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院校实施的"二元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对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这种模式下,关注高职生职业认同感教育,对帮助高职生提高职业定位、提升职业素养、提高社会归属感方面有重大意义。在实践中,应针对目前高职生职业认同感培育中存在的问题,从个人、学校、企业、社会等四方面全力探索高职生职业认同感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目标的确立和评价体系的构建关系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本文从高职生职业素养目标内涵出发,提出了建立高职生职业素养评价体系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3.
职业价值观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决定了高职生的职业价值定位和职业选择,处在不同年级的高职生,其职业价值观呈现的状况及发展状态是不同的。学校要采取措施,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专业实训课及校企双向交流等诸方面积极引导,循序渐进,不断培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领,形成文化自觉,使高职生职业价值观逐渐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4.
面对多元化的职业类型和职业要求,高职生就业初期会产生各种心理困扰,需要经历职业心理适应的过程.文章从高职学生心理适应的过程出发,指出高职生心理适应期存在定位偏差、职业压力和情绪波动等特点,并从增强健全的自我意识、加强自我调控、提高解决困难的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心理辅导在培养和增强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方面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董耀辉 《考试周刊》2009,(46):184-185
高职生一般对于如何选择工作、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如何设定职业目标等问题认识比较模糊,本文针对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可通过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准确定位、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几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6.
以建构主义为指导,分析职业行动能力及其内涵,并从师生角色的定位、复杂学习情境的创设、护生职业能力的弹性发展和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高职护生职业行动能力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高职教育在一定范围内还被误认为"次高等教育",一些学校办学定位不准,一些高职生自我定位出现偏差,致使高职生看不到自身的优势,用自身的短处比本科生的长处,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产生自卑、羞怯、孤僻等负面心理,不敢与人充满自信地平等交往,影响他们在职业生活中获得成功与个人幸福。高职生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应该从高职教育的根本特点出发,一是通过案例教学,为高职生提供积极心理教育的历史典范;二是高职教师应该做一个心理积极、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人,为高职生提供积极心理教育的现实榜样;三是加强实践教学,强化职业能力,使高职生在职业能力的精益求精过程中不断地战胜自卑,树立自信;四指导高职生成功就业或创业,使他们在积累积极心理体验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内心的成功感与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需求、提升就业竞争力、实现学校与社会的衔接。从目前的实际状况看,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着缺乏规划意识、自我认识模糊、职业目标定位不清等问题。为帮助高职生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主动适应市场,顺利就业,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职生在就业中存在不能正确定位、过于强调专业对口、期望不合时宜等问题,加强高职生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有利于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职业发展,有利于形成新的就业意识,顺利实现就业。高职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应着力发挥就业指导课、辅导员、专业教师、党团组织的作用,与家庭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77):146-147
当前,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在职业规划、职业道德建设及社会实践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构建与存在问题相匹配的完善措施。高职院校及教育机构应对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为高职生做好职业发展指导。本文结合当前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职业发展对策,以求指导高职生找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高职校园文化与工业文化具有相似之处,但二者在建设主体、终极价值目标和建设氛围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异性。高职人才培养的性质和模式决定了其校园文化建设可参照工业文化建设,用工业文化中工作价值观的先进性要求培育校园文化。高职校园文化与工业文化可以通过文化主体的对接,引导高职生准确进行职业定位;通过文化价值观的对接,帮助高职生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通过文化氛围的对接,缩短高职生职业适应期。  相似文献   

12.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地位和定位,决定其必须在加强学生技能教育的同时,强化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取向。文章以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分析为基础,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探讨了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的核心内容、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3.
职业在个体一生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职业成熟度的研究有利于针对高职生开展职业心理辅导工作。较为先进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提升高职生的职业成熟度"。三元五共"保障下的现代学徒制提升了高职生个体的社会化程度、专业的稳固性以及职业决策的自我效能。文章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紫金班"为例,讨论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生职业成熟度,并提出高职生职业成熟度的提升要素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当前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特点,编制了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问卷,对4所旅游类高职院校的87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较高;非独生子女高职生的职业素养水平高于独生子女的高职生;有兼职经验的高职生职业素养水平显著高于无兼职经验的高职生;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性别、年级、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城乡上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略论高职生的职业素质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生的职业素质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高职生胜任岗位需要、完成特定职责所必备的一切内在条件的综合体。高职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使学生获得并提高职业素质为宗旨,以强化岗位能力为重点,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因此必须大力开拓培养高职生职业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职业价值观是个体在职业选择中所表现出来的倾向性态度和对自身价值的基本定位,它反映的是人们对职业的认识、态度以及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职业价值观与高职生的就业、择业行为密切相关,它是高职生进行职业选择、实现就业目标的重要标尺.其有怎样的职业价值观,将直接影响着他们以怎样的心态投入到社会工作和生活之中,关系到他们能否就业以及未来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强化高职生职业意识培养教育对于帮助高职生明确职业目标方向、适应市场要求、提高职业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职院校在高职生职业意识培养教育方面存在不够系统、不够重视等问题。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意识培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职业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强化高职生职业意识培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的“精细化”职业指导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压力很大,如何做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仍是一个亟待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为高职学生开展"精细化"的职业指导是学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高职生提高自我认识,找准职业定位,确立职业方向。然而,在实践中,为大学生开展的职业指导还缺乏精细度,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做到重视职业指导工作,提高职业指导的精细化程度,是摆在职业指导工作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是高职生对职业的基本价值取向的反映,它影响高职生对职业的评价、选择和发展。通过采集相关调查数据对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了实证探讨,并深入分析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原因。要对当前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存在的偏差进行纠正,建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提出进一步加强价值观教育、就业指导工作及职业生涯规划等对策建议,以促进高职生顺利就业,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20.
企业调研可知地区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结合五年制高职生的职业面向和职业活动现状,可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探索实践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五年制高职模具制造专业"项目为载体、岗位相匹配‘双核’相融"人才培养模式能以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核心,搭建课内外职业素养培养框架,构建以职业能力课程为核心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