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近代目录学的先驱人物,姚名达确立了目录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打破了沿袭了两千年多的传统“七略”“四部”分类法,系统地研究了佛经目录,提出目录实用学说,在目录学研究方法上他注重图书分类、编目的重要性并提倡主题法思想。文章以姚氏的三本目录学专著《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中国目录学年表》为核心材料,对其目录学理论做一述论。  相似文献   

2.
目录学属于图书馆学的范畴,目录学课程也基本上是为图书情报专业开设,似乎已经成了常识。但了解古代中国目录学的人都知道,在正史诸《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书目答问》中,目录书均属乙部。虽然目录学与古四部分类法的局限有关,但古典目录学与史学关系之密切也是勿庸置疑的。古典目录学与今天图书馆常见的目录不仅分类  相似文献   

3.
余嘉锡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目录学家,其《目录学发微》、《四库提要辨证》等著作在中国古典目录学研究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对中国古典目录学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又建构了中国近代古典目录学的理论体系。其思想方法对文献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代目录学发展史上的三大界碑,由其著述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看我国古代目录学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书目答问补正》、《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三种近现代目录学著作中文献分类方法的对比分析,尝试展示清中叶以来目录学关于分类法的总结、异同和变化,以及分类法对于目录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猛 《文教资料》2014,(14):1-2
《论语》、《孝经》在历代目录学著作中的排列次序不尽相同,体现了时代政治因素和学术发展状况等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与此相对的个人内部因素,则少有人研究。剖析目录学学者的个人生平及著述情况,有利于辨析其个人取舍好恶,且且这些因素对《论语》、《孝经》的排列次序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别录》《七略》《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我国目录学史上重要著作进行介绍对比,以此理清汉代以来我国目录学在内容、体例、分类、结构上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8.
王小路 《林区教学》2011,(5):156-157
《隋书.经籍志》是一部重要的史志目录学著作,在目录学史上的最突出贡献在于它适应时代需要创造出自成特色的编撰方法,并以其体例的完备,实现了古代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宗旨。此外,《隋书.经籍志》在文学目录学史上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因此,备受后世目录学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简论余嘉锡的目录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生于商丘的我国著名目录学家余嘉锡的目录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目录学发微》一书中,他对目录学的作用,目录各组成部分关系及目录类例都有独到的见解,其核心部分是对章学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学思想的吸收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正>目录学是研究目录工作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在长期的目录工作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作为一门科学,人们对它进行了很长时间的研究和探讨。在国外,法国的louis Jacob DE Saint Charles在他的《巴黎目录学》(1645——50)一书中第一次使用“目录学”这个词。由于各国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目录学在时序、形态、功能及速度上的不平衡发展,对目录学的理解也存在差别.如《牛津大词典》说目录学的原始意义为“书的抄写”。它从古希腊的“biblion”(写)和  相似文献   

11.
<正>在我国目录学史上,宋朝是个辉煌的时期。目录学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有新的进展。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目录学理论著作《校雠略》和数十部有名可考的目录书。现存最早有提要的私人藏书目录《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和最早的版本目录《遂初堂书目》也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关于《郡斋读书志》和《直斋书录解题》,已有一些学者作过研究和介绍,然而,颇具特色的《遂初堂书目》却长期无人问津,这不能不是件憾事。本文试就《遂初堂书目》在目录学上的贡献做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12.
《别录》、《七略》作为我国目录学的鼻祖,不仅对后世目录学发展影响深远,也对于当时的汉代学术发展影响颇深。文章从《别录》、《七略》出现的历史背景着手,分析了两部书对汉代学术中古文经学的兴起、今古文之争、学术道统等热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史记·太史公自序》,被历代学者当作《史记》的纲目,是读《史记》的门经。《自序》具备一部完整目录的三个必备条件,即:篇目、提要、小序。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学术上有辩章学术的价值,在读书治学中有导读职能。《自序》对我国目录学有深远影响,它是一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录学杰作。  相似文献   

14.
成书于西汉成帝时期的《别录》一书,是由学者刘向在校书工作之余编制而成的,在中国目录学史上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别录》一书中叙录文的创作体例对后世目录学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也为后世目录学著作中各大类、小类序的写作体例提供了创作启迪。  相似文献   

15.
文章详细考证了佛经目录《众经别录》的撰著时间及体例,并着重论述了《众经别录》在目录学以及佛教文献分类学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邵宁 《文教资料》2013,(28):68-69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代目录学发展史上的三大里程碑,从其著述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概况,而史部是古代目录学四部分类体系中的一大部类。本文系统展现这一部类的形成和流变过程,指出史部目录萌芽于《七略》,形成于《中经新簿》,最后确立于《隋书·经籍志》,其确立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得以延续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目录学是历史研究需要掌握的四把钥匙之一,有助于我们了解各个历史时期文献的著述、收藏、流传等情况,是学术领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录学也成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活动的线索和桥梁。本文将以《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为线索对中国古代目录学的兴起与发展流变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8.
陈振孙是南宋时期著名藏书家和目录学家,《直斋书录解题》是他的学术代表作,堪称我国目录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本文拟从图书分类的体系、编目著录的方法以及解题内容三个方面,探讨《直斋书录解题》在目录学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刘咸炘所著《目录学》一书,除《推十书》中所录甲戌木刻本外,尚有一种较早的铅印本且鲜为人知。通过对刘咸炘生平事迹的考察,结合国立四川大学的相关史料,可以证明《目录学》一书铅印本的印行当在1931年后,而非学术界前辈所认为的1928年。比较《目录学》的两种版本——木刻本和铅印本在内容上的差别,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木刻本相对于铅印本来说是足本、定本,而两种版本内容上的变化体现了刘咸炘目录学思想的演进,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文章详细考证了佛经目录《众经别录》的撰著时间及体例,并着重论述了《众经别录》在目录学以及佛教文献分类学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