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参加2003年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冠军赛)散打运动队中获取前6名的运动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问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国男子散打优秀运动队的现状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然后提出相应建议,为我国男子散打优秀运动队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汤铎  曹丹 《精武》2012,(22):30-30,3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观察法对中华武校青少年男子散打精英赛不同技术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针对男子运动员拳法技术的得分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为男子散打运动员的合理化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男子竞技散打技术基本成熟、稳定,技术风格基本形成,但拳、腿、摔得分情况并不平衡。散打比赛的激烈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技术向简洁实用、连贯灵活发展。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解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中小级别男子散打决赛的比赛录像进行解析统计得出:摔法技术是散打比赛中重要的得分手段之一,摔法技术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其比赛成绩,同时要加强腿法和拳法技术的训练。由此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为我国武术散打运动训练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解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简称七城会)武术散打决赛的男子运动员(共34场、68局)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男子散打比赛中冲拳和掼拳是重要的进攻技术,腿法是重要的得分技术,而摔法技术是致胜的关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男子散打运动员拳、腿、摔技术之间的互补能力训练,强化技术特长,以不断提高运动员技战术水平,促进男子散打运动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团体赛)11个级别前8强的88名运动员的防守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我国男子高水平武术散打运动员防守技术体系的主体结构特点及防守技术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6.
武术申奥给武术散打带来了契机,尤其是女子散打受益匪浅。女子散打虽然在民间广为流传,由于不是正式竞技项目,其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处于空白。而男子散打发展到现在已基本成熟,为使女子散打尽快发展、完善,少走弯路,早日与男子散打均衡发展。文章以参加2004年9月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中6个级别48名女子参赛运动员在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和决赛阶段所参加的42场共93局的比赛场次为研究对象,对女子散打进攻技术运用现状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数据统计法对2011年安徽省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男子运动员的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男子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常用的几种战术有主动进攻战术、防守反击战术、边角战术、杀伤战术,其中主动进攻战术和防守反击战术起主导作用,其次是边角战术和杀伤战术,其它战术运用的较少。同时,根据散打运动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散打战术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运动认知特质焦虑量表》对我国现役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进行测试分析。结果:1)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优于一般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和"常模;"2)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均不受年龄、训练年限、参赛次数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运动认知特质焦虑水平和结构相对较稳定;3)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程度多处于中等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9.
运用心理测量法,以"镶嵌图形测验(EFT)"和"注意力测验(AT)"作为测查工具,对优秀、一般男子散打运动员的认知方式与注意特征进行测量,主要探讨男子散打运动员认知方式特点,进而分析男子散打运动员认知方式特点对注意特征的影响.结果发现: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认知方式以场独立型或中间型为主,一般男子散打运动员认知方式以场依存型或场中间型为主;男子散打运动员认知方式特点仅对注意特征个别指标具有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场独立型散打运动员的注意广度水平明显高于场中间型、场依存型运动员.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男子优秀散打运动员身体素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在训68名男子优秀散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对其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1)散打运动员身体素质主要由灵敏协调因子、速度耐力因子、腰腹快速力量因子、上肢快速力量因子和下肢快速力量因子构成,表现出协调灵敏素质突出,速度耐力强,腰腹、上下肢快速力量好;(2)15s连续跳标准擂台、1500m、30 s"两头起"、30 s夹臂俯卧撑和立定跳远5项指标可以作为散打运动员身体素质评价指标;(3)"离差法"制订的各体重级别散打运动员身体素质评价标准,能较好地反映了散打运动员的实际身体素质水平,可以作为散打运动员身体素质评价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心理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参加2005年辽宁省青少年散打比赛的73名男女运动员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总体上看辽宁省青少年男子散打运动员心理控制点类型为偏外控型,女子散打运动员为内-外控适宜型;按年龄分组后,男子和女子散打运动员表现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控制点类型由内——外控适宜型向偏外控型方向发展的趋势;从比赛结果来看,内-外控适宜型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明显好于偏外控型运动员。  相似文献   

12.
运用录像解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中外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比赛中的主动进攻技术运用情况,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揭示其内在技术指标的规律性.为我国运动员科学化训练,提高散打技术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咨询法、比较法等方法,结合武术散打的发展现状,分析其中阻碍武术散打发展的原因,通过对武术散打的健身性进行研究论述,提出相对积极的建议,为武术散打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视频采集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56kg、60kg和65kg级别的中国优秀男子轻量级散打运动员的进攻技术、防守技术、反击技术和失点位置方面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研究,进而分析优秀男子轻量级散打运动员技术特征现状,从而为下一步的训练和比赛提供一些理论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周高柱 《体育世界》2010,(10):30-31
通过对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的体能指标与拳腿组合击中率成绩进行相关分析。探讨散打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特点及结构,筛选能够反映出散打特点的专项体能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体能模型及评价模型,为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和训练提供体能意义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第三届世界杯男子散打比赛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战术对比分析发现:在探讨散打战术行动理论和实战运用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散打7种重组战术行动的内容;应区别对待散打比赛中的战术运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不同的对手战术运用要有针对性;以战胜对手为目的,控制好自身的体力,并确保取得主动权,在比赛中全力以赴,力争取得好成绩;有4种战术行动方案(进攻后防守反击、进攻后防守、防守反击防守和防守反击)运用最多,直接运用反击后防守,进攻和防守相对较少。通过本研究对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战术运用情况的对比研究,希望教练员能根据我国散打运动员自身的特点,找出运动员最为合适的比赛战术,并将其应用于平时的训练实践当中,从而推进我国散打运动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从散打比赛技法得分特点探讨其技术训练内容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观察法、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等对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散打预赛各级别1/4赛、半决赛、决赛中技法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力求找出比赛中得分多、实用性强的技法,为散打训练提供内容选择方面的参考。研究得出结论:比赛中运动员使用技法得分从多到少的顺序依次是摔法、腿法、下台、拳法;不同级别在使用摔法、腿法、下台等技术时存在差异。同时提出建议:散打技术训练中,应以摔法、腿法技术为主要内容,兼顾拳法和下台技术,注重各种技法之间相互配合,作为散打技术训练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心理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参加2005年辽宁省青少年散打比赛的73名男女运动员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总体上看辽宁省青少年男子散打运动员心理控制点类型为偏外控制,女子散打运动员为内—外控适宜型;按年龄分组后,男子和女子散打运动员表现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控制点类型由内—外控适宜型向偏外控型方向发展的趋势;从比赛结果来看,内—外控适宜型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明显好于偏外控型运动员。  相似文献   

19.
散打是一项利用拳、腿、摔进行搏击的运动.文章通过对全国散打锦标赛中男子与女子侧踹腿技术得分情况进行统计与比较,以及男子散打和女子散打在比赛中侧踹运用的成功率,为散打单项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讨论男子散打项目低氧环境下心率及主观体力感觉等级变化特征,以8名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低氧环境下若干指标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本研究认为,同等负荷下模拟高度变化是引起散打运动员心率升高的主要因素,有无低氧刺激对于散打运动员心率影响较明显,主观体力感觉(RPE)变化特征与心率变化吻合程度较高。提示散打运动员低氧训练改变模拟高度时应遵循渐进性原则,加强首次接触低氧刺激时心率监控,在散打低氧训练中可以采用心率和主观体力感觉(RPE)结合使用,使负荷安排更合理并得到及时反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