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素质提升维度为视角,结合具体资助育人工作案例,在对家庭经济贫困大学生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基础上,转变资助工作理念,转移资助工作重心,积极尝试结合专业特点将经济资助、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励志感恩教育、学业帮扶、就业指导相结合,以提升贫困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促进贫困大学生成长成才,为高校资助育人内涵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问题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教育改革以及社会发展而凸显的另一重要社会问题.为建立有效的贫困生认定机制、科学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以及创新实施方案,分析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为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创新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师院校贫困大学生经济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吉林师范大学为例,对600名贫困大学生做了问卷调查,用以显示高师院校贫困大学生的经济状况,明确贫困大学生产生的原因,为健全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经济意义上的贫困转换到可行能力的贫困视角上,经济贫困的关键原因不在于收入低下,从本质上探索是由于可行能力的缺失。而能力贫困理论深化了高校贫困生的内涵。基于此,各高校在开展教育工作、学生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资助工作时应转换传统的管理教育方式,积极创新和改革管理教育方法。并且从学生的精神、心理层面上去采取干预措施,促进学生也能够转变思维模式,从精神层面和心理层面解决贫困问题,使贫困生实现心理脱贫、能力脱贫,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质量提升;使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进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充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文章简述了能力贫困理论现实内涵,剖析基于能力贫困理论的高校学生心理形成的动机,在此基础上从思想解困、社会支持等方面提出基于能力贫困理论的高校心理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诸多表现,分析其内在诱因,提出建立思想引导、经济资助、心理疏导、素质培养等多管齐下的良性运作扶助机制,引导贫困生从思想和心理上脱贫。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学校园里存在为数不少的贫困大学生,他们不仅生活贫困,还由此引发了心理贫困、就业贫困。为帮助贫困大学生脱离困境,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需要建立有效的学生资助体系、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且强化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7.
高校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而现有的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主要局限于“助人”,这种资助模式会增加贫困大学生“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应从传统的救助模式转向培养贫困大学生的自助能力,加强自助能力建设,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该群体由于家庭经济状况、所受的教育与文化程度以及具体的社会环境等方面原因,导致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适应性与自信力、学科知识与能力基础等方面与非贫困大学生群体相比存在着差异,而且该群体内也由于家庭所处社会层级不同和家庭结构不同的原因在心理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道德方面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做好经济资助和心理援助、思想道德教育和发挥校园文化功能是解决贫困大学生的自身差异性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资助管理工作中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现状以及诚信缺失的原因,提出通过拓宽资助渠道、建立科学贫困认定体系、加大失信惩罚力度、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诚信教育、关注贫困大学生特殊心理等策略来更好地开展高校资助管理工作中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以主体性教育思想、心理契约、人文关爱理论为切入点,在对辽宁省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探索辽宁省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通过政策宣传模块建设,展现人文关怀,通过资格认证体系确立,建立心理契约,通过教育辅导网络覆盖,体现主体教育,通过效果反馈机制完善,保障良性发展,以实现贫困大学生成长成才,人格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