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洲外语教育政策是欧洲一体化的一个直观反映。近年来,欧盟一直致力于语言多元化的推进和完善。北欧国家既希望通过一体化融入欧洲,也尽力避免以英语为代表的欧洲优势语言对本国语言母语人群的侵蚀。瑞典和挪威通过一系列的外语教育政策和实践,努力推进欧洲语言多元主义和语言学习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程宇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28):83-87
团队管理、员工参与、动态管理平衡和发掘个人潜能等理念为欧洲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奠定了必要的理念基础.由于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欧洲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呈现出独特而又多元的特点,各国在社会、企业、相关机制及制度方面形成了各自完善而独特的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体系.未来,欧洲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基础理念的能力化、能力建设的社会化、教育培训的专业化、职业资格的标准化趋势将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3.
从欧洲语言教学与评估所共同参考的水平整体分级中,语言学习者可以做到自我评价。根据欧洲语言档案的执行模式,语言学习者能在学习中提高自主性、多元文化意识,促进反馈学习,也能记录学习者的熟练程度和语言经历。在我国的外语教育中可尝试使用这两种标准,促进外语教育的国际化,而对于学习者应树立多元文化的语言教育理念,拓展外语学习环境,更好地发挥外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敏 《考试周刊》2014,(18):156-158
在新媒介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语言文化的多元融合使得以语言为中心的传统识读能力不再适应多种语言、多元文化、多模态的社会。本文从这一现象出发,反思在新媒介时代背景下重视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最后分别从学校机构、教师和学生等不同角度提出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商务英语通用语(BELF)交际受到商务机构和多元文化语境双重制约,语用能力在资源利用及知识建构方面有独特性。本研究从单语言、单文化到多语言、多文化发展变化的角度,梳理商务语境下的语用能力,讨论交互文化语用能力的概念,旨在对BELF交际中的语用能力重新概念化。在探究BELF的四大特征后,基于实例分析,发现BELF交际中交互文化语用能力体现为以完成任务为取向的语言资源利用,以及以寻求与创造共知基础为取向的交互文化建构。  相似文献   

6.
中学德语课标着力于学生多元文化意识的培养。通过多语歌曲对比这一教学方法,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能得到有效的提升。该方法以德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生为目标群,以其已有的多语知识与能力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语言和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歌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跨文化态度和以多元视角为基础的多元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7.
欧洲语言能力评价体系以外语学习者的交际语言能力为评价对象,采用“能做”描述,其评价理念和方式对中国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产生了冲击。以中外联合培养项目的外语教学为例,通过分析欧洲外语评价方式的特点,阐述借鉴欧洲外语能力评价体系改革外语教学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语篇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材料之一,它以比较完整的语言组织形态、多元的语言要素向学生传递相关的英语语言信息,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项语言学习活动获取相关语言信息、相应语言知识和技能,在英语阅读兴趣、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同步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初步运用综合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重视学校外语教育是欧洲实现其多元化、多语言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最新的欧洲学校外语教育的统计数据进一步揭示了外语教育强制性、学习年龄低龄化和语言多样化的特点。21世纪的欧洲外语教育政策强调外语学习的社会和政治功能,促进民主公民权的教育和社会融合,致力于个人多语能力的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10.
曹迪 《教育学术月刊》2015,(3):55-60,74
加拿大作为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国家,在语言教育政策领域秉承多元文化主义的治国理念,以语言教育认同观和语言教育权利观作为政策指导观,制定了多元文化主义语言教育政策。该政策为实现加拿大"多元一体"的社会格局奠定了和谐的语言基础;为加拿大各族群享有平等的语言教育权利提供了政策保证;为推动加拿大民族语言教育的新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论欧洲母语教材的“多元因素”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洲各国的母语课标或大纲体现出共同价值为导向与多元价值的协调,语言教育为根本与多元智能的统一,本国文化为主体与多元文化的共存。欧洲母语教材中的"多元因素"具体表现为多元价值的相互映衬、多元智能的综合体现以及多元文化的经典荟萃。多元化的欧洲母语教材对我国母语教材编制乃至课程改革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沈杰 《河北教育》2009,(12):27-30
语篇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材料之一,它以比较完整的语言组织形态、多元的语言要素向学生传递相关的英语语言信息,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项语言学习活动获取相关语言信息及相应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在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学习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均衡发展的同时,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逐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提倡保护所有族群的文化权利与资源、维护语言文化多样性的多元文化主义对加拿大土著民族语言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促成了加拿大土著民族语言教育的多元化取向。我国与加拿大同为多民族、多语言、多元文化国家,从多元文化主义视角探讨加拿大土著民族语言教育将为我国的语言教育理念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实现多元语言教学理想,欧洲大力推行整合学科内容的内容型外语教学模式,促进了外语教学的发展。我国可以借鉴其有效经验,以系统的百科知识作为外语教学的主体内容,建构基于我国现实的符合人的发展、语言发展、语言教学规律的多层次、多元化、交互式综合外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基于园所内涵发展和特色建设的需要我园开展了多元阅读游戏活动的实践研究,通过一系列的途径和有效的指导策略提高幼儿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打破了传统的将智力看做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认识,而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语言/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  相似文献   

17.
贝利特认为,多元文化教育是基于民主价值观和信仰的一种教学理念,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极力挖掘全体学生的智力、社会及个人发展潜能。多元文化教育包含四个相互影响的维度,即趋向平等、改革课程、形成跨文化能力以及坚定不移地消除偏见与歧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多语教育界定为使用多门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欧洲一些国家提供跨校、跨国的学位课程越来越多,以网络课程为依托的课程共享已成为欧洲跨国高等教育的主要模式之一。笔者亲历了由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等校共同开设的“基于ICT的协作交流”课程的学习过程。该课程的学习目标是锻炼学习者在多元文化情况下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课程主要采用通过网络的个人自学和小组团队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笔者总结完成全球性课程的原因主要是,政府对网络学习的重视,拥有发达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拥有成熟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远程学习者,学校对教学各环节的精心组织和设计。当然,全球性课程建设根本保障是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成功实施了欧洲学分转换系统,鼓励欧洲各国大学利用各自优势,共同建立世界一流的网络课程。  相似文献   

19.
在多模态符号学的理论基础上,以95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为对象,通过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从语言输入、输出及评估等角度来研究多模态英语教学对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融合了文字、声音、色彩、动画、印刷版式等符号资源并涉及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交互的多模态英语教学比传统语言教学更受学生欢迎,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识读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及技术识读能力等多元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张峰 《海外英语》2014,(14):33-35
传播媒介的发展使得多元识读能力这一识读理念引起了广泛关注。以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PPT课件为材料,该研究分析了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水平和具体应用。研究发现,在模态使用上,学生使用最多的是语言和图像。少数学生已经意识到听觉模态在意义构建方面的作用。通过和学生的访谈,研究还发现语言水平、多元识读知识和使用的信息渠道影响多元识读能力的具体应用。受制于上述因素,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使用在英语PPT课件的制作中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