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受累”一词起初作“受到连累”讲,构词语素“累”作“连累”义,是词语的核心语素,承担了词语主要的语义功能;另一构词语素“受”作为遭受义动词,必须与动词或形容词搭配出现,表示隐含被动,其后不能再加宾语, “受”限制了词语的语法和部分语用功能.“累”出现新义——“疲劳”“劳累”义,其词性由动词转变为形容词,核心语素语义变化对词义产生影响,而“受”语义虚化,用法比较灵活,允许“受+形容词”这一形式出现,因此“受累”一词生出新义——“受到劳累”.另外在使用过程中,受语用推理等因素影响,“受累”一词常使用作客气话,有“麻烦”“烦扰”之意.  相似文献   

2.
语素义的模糊与失落是汉语词汇演变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双音化是汉语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在双音化的作用下,从形式的角度而言,偏义复词在现代汉语表现为双语素;就意义的嬗变而言,双音化机制促使偏义复词实现由短语向词的身份的转变,意义稳固融合,并最终促使其中一个构词语素失落原义,形成语素义的模糊与失落现象.  相似文献   

3.
趋向词“起来”的词性变化及其虚实词性共存的现象,使其意义和用法十分复杂。当“起来”能与助词“了”同现时,“起来”是实义动词,表示动作义或趋向义;当“V起来”能与助词“了”同现时,“起来”的意义开始虚化,“起来”表示动作的开始、持续或状态、结果义;当非谓语结构“V起来”不能与助词“了”同现时,“V起来”或做状语,或做独立成分,“起来”完全虚化。  相似文献   

4.
谓词后面带上合成趋向动词“上来”、“下去”时,同时又带名词性宾语时,宾语的位置有三种,最自然的是合成趋向动词两个字中间。“上来”、“下去”,有的表示实在意义,有的意义正在虚化,有的完全虚化。表示实在意义的“上来”、“下来”有的有相互相应的用法,有的没有相互相应的用法。正在虚化和完全虚化的,一般无各自相互相应的用法。“上来”、“下去”各自在汉语中都有些习惯用法,有的可用同义异形词替代,有的没有合适的词替代。  相似文献   

5.
“得”字的本义是“获得、得到”。它在先秦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主要有 :1.作为词 ,它的意义有得到、获得。在句子中充当谓语 ,带宾语 ,词性为及物动词 ;当它表“能够、可以”义时 ,词性为助动词 ,属于一种半实半虚的词 ,在句中充当状语。 2 .作为语素 ,它表“能、能够”在语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 ,还表“适合、适应”义。这些功能和用法都是从“得到、获得”义引申而来。 3.它还可与“微、无”组成凝固结构 ;还通“贪” ,通“德”。  相似文献   

6.
“休”是个词性和词义颇为复杂的词,也是个具有典型语法化过程的词.通过对“休”意义和功能历时和共时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展现出较为清晰的语法化轨迹,虚词“休”由动词虚化而来,由其虚化轨迹的不同,出现副词和助词两种用法,并逐渐由词虚化为语素.  相似文献   

7.
以结构义理论为指导,根据辞书释义的实际情况,可归纳出"动+名"偏正式双音复合词的七种主要结构义。此类复合词的结构义是由语义结构义和语法结构义"的"组成的,其中语义结构义是指在以名词性语素为中心的语义结构中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古汉语偏义复词是一种较特殊的词汇现象,它与一般的复音词不同,虽然由两个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仅作为陪衬。偏义复词在结构形式上多数由意义相关、相反和相类语素构成。随着具体语言环境的不同,偏义复词的词义重心既可以偏向前一个语素,又可以偏向后一个语素,而往往偏向贬义语素。偏义复词的形成与词义的演变、词的双音化趋势。修辞现象,化因素等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9.
祁永敏 《天中学刊》2007,22(3):82-85
属于中原官话信蚌片的罗山方言中,“儿”字有三种功能:充当词根语素;充当儿尾;充当儿化的标记。这三种功能相互重叠,构成了多种结构形式。罗山方言中“儿”字发展演变的特点是:有的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由词根语素虚化为儿尾的阶段;有的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由儿尾演变为儿化的过程,儿化占很大的优势。这些为探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儿”字演变规律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意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而另一个语素不表意义(只起陪衬作用)的复合词。例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句的“作息”,其意义偏在“作”上,“息”不表意义,只起陪衬作用。而现代汉语“作息时间”中的“作息”表示“工作和休息”,两个语素均表意义。前者是偏义复词,后者是一般复词。“昼夜勤作息”只能译为“白  相似文献   

11.
杨波 《现代语文》2008,(6):39-40
我们对于语素“得、不”的实义用法略去不谈,而把重点放在分析他们附加在词中间虚化的、类似中缀用法的特征和来源;并对各种“得、不”放在词中不同用法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2.
“等”在现代汉语中最常见的用法是表示列举,是一个助词,它是古汉语中的动词“等”经过引申发展并进一步虚化而来。“等”的本义是“比照标准样子做出同样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引申发展出副词和名词的用法。助词“等”是由名词“等”虚化而来的,其虚化的句法条件是用在代词、名词后表示“一类人、一类事物”或用于列举,仅表其多,由于高频出现,“等”的名词词汇义逐渐磨损,语义力量逐渐减弱,变成只表“列举”的列举助词。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后套话中的"货"由表物词根语素虚化为表人的词缀语素,意义虚化,位置固定,能产性强,表示"……的人"之意,表达强烈的贬义感情色彩。在"货"由实语素演变成虚语素的过程中,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耕文化起了决定性作用,隐喻思维和语言的类推机制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说“得”     
“得”,甲骨文作,像手执贝形,表示“得到”“获得”之意,金文、小篆则在甲骨文“得”的基础上,添加“厅”符,表示是一种动作行为。(说文解字)以为是从叶寻声的形声字。在古代汉语中,“得”是个动词,主要表示“得到”“获得”,或表示情况允许,“能、能够”等词义。在现代汉语中,“得”多虚化为结构助词,有时充当一个构词的虚语素。正确把握“得”在现代汉语具体语境中的性质是很有意义的。一些中学语文教师在教授现代汉语语法时,为了方便学生区分定状补这三种句子成分,常常说:“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得…  相似文献   

15.
王玲玲  袁磊 《文教资料》2013,(32):129-131
现代汉语中的“咖”字最初只能在音译的单纯词“咖啡”中做一个没有意义的音节。随着“咖啡”被高频地运用.“咖”已经渐渐语素化,可以单独构词表示“咖啡”义,我们将它记作“咖,”。然而最近。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产生了一个和“咖”音同、形同而意义完全不同且没有联系的新语素“咖,”,它表示明星或某一类人,如“大咖”、“怪咖”。这一新的语素出现不久,但由于经常高频地出现在电视娱乐节目中,许多人已经能够接受并明白其代表的意义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首先列举“咖:”的各种新用法;同时指出“大咖”等词来源于台湾地区闽南语,是当地的媒体从普通话中借用同音词“咖”写出当地方言中的“ka”音字。然后,本文得出结论:“咖2”和“咖。”是一对同音语素,“大咖”、“怪咖”等新词是正在进入普通话过程中的社区词。这也从语言的角度反应了普通话与闽南语的密切接触。最后.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简要分析了新语素“咖”的流行模式和原因。  相似文献   

16.
语法化主要指一个普通实词逐渐失去独立性演变为语法标记的过程,其中词义和句法结构的演变是汉语实词语法化的两个基本条件.“得”在词义演变上经历了由具体动作义到抽象的实现、得逞义,再到表可能义,直至意义完全虚化等一系列过程;在句法上经历了由作谓语中心的核心动词或次要动词,到作状语的助动词,以及演化为一个结构助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南宁白话"捱"字句可以分为十六种类型。文章讨论它们的结构、意义和功能。南宁白话的"捱",有些可以译成广州话的"畀",有些则不能。其深层的区别是,广州话表被动的"畀"是由表给予的动词虚化来的,这是典型的南方方言被动式标记;而南宁白话的被动式标记"捱"是由遭受义虚化而来的,跟西南官话被动式标记同属一个类型。  相似文献   

18.
“得”在现代汉语中用法较为复杂,可以作为构词成份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可以作为动词,单独充当句子成份;还可以作为虚词,表示一定的语法关系或语法意义;更有一些用法,在语法学界还各说不一,存在着分歧。充分体现了汉语词汇在使用上的复杂性。本文意在对“得”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进行归纳,并对其中有疑问,有争议的用法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就教于广大同仁。通过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八百词》及其它有关资料,笔者看到,“得”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大约有以下几种:1.作动词,表“得到”之义,可单独充当句子成份,读作d…  相似文献   

19.
说“多少”     
“多”和“少”本常作形容词使用,经过虚化增加了表程度的副词用法。“多少”因经常成对使用而凝结成词以后,也经过虚化而增加了表程度的副词用法。在语义发展上,它们都经历了一个由具体而抽象、由实而虚过程。  相似文献   

20.
试论《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子”字后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汉》中“子”的处理根据读音分为实语素“子”和后缀两类。后缀是“子”的虚化用法。虚化“子”从共时角度来看具有层次性,从历时角度来看具有渐变性,前者反映后者,后者又是前者的根源。“子”的虚化分析建立在对83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语料统计的基础上,由现状的分析溯源到历史的产生和发展,提出考察虚化的三个标准:词义的泛化、虚化,结构的固定化和语音的弱化。共时研究和历时考察的目的是对辞书编撰中“子尾”词的释义和分类处理提供规范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