包括理论研究)已经落在实践后面,直接影响到举重运动的大治快上与赶超世界水平的速度。  相似文献   

3.
举重是一项很古老的运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利用举石头、用一根木棍在两头扎上石块等来锻炼体力和训练士兵。官家还把举重做为武考项目。现代举重运动更是为人们所热衷,在第一届奥运会上就有举重项目比赛,训练手段也是越来越丰富,运动成绩更是越来越高。少年举重运动员是举重事业的继承者,是举重事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举重事业的栋梁是举重教练员深思的问题。少年举重运动员由于生理特点的局限性,在举重运动的训练上要保护少年举重运动员健康的成长发育,要科学的把握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成长规律,科学的安排训练强度和运动量。仅就少年举重运动员的骨骼和肌肉两方面浅谈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  相似文献   

4.
身体素质是各运动项目的基础;而力量素质为身体素质之首。力量素质在竞技举重中更为重要,因为决定比赛成绩的力量比重在各运动项目中竞技举重为最大。举重运动的力量训练,尤其专项力量的训练水平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运动成绩的高低。故此,本文在总结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对举重力量训练中涉及的一些理论和实践进行阐述和探讨。 一、举重力量训练的特  相似文献   

5.
胡克军 《山西体育科技》2004,24(4):18-19,23
女子举重是奥运会新增设的一个项目,一些国家的女子举重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我国女子举重在今年的奥运会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还暂时处在世界的前列,但是在女子举重这一项目的科研工作上的投资还很少,研究的也很少。基于本项目的热心与忠诚,通过几年来训练工作,访问调查了一些优秀运动员及教练员,总结出这一女子举重训练中的观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近几年的举重比赛中有很多优秀的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在挺举比赛中的上挺过程出现了成功率偏低的现象。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直接影响到单项成绩和总成绩,也影响了项目的排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一些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成绩的提高,并给运动员心理造成了很大压力。本文通过对2002年黑龙江青少年举重比赛的93名运动员上挺中预蹲的深度、预蹲的方向进行研究,找出共性的东西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举重项目的奖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奥运会举重项目仍由亚洲和欧洲举重强国主导;本届奥运会举重总体成绩不够突出;哈萨克斯坦和朝鲜强势爆发,表现出强劲实力;中国虽然再次占据举重奖牌榜首位,但其优势不再明显,透过比赛,中国举重暴露出选拔机制存在不合理因素、临场技战术安排存在失误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我国举重竞技水平的提高。保持我国举重项目,尤其是在女子项目和男子中小级别在世界上的优势.对不同阶段少儿举重运动员选材内容与方法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把那些具有举重运动天赋的运动员选拔出来.进行科学系统的培养和训练,使之成为攀登举重高峰的优秀人才。随着现代竞技运动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尤其是体育先进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观点认为,举重属典型的高能磷酸化供能的运动项目。运用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训练学的理论,随训练和比赛进行了跟踪测试与实验。结果表明,举重运动并非典型的高能磷酸化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而是以无氧代谢为主混合供能的运动项目。根据实验结果,结合现代举重训练的特点,该研究提出了运用能量代谢规律指导举重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也有了蓬勃发展,逐渐由体育大国转为体育强国,在世界体育赛场上,频频传来捷报,特别是我国的举重项目,为我国在体育赛场上贡献力量.因此,我国对举重项目也格外重视.青少年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储备,从青少年中选拔举重运动员以及对青少年展开科学的训练方法尤为重要.本文以实际训练为背景,阐述青少年业余体校...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构建我国举重项目优势形成的因素体系,并对各因素并进行分析,倡导举重项目在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并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保持举重项目的稳定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2.
经过几代举重人的艰辛付出及众多科研人员的潜心钻研,我国女子举重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不断改进,形成了符合项目发展规律的训练体系,其辉煌成绩令世界瞩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我国女子举重训练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女子举重运动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女子举重运动员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我国女子举重运动队目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运动队之一。自1990年10月女子举重项目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以来,我国运动员几乎囊括了历次比赛的所有金牌,但是在训练中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4.
举重是我国传统优势项目,中国举重队正厉兵秣马,积极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们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善于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探索举重运动取胜的规律,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提高科学性,在训练比赛上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捷报频传。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总结出成功率这一关键问题,讲的虽是举重,但对其他项目也有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5.
举重项目自1984年奥运会以来,都是中国代表团争金夺银重要的项目之一,而能够保持如此优越成绩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在对举重运动员进行选材的过程中比较科学和严谨,择优选取少年儿童运动员,从小培养。本文针对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的选材进行分析,为满足举重运动员的培养和选拔,提前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为州市业余举重运动员的选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运动竞技项目的发展,女子举重运动也已发展起来,并列入亚运会比赛项目,各省已成立女子举重专业队,我国是在1984年,由山东省首先成立了女子举重队。女子练举重更是人们疑虑重重,因为女子与男子比赛项目相同,级别基本一致,训练方法和手段也与男子训练相同。因此,练举重是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参加1989年5月太原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124名运动员进行了比赛前后盆腔血流图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从事女子举重训练不会对盆腔器官机能造成不良影响,女子举重运动员具有闭气发力,腹压急剧增高,盆腔血流相对减少的项目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举重运动历史上,挺举曾多次打破世界记录,曾成为我国领先世界水平的优势项目,同时也展示出我国运动员所具备的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然而,随着世界举重水平的发展,近些年来,我国举重上挺动作成功率却偏低,原来领先世界水平的优势项目——挺举,目前还处于相对落后状况。为此,我国举重教练员们,  相似文献   

19.
杨艳 《体育世界》2013,(8):42-45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举重项目取得丰硕的成果和经验。但是从目前的发展现状考虑,后备人才库存在一定缺陷。本文以陕西省举重项目后备人才的招收、培养、流动、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了一定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陕西省竞技举重,梯队建设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我省举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关于女子举重科学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女子举重运动的发展 ,特别是女子举重进入奥运会后 ,女子举重科学训练的问题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因此 ,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鉴于男女举重训练在很多方面有所不同 ,结合我国女子举重训练多年来的经验教训 ,在回顾我国女子举重训练方法的演变过程的同时 ,重点分析和研究了女子举重训练有关强度与运动量的关系 ;技术与力量的关系 ;以及训练与恢复的关系。并就女子举重运动员经期训练和早期专项训练的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