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科技》2008,(10):8-8
美国波士顿学院化学家利用两种资源丰富且相当廉价的元素,成功地制出了扁平的四边形纳米网。他们表示,用纳米级导线生成的柔性网表面积的增大,对改善导线网在电子和能源方面的应用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美国波士顿学院化学家利用两种资源丰富且相当廉价的元素,成功地制出了扁平的四边形纳米网.他们表示,用纳米级导线生成的柔性网表面积的增大,对改善导线网在电子和能源方面的应用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麦堆不论由多少麦粒组成,都是麦子;铝不论由多少铝原子组成,它都是金属铝;一种元素不论由多少原子组成,它都是那种元素,不会变成别的元素;化学家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然而,化学家大错特错了。  相似文献   

4.
华丽 《金秋科苑》2012,(24):72-74
在化学元素史上,参加人数最多、危险最大、工作最难的研究课题,莫过于氟元素的发现。自1768年德国化学家马格拉夫(Marggraf,A.S.17O9—1782)发现氢氟酸以后,到1886年法国化学家莫瓦桑(Moissan,H.1852—1907)制得单质的氟,历时118年之久。在这当中不少化学家损害了健康,甚至献出了生命,可以说是一段极其悲壮的化学元素史。  相似文献   

5.
1979年1月,美国科学界选派了一名海洋地质学家、一名生物学家和一名化学家,乘坐著名的“阿尔文”号深潜器,考察太平洋东岸南美西北海域的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海底大裂谷。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是化学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也是世界最权威的化学学术组织——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成立100周年。为庆祝联合国"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传播元素及化学知识,展示当代青年化学家风貌,中国化学会面向会员遴选了118名青年化学家,为118个元素做代言,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  相似文献   

7.
华丽 《今日科苑》2012,(24):72-74
在化学元素史上,参加人数最多、危险最大、工作最难的研究课题,莫过于氟元素的发现。自1768年德国化学家马格拉夫(Marggraf,A.S.1709-1782)发现氢氟酸以后,到1886年法国化学家莫瓦桑(Moissan,H.1852-1907)制得单质的氟,历时118年之久。在这当中不少化学家损害了健康,甚至献出了生命,可以说是一段极其悲壮的化学元素史。  相似文献   

8.
失误是由于疏忽大意而造成的差错和损失。它给人们带来不快和烦恼,是应极力避免的。一旦出现失误,就要正视它,在吸取教训的同时,还要看一看,想一想,说不定其中就孕育着某项发明。英国化学家戴维说过: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示而做出的。  相似文献   

9.
《发明与创新》2007,(6):46-46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化学家开发出一种“聪明”太阳镜,镜片可以分别呈现红色、绿色、蓝色或者透明等多种颜色,滤光效果达55%-95%,佩戴者根据实际需要或者个人喜好瞬间即可转换镜片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220-220
美国生物化学家沃森(Watson,James Dewey,1928-)(邮票W6a)是一个神童,在无线电方面显得极有才能,他在15岁时就进芝加哥大学学习,1947年毕业。1950年,他在印第安纳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本打算研究鸟学,但马勒(Muller,Hermann Joseph,1890-1967,美国生物化学家)来到学校后,就使他的注意力转向生物化学和遗传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化学留学生与院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院士制度已有半个多世纪 ,而占据化学家院士群体主导地位的是中国近代留学归国化学家。他们直接影响了中国化学的百年发展 ,在中国化学体制化进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科教文汇》2014,(32):F0004-F0004
哈罗德·克莱顿·尤里(美国,1893—1981年),美国宇宙化学家、物理学家,因发现了重氢——氘,于1934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13.
新元素——“今年年初的几天有了一些新发现,但不是很多。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化学家制造出17颗101号元素的原子。该物质以元素周期表之父,门捷列夫的名字命名,称为钔(元素符号为Mv)[现在为Md]。它通过来自回旋加速器的高能α射线,轰击99号元素而产生。这样就获得了钔同位素,其原子量为256,自发核裂变的半衰期大约在半小时到几个小时之间。”  相似文献   

14.
据报道,日本化学家声称他们制造了世界首批几乎是百分之百的人造DNA分子。此发现将有助于改进基因治疗,驱动未来纳米级电脑和其他高科技装备。  相似文献   

15.
据《每日科学》网站7月7日报道,日本富山大学的化学家经过数年的努力,合成出一个近乎完全人造的DNA分子,其声称该成果意义重大而多元,将为基因疗法、纳米级计算机及此类高技术产业带来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6.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08-109
德国化学家哈伯(Haber,Fritz,1868—1934)年轻时曾在他父亲的药材商行里工作的尝试失败后,像费希尔^F9N一样,他发现自己更喜欢的是化学。他在柏林大学霍夫曼(Hofmann,August Wilhelm von,1818-1892,德国化学家)的指导下攻读化学,他23岁时取得了该领域中的博士学位。1898年受聘为柏林附近的达莱姆大学教授(邮票H1a,邮票H1b和邮票H1e)。  相似文献   

17.
据《每日科学》网站7月7日报道,日本富山大学的化学家经过数年的努力,合成出一个近乎完全人造的DNA分子,其声称该成果意义重大而多无,将为基因疗法、纳米级计算机及此类高技术产业带来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8.
据《每日科学》网站7月7日报道,日本富山大学的化学家经过数年的努力,合成出一个近乎完全人造的DNA分子,其声称该成果意义重大而多元,将为基因疗法、纳米级计算机及此类高技术产业带来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9.
正氧气的好兄弟——臭氧在常温下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蓝色气体,好似自然界的"蓝精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实,很早以前,臭氧这个家伙就被发现了,只是人们没有重视它。1785年,荷兰化学家马鲁姆最早在实验室中制得臭氧,他对密闭玻璃管中汞面上的氧气通电后,闻到了一股非常浓烈的臭味,好像是"电气"的味道。他不知道这股臭味是什么,因此没有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1-14
瑞典化学家阿里纽斯(Arrhenius,SventeAugust,1859—1927)(邮票A20a)幼时是个神童(3岁时就自学),在智力上大大超过同龄儿童。他上课时感到枯燥无味,常常同教师争论。高中毕业时,他是班上最年轻、最聪明的学生,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1876年,当他进入乌普萨拉大学后,就开始研究电是怎样通过溶液的,这是从戴维那个时代起将近一百年来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