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山珍 《教育现代化》2005,(12):114-115
一、数字化生存的时代图景 数字化生存.实际上是人类有了一个新的虚拟的数字化活动空间。数字化生存的本质是生存、活动于现实社会生活的人.借助于“数字化”构造一个“真实”虚拟的而非想象虚假的信息传播与交流的平台。人们在“虚拟空间”(或者说“虚拟平台”)中的信息传播、交流与交谈的行为。便是数字化生存。实际上,数字化生存从更为广义的视野去解释.是主体生存与客体对象之间或直接或间接、或多或少、或虚或实在生存的意义上与数字化的关联。这就是说。数字化生存所表述的就是数字技术革命同人的生存方式变革的内在的联系和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数字化为核心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它对人类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所以,当今社会中流行着一句话:“数字化生存”,也就是说,数字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化是一种数字表达和数字编码的趋势。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奏响了跨世纪宏伟乐章的主旋律,尤其是‘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两大技术成为工业化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两个重要杠杆,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乃至生活方式。”①毫无疑问,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相似文献   

3.
人类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的虚拟世界已经成为人们生存的一种重要环境,它要求生存于其中的人必须具备有别于现实社会的生存能力,即数字化生存能力。本文就数字化生存及数字化生存能力的内涵进行初步解析,提出并分析了"意识、知识、技术、文化、行为"等五个纬度的数字化生存能力以及各个维度中所包含的基本构成要素,以期为数字化生存能力的培养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少儿图书馆数字化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数字技术正改变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使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具备了更多的数字化特征,也带来了人类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巨大变化,这种由数字技术和数字产品带来的全新的更丰富多彩,具有更多自由度的生活方式称为“数字化生活”。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生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生存方式与生存状态,青少年学生是数字化生存的主要群族,他们的数字化生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数字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数字化生存方式的特点及对教育的吁求,重点从教育内容、教育途径两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8,(57):7-8
信息技术改变了一个时代,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影响着人们。在这个世界生存,学会信息技术并能够灵活运用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是时代的要求,信息技术将各类的信息进行数字化。数字化生存改变着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所以,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掌握数字化生存能力是必要的。数字化,即是数字公民的基本生存能力,也是一种综合能力。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高中阶段是一个关键期,普及给每一位学生在当今数字化社会生存的能力,已经是当下教育工作的一部分。高中生必须熟练掌握数字化技术才能在当今社会生存下去,对高中生的数字化生存能力进行一项调查,充分了解学生的现状,才能更好地给予相应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智能化程度加速提升的数字技术,不断推动着人类生产生活迈向数字化生存新境界。数字技术也被认为具有重塑教育体系和教育生态的力量,并由此掀起了一股教育数字化发展浪潮。在教育领域,以“化”称谓某种教育发展趋势的语词比较常见。但是,类似“教育数字化”之后还冠以“转型”的情况却较为罕见。教育数字化本质上是将数字技术融入教育系统的过程,即以特定技术手段为依托重构和优化教育系统。教育数字化既不可能也不必要“化”到“转型”这一步。并且在实践中,它也存在多重隐忧:扭曲数字化目标,容易偏离教育的初心使命;夸大数字化作用,容易脱离教育的真实需求;淡化数字化阻力,容易忽视技术的负面效应;放纵数字化权力,容易导致技术对人的宰制。教育数字化必须坚持以赋能教育为旨归。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技术对生活世界的深度介入,数据日渐成为日常生活的社会基础,在万物皆数、数智融合、万物智联的大数据语境中,数字化生存时代的“算法合谋”“感觉新变”“时空转向”不仅引致大学生网络道德认知力弱化、网络道德情感力淡化、网络道德行动力软化,而且加重了网络社会的去道德化与网络道德生活的去规范化。数字化生存时代的实践场域中克服由网络道德认知上的错乱、网络道德情感上的麻木以及网络道德行动上的逃避引致的网络道德冷漠,亟须实现网络道德认知的数字化转向、网络道德情感的美学化转向、网络道德行动的智慧化转向,从而构建良好网络生态、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对人类产生的最大影响莫过于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使人类进入了数字化生存年代。数字化生存更新了人的观念,实现了个人化、个性化的生存,也带来了新的生存困境。要解决数字化生存中的种种矛盾,适应数字化生存,最佳对策应该是塑造网络时代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游戏作用的重新审视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数字化游戏正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演变成为社会文化与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如今,人们不再单纯地把娱乐作为传播和运用数字化游戏的唯一目的。网络游戏“有助于社会学习”的理念正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  相似文献   

11.
孙一冰 《上海教育》2011,(15):67-68
美国哈佛大学的网络社会研究中心和瑞士圣加仑大学的信息法研究中心提出了“Digital Natives(数字原住民)”的概念,意为1980年后出生的人,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数字化生存是他们从小就开始的生存方式,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生活正是这群“原住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时代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在数字化时代,人类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思维方式由思维“思维是什么”进到思维“思维如何思维”;基于可能性、不可能性与现实性相统一上的一种合成性的思维方式;高度个性化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生存是人类与数字化媒介发生交互关系的存在方式,暗藏着遮蔽人之存在的生存隐忧。本研究通过援引柏拉图“洞穴之喻”之省思,阐释数字化生存内蕴的人与技术关系的两极反转、现实与虚拟关系的错位倒置,揭示数字化生存给教育造成的“全景遮蔽”,主要表现为:意识同质,教育塑造人的主体性使命的隐匿退场;认知短路,知识脱离教育之外的愚昧持存;转型危机,教育面临陌生人社会的道德失序。本文认为,通过深度把握人的自我意识的同一性结构实现主体唤回,通过抽象性与泛在性的认知过程完成知识划界,展开面向数字原住民的素养培育形成路径操练,才是教育帮助人走向良善数字化生存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4.
叶飞 《人民教育》2023,(10):52-56
德育是关乎人的美好生活、美好人格的教育,人的数字化生存为德育提供了新的逻辑起点,它要求德育直面数字化生存的新挑战及由此带来的新机遇。面向数字化生存的德育现代化,需要深度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改进和完善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构建数字化德育新体系,培养能够适应数字生存与实体生存、兼具数字道德与实体道德的现代人。在面向数字化生存的过程中,德育现代化还需要进一步弥补数字鸿沟,避免因为数字鸿沟带来的技术歧视和社会漠视,推动人们平等共享数字化改革成果,让学生过一种有尊严的数字化生活,实现平等而有尊严的德育。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数字化生存的世纪,这不仅意味着科技的发展,而且同时意味着与此紧密相关的人文发展,人的生活包括人类文明观念,将由此产生本质性的转变。也正如美国未来学家、“互联网教父”尼古拉·庞  相似文献   

16.
谢晓石 《考试周刊》2011,(58):212-213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数字技术正在改变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并因此使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具备更多的数字化特征.也带来了人类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巨大变化。数字化教务管理系统成为今后教务管理的主要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探讨、研究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中,必然会涉及现代教育理念、学习理念、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教育技术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而"数字化"作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作为现代信息、网络和媒体的技术支撑,自然就成为建设数字化学习社区首先要厘清并认知的问题。本文对数字化、数字化生存和数字化学习的概念与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研究,以期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搞好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8.
拥抱数字     
“拥抱数字生活,连通缤纷世界,创造美丽人生”。这是华中科技大学同学马军参与新浪教育网上评选“校园数字之星”活动提出的数字生活时尚宣言。浏览偶见,感到此宣言可算这个数字时代里既时尚又前沿的典型理念之一了。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叶,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便对数字化前景作出了大胆预测:“人类的每一代都会比上一代更加数字化。”诚哉斯言。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以更快的速度向数字化全面迈进。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无论是工厂还是农村,无论是教育还是科技,无论是安居还是乐业,数字生存深入了现实社会生活、工作、教育和娱乐…  相似文献   

19.
“身份信用卡”是《社会运动学》关于“货币改革”的重要工具,也是形成数字化社会机制和管理数字化社会的有效工具。因为人类社会是由分布在各地的“自然人”构成的有机网络运动体。并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经济、金融生活日趋频繁,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作者试图把“身份信用卡”与“户籍管理”结合起来探讨,建立数字化社会管理机制,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实际问题。 一、“身份信用卡”与天人合一 纵观历史,横观世界,人类社会是随着人们交往的发展而发展的。由若干自然个体从短距离、小范围,向长距离、大范围…  相似文献   

20.
主流意识形态社会化传播正在与数字技术实现有机融合,呈现出全新的发展生态,使主流意识形态数字化传播成为新的实践课题。在数字经济和数字化生存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竞争模式已从垄断性竞争升级为交锋性竞争,同时因愈发嵌入多元社会生活系统而构筑了全新的竞争场域,即形成意识形态生态圈。立足于“数字化生存”的时代特征,数字化通过激活传播角色互动、驱动传播思维革新、拓新传播场景样态,构成了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基本维度。为保证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数字生命力的持续涌动,必须进一步探索和推进其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环境上的三维赋新:打造专业化的主流意识形态数字传播机构、研发推广主流意识形态的数字品牌项目以及多维构塑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数字共创生态,是数字化有效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