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科技网讯长期以来,有一神奇的现象导致研究人员无法实现可控自持续核聚变反应。然而,最近美国物理学家表示,他们可能找到了解决该谜团的途径。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新提出的解决方式被实验验证是正确的话,那么将帮助人们消除核聚变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使核聚变成为清洁且丰富的电力来源。  相似文献   

2.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设想了使用核聚变火箭将人类送入火星轨道的新蓝图,艺术家构思的核聚变火箭配备了太阳能电池板.主要用于宇宙飞船启动段的能量收集。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称,人类一直无法实现快速行星际航行。核聚变动力技术将为我们带来新的能量源,采用与太阳类似的聚变反应产生动力。该机构的科学家正在雷蒙德空间推进公司进行聚变火箭动力的研究,将其应用于深空航行还需要扫除很多障碍,比如建造成本高昂,飞行过程中能否确保宇航员的健康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磁约束核聚变研究是在"大跃进"运动的推动下起步的,各方面的工作都带有明显的"跃进"色彩。受种种技术条件的限制,快速上马的核聚变研究未能取得"超英赶美"的预期目标。不过,这期间在研究机构建设、人才培养、实验设备研制等方面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之后我国核聚变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详细叙述了在开展大型战略性情报调研课题"我国核聚变能源研究发展技术预测和战略途径研究"中,有关印度核聚变能源研究调研报告完成的具体实践过程、方法运用、手段分析以及体会。  相似文献   

5.
旨在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宏大计划正在推进,这一计划的正式名称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俗称"人造太阳"计划。人们认识热核聚变是从氢弹爆炸开始的。氢弹爆炸时释放出极大的能量,给人类带来的是灾难。而科学家们却希望发明一种装置,可以有效地控制"氢弹爆炸"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美国研究人员用激光点燃一个人造太阳,它就是"美国国家点火装置",俗称"美国人造小太阳".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不可再生的矿物能源,不仅造成温室效应,而且还有枯竭之忧.从长远来看,核聚变能将是人类未来能源的主导形式,被科学家称为"能源危机的终结者".  相似文献   

7.
美国建成世界最大激光器,该装置将于2009年6月投入实验。科学家希望,借助新装置把可控核聚变变为"工程现实"。  相似文献   

8.
正旨在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宏大计划正在推进,这一计划的正式名称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俗称"人造太阳"计划。人类一直以来孜孜不倦地追求核聚变能源发电技术,这种清洁、安全的能源形式最终将会被驯服。世界上除了举世瞩目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外,发达国家美国、日本、德国,包括中国在内都有自己的反应堆项目备份。比较著名的是中国的EAST、日本的JT60SA、以及德国的Wendelstein7-x等。未来30年内,这些"人造太阳"将会实现商业化发电。  相似文献   

9.
正"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很多人小时候,都唱过这首儿歌。只是,在一批批科学家们的努力下,"人造太阳"已经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科学模仿的"人造太阳",是一种通过可控热核聚变形成的清洁能源,它可以有效解决世界能源紧缺问题。目前,全球科学家们研究实现可控热核聚变的路径主要有两种:磁约束聚变和惯性约束聚变。在惯性约束聚变的道路上,雷洁红已经默默地走了14年,也许"人造太阳"真正实现还需要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0.
郭洋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4):I0018-I0018
[导读]德国研究人员发现,酸奶和水果中的两种物质可以抑制神经细胞持续减少,这一发现为帕金森氏症防治研究带来新线索。新华社柏林8月2日电(记者郭洋)德国研究人员发现,酸奶和水果中的两种物质可以抑制神经细胞持续减少,这一发现为帕金森氏症防治研究带来新线索。  相似文献   

11.
核聚变"复制"太阳等恒星内发生的反应,利用核聚变发电长久以来就是能源领域的圣杯之一,能够为人类社会提供更清洁更绿色的能源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我国科技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提高设施运行管理水平,促进重大创新成果产出是一项极具挑战的课题。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稳步进入第二研究阶段,以及中国科学院合肥大科学研究中心正式获批筹建之际,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对"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运行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对进一步理解设施运行管理工作内涵和提高设施精细化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动态     
正中国"人造太阳"创亿度百秒世界纪录5月28日凌晨3时02分,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EAST控制大厅,当大屏幕上的数字突破100秒瞬间,所有人起立欢呼。基于40多年努力,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向核聚变能源应用迈出重要一步。EAST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的"九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拥有类似太阳的核聚变反应机制。核聚变能源的原材料在地球上几乎取之不竭,排放无污染,被视为"终极能源"。  相似文献   

14.
林小春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2):I0020-I0020
<正>[导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公布了一种新研发的自充电电池,可把工厂废热和地热等能量转化为电能。据新华社华盛顿11月18日电(记者林小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公布了一种新研发的自充电电池,可把工厂废热和地热等能量转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9):I0014-I0015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经设计出一款能够装载在一辆卡车上的紧密型核聚变反应堆,目前正在寻求商业或政府方面的合作伙伴,并宣称将在五年内制造出原型。消息一出,舆论哗然,盲目叫好的有之,深度质疑的亦有之。"核聚变"究竟怎么了?  相似文献   

16.
"人造太阳"是可控核聚变反应装置的俗称.我国相继建成中国环流器一号、二号装置以及"东方超环"等一批大科学装置.其中,"东方超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5000万度等离子体持续放电百秒量级的高约束运行以及在等离子体中心温度达1亿度条件下运行近10秒,获得的实验参数接近未来聚变堆稳态运行模式所需要的物理条件.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东方超环)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亿度101秒和1.6亿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托卡马克实验装置运行新的世界纪录。核聚变能源的原材料在地球上几乎取之不尽,排放无污染,被视为"终极能源"。实现核聚变发电的两大难点是实现上亿度点火和稳定长时间约束控制。新纪录将2020年EAST装置物理实验实现的1亿度20秒的原纪录延长了5倍,  相似文献   

18.
“1升海水可产生相当于300升汽油的能量。一座100万千瓦的核聚变电站.每年耗氘量只需304千克。也就说.海洋就是人类的天然油库。”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冯开明教授这样告诉记者。实际上,自197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核反应堆工程专业,他一直致力于核工业的科研与应用工作.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投身核聚变堆的理论研究设计工作。为了人类能够拥有永久的清洁能源.他每天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     
世界第一个热核实验反应堆在法国兴建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计划参与国6月28日在莫斯科作出决定,世界第一个热核反应堆将在法国建造。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计划与国际空间站、欧洲加速器、人类基因组计划一样,是一个大型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其目的是借助氢同位素在高温下发生核聚变来获取丰富的能源。目前的核电站是通过重金属元素原子核发生裂变反应获得巨大能量,而核聚变反应主要借助氢同位素,这种原料在地球上几乎取之不尽,而且核聚变放射性微乎其微,不产生核废料,对环境的污染很小。因此核聚变被认为是未来解决世界能源和环境问题最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为了解决能源危机,世界上各国的科学家都在积极寻求可持续利用的清洁能源,作为最有可能的替代能源,核聚变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世纪难题,其中氚氚受控磁约束核聚变被认为是未来最可能实现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