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道勇 《体育世界》2013,(8):127-128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体育已经成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项重要学科之一。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育也是每一所中学的重要任务。本文从高中生的身体发展需求出发,帮助体育特长生合理安排训练负荷,针对目前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合理、科学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体育师友》2019,(2):54-55
结合中学运动队及体育特长生的特点,通过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游泳队多年的实践,探索在运动队团队文化建设中培养体育特长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使其能够一专多能全面发展,把发挥体育特长与全面发展相结合,为进一步探寻中学体育特长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桂华 《体育师友》2010,33(2):48-49
在我国大学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并进行培养,已取得可喜的成就。有的中学也招收体育特长生进行培养,同样取得一定的成绩。由学生运动员在国内国际体育比赛中所取得的成果可见一斑。但在中学体育特长生培养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及时合理地解决,势必造成体育特长生的流失,不能更好地实现体育特长生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许多学校都招收一部分体育特长生.这些体育特长生在录取成绩和收费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照顾和优惠,吸引了不少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但是在这些特长生的招生管理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鱼目混珠,片面以成绩取人,舞弊行为以及招生后学生管理问题等:本校总结了多年来体育特长生的招生和管理经验,采用了投标法,效果显著,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析当前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生活学习现状,总结管理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找到提高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交流法、数据统计法等方法,针对沧州市黄骅中学的体育特长生文化课学习和日常训练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指出体育特长生学习成绩和训练成绩处于"不平衡"状态,学校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师资力量欠缺、体育生不重视文化课学习,降低了升学率.需要学生家长、教师和体育生本人的共同努力,体育生应把学习文化和运动训练放在同等位置,以顺利考上理想的大学.  相似文献   

7.
陶磊  殷绪彬  蔡旭东 《精武》2012,(35):1-2
高校体育特长生因其具有体育优势而在高考中获得成功。但是,当前理工奚高校体育特长生的专业培养方案却不能充分发掘这种优势,甚至有部分高校完全摒弃了这种优势。长此以往,理工英高校体育特长生的高考优势将被埋没,有违教育部设置体育特长生招生政策的初衷,严重阻碍体育特长生的全面发展。如何更好的培养体育特长生。成为理工真高校必须解决的问题。显然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理工类高校体育特长生专业培养方案成为首选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沈国兰  宋军 《体育师友》2010,33(5):32-33
一提到体育特长生(特招的运动员)的管理,相信很多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会皱眉头。体育特长生是学校的一个特殊学生群体,和普通学生相比,他们“特点”非常鲜明,在运动场上奋勇拼搏、不甘落后,在班级的学习和生活中可能却是纪律涣散、不思进取;他们为学校夺得了很多的荣誉,但也为班级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困难。我们一线的教练员作为体育特长生的直接管理者,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体育特长生的健康成长呢?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体教一体化"改革的深化,文登区泽库中学培育了一系列体育特色运动队、培养了一大批体育特长生,而且彰显了体育运动的普惠性。泽库中学是一所校情极为特殊的农村学校,75%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条件比较贫困,学生综合素质与其他学校差距很大。不过,绝大多数学生朴实、勤劳、肯吃苦,有利于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学校因校制宜,确立了"以体育人,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0.
体育特长生是一群在特定体育项目上有着较同龄人明显竞技优势的学生,对初中体育特长生的体能训练首先要遵循打造多元训练矩阵和强化特长项目优势的两个主要原则。其次初中体育特长生的体能训练要运用好耐力训练、平衡训练、力量训练和弹跳训练四种主要方法,针对体育特长生的身体素质和项目特长来组织体能训练,帮助体育特长生提高体能水平,助力体育特长生在竞技场上发挥出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许多学校都招收一部分体育特长生,这些体育特长生在录取成绩和收费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照顾和优惠,吸引了不少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但是在这些特长生的招生管理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鱼目混珠,片面以成绩取人,舞弊行为以及招生后学生管理问题等。本校总结了多年来体育特长生的招生和管理经验,采用了投标法,效果显著,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一、投标法的优点: 1.采用目标管理和合理的奖惩,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共同签署达标责任书,达到目标奖励,达不到目标惩罚,做到以激励为主,奖惩分明,让每个教师…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校体育特长生招生人数的增长,处理好各类关系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这些矛盾的产生,使得高校体育特长生的心理产生了变化.笔者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会谈法、量表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特长生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状态进行评定,来初步诊断体育特长生的心理矛盾.并对他们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状态的性质进行判断,从而找出影响高校体育特长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结合体育特长生所处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为高校体育特长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晓东 《安徽体育科技》2010,31(3):69-71,77
对浙江省3所高校近3年就业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前和金融危机下体育特长生就业率均明显高于普通大学生,与体育特长生比较,金融危机对普通大学生就业率影响明显,乒乓球、羽毛球和篮球项目特长生就业优势明显;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的方式,对2009年普通大学生和体育特长生各100人初次就业搜寻时间、就业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体育特长生初次就业搜寻时间明显少于普通大学生,就业满意率明显高于普通大学生。  相似文献   

14.
徐超 《体育教学》2007,(3):58-58
高中的体育竞技训练由于体育高考和各种形式的中学体育竞赛原因,训练已形成了独特的模式,体育特长生升入高中后,为了不耽误白天的文化课学习,而采用自习等“业余”时间进行训练,白天与普通学生一起上课,早晨和  相似文献   

15.
朱彬 《中国学校体育》2013,(Z1):121-122
广东省台山市华侨中学是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江门市排球、田径项目传统学校,江门市体育高考成绩优秀学校。近几年,我校高考体育生术科本科率、重点率年年攀升,双线入围率也不断提高。作为传统体育强校,如何传承学校的优良传统、提高本科入围率、增加双线上线人数,体育特长生的选拨、选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韩国庆 《体育风尚》2021,(5):271-272
本文运用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教学分析法和德育基本原则等研究方法,以盐港中学体育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目前普通高中体育生的学业情况,学生学习状态、存在问题,以及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产生的困惑,通过作者的一线体育班教学体验给予建议性解决方法,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支持普通高中体育特长生教育。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青岛东胜路小学提出“全人教育”的理念,我校在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工作中开拓创新,涌现出以杨某某同学为代表的体育特长生群体,他们不仅取得了优异的体育成绩,而且通过比赛的成功体验,增强了文化课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以体育特长带动自身的全面发展,为我校创新体育特长生培养模式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本文就我校体育特长生培养工作取得的经验做了较为详实的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聪 《体育师友》2010,33(4):35-36
体育特长生是学校的一个特殊学生群体,和普通学生相比,他们“特点”非常鲜明,在运动场上奋勇拼搏、不甘落后,在班级的学习和生活中可能却是纪律涣散、不思进取;他们为学校夺得了很多的荣誉,但也为班级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困难,加强体育特长生的人文管理既是体育训练科学的发展需要,更是体育特长生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既值得一线教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反思、反省、更值得一线教师进行全面、深人地学习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小学体育教学培养体育特长生是体育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实施的一个重要课题。培养小学体育特长生是一项具有科学性、复杂性、艰难性的工作,实践证明,小学体育特长生培养有体能素质的基本训练培养法、专攻项目的技术训练培养法、竞技比赛的战术训练培养法、认知态度的心理训练培养法和认知态度的心理训练培养法五种行之有效的主导方法。小学教师应掌握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运用科学专业的方法培养小学体育特长生。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现阶段正处于身体的发育期,如何在这一阶段强化百米项目特长生的整体训练,提升整体成绩,成为高中短距离跑步项目教练员不断思考的问题。现阶段,在百米特长生专项训练中,整体过于关注成绩本身,忽视了专项力量训练对于特长生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以滕州市第二中学30名体育特长生做为实验对象,以专项力量训练对100M跑中对成绩的影响因素为研究内容,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人,进行为期10周内训练的成果进行测试,对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力量训练与高中100米项目特长生专项成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