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作家柔石(1902—1931)和他同时牺牲的其他四位“左翼作家联盟”的作家一起,一般称为“左联五烈士”,也因鲁迅写的《为了忘却的记念》等文而知名。柔石在师范学校上学时(1921)起就开始写作,1928年在上海进入作家生活,到1931年被国民党逮捕杀害为止,时间不长,但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留下了一定数量的作品。过去,他在中国的评价,例如说“左联五烈士不但是作家,而且,更重要的,他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他们首先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无产阶级的革命家,然后才是革命的作家。”那终究不过是作为殉难党员作家来评论的,还没有作过深入他作品世界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左联”成立五十周年,明年是“左联”五烈士牺牲五十周年.在这些不能忘却的纪念日里,我们自然地想起当年中国左冀作家联盟机关刊物——《前哨》第一卷第一期“纪念战死者专号”.这个纪念专号,即纪念一九三一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李伟森、柔石、胡也频、冯铿、殷夫五位左冀作家和另一位左冀戏剧家联盟盟员宗晖.这是一份鲜血的记录,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今天和明天之交发生,在诬蔑和压迫之中滋长,终于在最黑暗里,用我们的同志的鲜血写了第一篇文章。”(《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  相似文献   

3.
柔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知名作家。他犹如一颗灿烂的新星,光耀夺目,一方刚柔兼具的桥石,朴实顽强。他不只是一位卓有成效的多产青年作家,而且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前驱,中外闻名的“左联五烈士”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写的一篇悼念文字,写于一九三三年二月七日至八日左联五烈士遇害二周年纪念日。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柔石、冯铿、白莽、李伟森、胡也频五位青年作家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鲁迅后来曾说过这样的话:“我每当朋友或学生的死,倘不知时日,不知地点,不知死法,总比知道的更悲哀和不安。”左联五烈士的秘密被杀害,确使鲁迅异常悲哀、不安和愤概。他当时就冒着被捕的危险,写下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柔石小传》,同时发表  相似文献   

5.
左联烈士兼青年作家柔石的小说创作方面受到文学大师鲁迅的影响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争的事实。两位作家相似之余又有着不同之别,刻画知识分子的反叛意识中的突显其差异:鲁迅思考知识分子的反叛意识较为深刻和彻底,而柔石相对之则显反叛意识的软弱与浅薄。从对两者的《孤独者》和《旧时代之死》文本细读中可感悟出,柔石的思想及创作手法等方面虽略显青涩,但也突显其文学个性实力和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6.
1931年2月7日,进步文化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五位青年作家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当局秘密杀害.柔石是血染早春的左联五烈士之一,在烈士英勇就义两周年之际,鲁迅先生发表了传世散文<为了忘却的纪念>.他在文中回忆了与柔石的交往,平实细致地讲述了柔石的人品和文品,从中能感受到鲁迅先生对柔石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烈士牺牲的悲愤之情.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领域中,三十年代一批由进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转变而来的无产阶级文艺战士,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柔石,就是他们中间一位优秀的代表,他用自己的鲜血写下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的第一页”(鲁迅语)。文化大革命的前夕,随着电影《早春二月》的被批判,烈士也和活着的革命者一样,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判决。近年来,柔石和他的文学创作,在国外(如日本)颇受重视,我们自己也急需开展认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左联”时期是我国新文学运动蓬勃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同时也是革命文学家傲霜斗雪的一段艰苦历程,所以鲁迅称这一阶段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页。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柔石,便是用鲜血来记录这第一页的猛士。他生前既参加革命实践活动,又以文学为武器参加斗争。他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文学的发展都是有贡献的。《二月》是柔石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品。然而多年来由于思想领域里的极左偏见,《二月》及  相似文献   

9.
鲁迅与柔石     
“左联”的伟大旗手鲁迅和优秀战士柔石,都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气概,经历了时代风暴的洗礼,最终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鲜红篇章。他们之间的革命友谊和战斗业绩,在中国现代革命史和文学史上永放光芒。一柔石和鲁迅的相识是在一九二八年,但柔石作为鲁迅的学生,他与鲁迅的相见却早在一九二五年。是年早春,柔石从宁波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旁听。其时鲁迅在北大讲授“中国小说史”。鲁迅在一九三三年说:“我和柔石最初的相见,不知道是何时,在那里。他仿佛说过,曾在北京听过我的讲义,那么,当在八九年之前了。”这里指的就是柔石在北大旁听  相似文献   

10.
“左联”成立初期就英勇牺牲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柔石,他的思想和作品的成熟,无疑是在1928年以后。那年秋天,他从故乡浙江宁海来到上海,接近了鲁迅,接近了党的组织,他的思想和创作都明显地产生了新的变化,迸发出异样的光芒。但是,柔石作为一位有才华的青年作家,有一个萌芽、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在他的短暂而光辉的生活之路上,留下了一条曲折的前进足迹。柔石的创作活动,最早开始于1921年。那时他是一个就读杭州的青年学生,曾和几个同学一起组织了新的文学团体“晨光社”,在“晨光社”编辑的副刊上发表过新诗,可惜这些诗  相似文献   

11.
鲁迅怀着悲愤的心情 ,记叙柔石、白莽、冯铿、胡也频、李伟森五位青年左联作家不幸被捕、斗争和就义 ,歌颂了烈士们在反“围剿”中的战斗岁月和光辉人格。同时表达了鲁迅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三一年二月,柔石、殷夫等五位革命青年作家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了。时隔两年,在烈士殉难二周年的日子里,鲁迅先生又一次写文章悼念烈士,题名“为了忘却的记念”。全文的字里行间表达了鲁迅先生对烈士难以忘却的深沉怀念和对反动派无比憎恨的悲愤感情。  相似文献   

13.
鲁迅怀着悲愤的心情,记叙柔石、白莽、冯铿、胡也频、李伟森五位青年左联作家不幸被捕、斗争和就义,歌颂了烈士们在反“围剿”中的战斗岁月和光辉人格。同时表达了鲁迅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左联五烈之一柔石,在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上确实受到了鲁迅的深刻影响,但二者也有着不同之处,二者小说中知识分子死亡意识有着明显的不同。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对待死亡表现出以死反抗,柔石笔下的知识分子表现出以死殉葬。柔石在思想及创作手法等各方面显得稚嫩,但稚嫩中也有自己的个性、实力和进取精神。从两者的文本对比中可感受到文学大师鲁迅的辉煌成就和青年作家柔石的努力奋进精神。  相似文献   

15.
柔石是“左联”五烈士之一,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作为忠诚的坚贞不渝的无产阶级文艺战土,柔石所从事的文艺工作是多方面的,所作出的业绩是卓越的,不可磨灭的。他曾任“左联”党团的成员,积极参与了左翼文艺运动的领导和组织工作。他是一位富有才华的作家,在短短七八年创作生涯中,为我国新文学宝库增添了数量可观的优秀之作;同时也是一位勤奋的翻译家,在推荐外国进步文学,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付出了宝贵的辛劳。  相似文献   

16.
鲁迅在对“左联”五烈士的纪念性文章《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写道:“他(柔石)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文中的“迂”本来是贬义词,指人的言谈举止、行事处世拘泥于陈旧的准则,迂腐固执,不切实际,不适应新时代。而作者在这里却是用来颂扬革命青年作家柔石对旧社会恶势力寸步不让,坚贞不屈,对革命事业执着忠诚,耿直  相似文献   

17.
1931年2月7日,五位“左联”革命作家李求实(伟森)、柔石、胡也频、冯铿、殷夫,与林育南、何孟雄等十八位共产党员同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上海龙华。与“左联”五烈士交往密切的鲁迅也受到通缉,危在旦夕。在多年老友内山完造的帮助下,鲁迅携带家属,去日本人经营的公寓黄陆路花园庄避难。直至二月末,鲁迅才回到北四川路拉摩斯公寓自己的住所。就在这样严重的“白色恐怖”环境中,鲁迅仍无限真  相似文献   

18.
在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众多的左翼青年作家中,柔石是引入注目的。这里固然有他作为“左联五烈士”之一的原因,但更有其作为鲁迅的忠实学生,一个才华出众的优秀小说家的艺术的原因。 三○年前后,急遽变化的政治斗争,把许多原来从事实际革命斗争的知识分子,推到文学的道路上来。他们打出了“左翼文学”的旗帜,用笔杆子与中国被压迫的劳苦大众一道,从黑暗中杀出一条生路,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是,由于“左”倾路线的影响,有些人肤浅地理解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不适当地强调了文艺的社会功利性,在创作中出现了标语口号式的简单化倾向。在小说创作方面,蒋光赤、华汉、胡也频等人首倡的“革命加恋爱”模式风行一时,对此,鲁迅先生曾经给予了严厉而中肯的批评。  相似文献   

19.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先生为悼念“左联”五烈士而作,以记叙为主,兼发议论,字里行间充满强烈的爱和憎的感情,是一篇文情并茂的好文章,也是一篇素有定评的好教材。在教学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有所不知,随时学习,偶有所得,略作札记,点滴体会,不求全面。一九三一年一月十七日,“左联”青年作家柔石、殷夫(白莽)、冯铿、胡也频、李伟森等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被秘密杀害,同时遇害的有二十三位烈士。  相似文献   

20.
在纪念著名左联五烈士之一柔石诞生八十五周年之时,回顾近年来柔石作品的出版及学术研究情况,我们感到无比欣喜。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在大夜迷茫之中,鲁迅先生说过:“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今天,这预言已经完全实现了。 1980年十月,我院前身宁波师范专科学校举行了国内首次柔石研究学术讨论会,对柔石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道路初展探讨。根据当时柔石作品极难找到,柔石手迹(书信、日记及未发表的作品等)严重散佚,柔石同时代人相继去世的情况,呼吁有关部门抢救烈士的遗著、遗物,建议出版部门重新编选柔石作品,增加篇目,以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