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三维运动图像分析手段对我国5名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抓举技术动作进行测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运动员在抓举过程中各动作技术阶段(第一发力阶段、过渡阶段、第二发力阶段和惯性上升阶段)的时间比、杠铃上升高度比、做功比和平均功率等关键指标,揭示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抓举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2.
1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通过抓举不同动作阶段杠铃上升时间比、高度比和作功比这3个敏感指标对近几届参加奥运会集训的优秀举重运动员的抓举技术进行研究,从而揭示优秀运动员抓举技术特征和男女选手在技术上的差异,为教练员科学训练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结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录像解析、动力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 ,对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动作进行三维动力学和二维运动学测试分析 ,根据技术动作的用力特征和运动轨迹的定量描述 ,得出抓举技术结构特征和主要技术影响因素 ,指出抓举技术的主要生物力学因子。  相似文献   

4.
抓举是举重比赛中的第一个竞赛项目,又是一个技巧性很强的项目。抓举技术掌握得好,对增强运动员的比赛信心和取得比赛的最后胜利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近年来,一些基层体校的举重教练员,越来越不注重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抓举技术训练,特别是抓举中关键技术——“发力”动作的训练。本文通过对青少年膝上拉抓组合动作的训练研究,探讨改进抓举发力技术动作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运用录像分析系统,分析了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抓举技术,对抓举技术中的预备、提铃、发力、下蹲支撑、上举等5个动作环节进行了阐述,揭示该技术的生物力学特征,为运动员教练员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动作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摄像解析及三维测力相结合的方法,对山东省男子举重队6名运动员的抓举动作进行诊断和评价,为其改进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抓举过程中杠铃中心点运动轨迹应尽可能成垂直直线向上,S型弧度要小,发力后杠铃应达到一定最大速度,部分优秀运动员下蹲时加速度大于自由落体加速度,杠铃上抛中心点与身高的比值应控制在70%左右.抓举过程中人体膝关节角度曲线成双峰,而髋关节角度曲线为单峰,髋关节不可过早打开,躯干也不可过早用力.抓举整个过程环环相扣,每个阶段的发挥对下一阶段均有重要影响,对抓举的技术分析应采用系统的思考方法.  相似文献   

7.
吴数德是我国最优秀的举重运动员之一,他曾八次打破青年和成年的抓举世界纪录,他的抓举技术动作受到国内外举重专家的好评。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分析他在创128公斤抓举世界纪录时的技术,并从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举重抓举动作技术的快速反馈为实现目标,探索解决由于技术指标结果反馈周期过长而造成运动技术分析在科研服务中的实际效果欠佳的问题.方法:利用VICON红外光点捕获系统,同步采集抓举动作的三维运动学及地面反作用力数据并导入至自编的分析软件进行实时运动模式识别与数据修补,快速再现抓举动作的三维棍图与一系列相关的技术指标.结果:通过对两名优秀举重运动员共计20次抓举动作的反馈测试表明,所建立的抓举运动模式识别方法准确有效、反馈用时短,能满足技术训练的实践需求.结论:在红外光点捕获系统的硬件基础上开发相应的自动识别与反馈系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运动技术分析方法,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运用三维运动学研究方法,对参加2019年亚洲举重锦标赛暨东京奥运会资格赛的我国男子举重67kg公斤级优秀运动员谌利军与冯吕栋抓举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认为:提铃准备阶段,冯吕栋身体姿势更符合抓举中“近”的技术要求;总体上,冯吕栋伸膝提铃和引膝提铃阶段技术动作优于谌利军,谌利军发力和惯性上升及接铃阶段技术动作优于冯吕栋。谌利军抓举过程中主要存在伸膝提铃阶段髋关节打开过早,引膝提铃阶段膝关节回屈角度小以及整个抓举过程中杠铃重心左右偏移量过大的问题;冯吕栋主要存在发力和惯性上升阶段“两心”前后距离过大,杠铃相对于运动员水平运动幅度大,垂直运动幅度小以及接铃过程中杠铃下落距离长,下降速度过快的问题。建议谌利军加强膝关节主要屈伸肌群的力量训练以及进行身体左右侧力量平衡的评估;冯吕栋应掌握在发力和惯性上升阶段正确的用力方向,并改善接铃节奏。  相似文献   

10.
研究运用三维运动学方法,获取评价抓举技术动作稳定性的量化指标,并对廖辉、石智勇等5名运动员8次成功试举与7次失败试举中每个特征时刻该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从动作稳定性的角度分析抓举失败的原因。研究认为人/杠合重心与人体支撑面中心在前后方向的距离(两心差)是评价运动员抓举技术动作各阶段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两心差越小,技术动作稳定性越强。抓举过程中运动员的两心差数值曲线呈现出双波峰双波谷的特点,较为合理的两心差变化趋势应该是:两心差于发力阶段初达到第一个波谷,惯性上升阶段初达到第一个波峰,于下蹲支撑初达到第二个波谷,杠铃速度最大时刻达到第二个波峰。大多数抓举试举失败都出现在接铃完成阶段,而下蹲支撑阶段两心差过大是导致运动员在接铃完成阶段无法对杠铃形成有效制动的重要原因。研究中成功试举在接铃完成阶段末两心差几乎为零;接铃完成末两心差过大,将导致运动员在上举时失去平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动作的动力学特点。方法:采用比利时产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四名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四次成功抓举动作进行分析。结果:(1)四人在抓举整个过程中,身体压力中心的左右波动幅度均大于前后波动幅度。其中发力阶段左右和前后波动最大,而下蹲支撑阶段和提铃阶段波动较小;(2)与其他阶段相比,下蹲支撑阶段的压力中心运动轨迹最小;(3)在抓举整个过程中,身体稳定性顺序为下蹲支撑阶段〉提铃阶段〉上举阶段〉发力阶段,阶段总压力差表现为发力阶段〉下蹲支撑阶段〉上举阶段〉提铃阶段。结论:四人在抓举过程中符合"近、快、低"、和下蹲"低、稳"的要求。付小娟需加强提铃和上举阶段身体的稳定性,郭晴和张茜需加强发力阶段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方法:运用高速摄相和三维运动解析的方法对运动员的抓举技术进行研究.目的:通过对运动员朱丁梅抓举技术的分析找出运动员技术上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进,帮助运动员取得更好的成绩.结果表明:(1)运动员膝关节角、髋关节角比较合理,在发力阶段伸髋不充分.(2)杠铃的运动轨迹偏向后方,没有呈现近似s型,运动员发力时有明显的后跳动作.(3)各阶段时间比和杠铃上升高度比整体较合理,精细化程度不够.结论:(1)发力阶段伸髋不充分影响了运动员的成绩.(2)两心向运动员后上方偏移,抓举技术动作不符合"近"的原则.(3)运动员在抓举90kg时过早发力,当杠铃高度达到最高点时杠铃在支撑点后方不利于支撑,导致后掉失败.(4)抓举的总体节奏较好但是精细化程度还不够.(5)对运动员的后跳动作不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3.
抓举是一个难度较高的举重标准动作,它需要高度的技巧和足够的力量。两者必须同时具备才能表现出良好的成绩。光有力量技术较差,那末动作就缺乏速度,不稳,不协调,姿势难看;若是技术较好力量差的,则动作轻松优美,但是抓不多,仅能做做示范。为了达到不断提高成绩的目的,首先要在发展本专项力量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技木。在整个连贯的抓举动作中,每一个细小动作都有一定的动作方法和技术原理。每个细小动作都需要不断改进。抓举提铃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内外优秀男子铁饼运动员6项身体训练指标的数据统计结果对比分析、得出:我国优秀男子铁饼运动员在立定跳远、抓举、高翻这3项素质上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另3项指标差距不明显.立定跳远、抓举、高翻与专项成绩的关系较为密切,训练中应注意这3项素质指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奥运会举重比赛章程规定各级以总成绩多少决定名次,单项不计名次。所以平均发展抓、挺两项竞赛动作显得十分重要。而抓,挺两项动作的技术结构相对比较,前者以技术为主,后者则突出力量。所以抓举只凭力量是很难举起一定重量的。而抓举的技术动作又比较复杂也较难掌握。抓举中,下蹲式抓举的技术又比箭步式抓举技术复杂,更难掌握。初学举重的青少年运动员,为了掌握复杂的下蹲式抓举技术应从简到难,先  相似文献   

16.
抓举是个连续不断将杠铃从举重台上提拉到两臂在头顶上伸直的快速动作,对身体各方面素质要求比较高。如何使一些从未练过举重的新手,尽快地掌握好抓举技术,并不断提高运动成绩呢?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学习抓举的完整技术,先从学习七个分解动作开始。正确、完整的抓举技术比较复杂,对于一个从未练过举重的新运动员来讲,要一下学会它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们在  相似文献   

17.
李顺柱(身高1.7米)是我国75公斤级优秀举重运动员之一,曾多次获全国冠军,23届奥运会上名列第五。在六届全运会的比赛中,他的抓举成绩为150公斤(亚军)。本文要报道的是我们用Ariel立体分析系统对他试举150公斤成功的整个技术动作进行三维分析的主要结果,并就某些技术环节与  相似文献   

18.
<正> 1 前言男子举重在我省是一项较强项目,但我省部分队员存在抓举和挺举成绩不平衡现象。主要问题在于抓举技术动作不够完善。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我省队员存在的问题,我们对部分队员的动作进行了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同时分析研究了国家队部分优秀选手的技术动作,以进行对比借鉴,从而达到发现问题的目的,为今后解决技术动作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举重运动中,抓举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运动员总成绩的名次;而抓举技术中的支撑动作如果完成的不理想。就有可能导致试举失败。本文主要谈一下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此项练习时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女子抓举中杠铃的运动轨迹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1999年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部分优秀运动员抓举杠铃运动轨迹的比较分析,指出我省女子抓举存在的差距,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