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耿玉俊 《考试周刊》2011,(36):63-6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纵观文学史,大凡国内外著名的作家除了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以外,都会阅读大量的书籍。因此,他们学富五车,文思敏捷,作品层出不穷,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谈到他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说过,他如果没有系统地学习文学知识,是不可能写出那样的作品的。他还特别提到在开始创作之前,用了八个月的时间,专心致志地读了《战争与和平》等世界名著。我国伟大诗人杜甫用最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从古到今,人们已经意识到了只有在读中探写,读写拧为一体,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如何通过读写演练,使得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享的一道精神美餐呢?我有幸参加了“循序渐进,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下面谈谈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阅读训练与写作训练是两种不同的训练,各有规律。读,是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重在理解能力的培养;写,则是有了思想内容以后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重在表达能力的培养。但是读与写都与语言文字有关,都需要经过思维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叶圣陶老先生谈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则是‘倾吐’。”两者是多么密切!一般说,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也就相应提高。所以,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能获得阅读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思想认识方面的基本观点,以  相似文献   

3.
王彩萍 《海南教育》2014,(24):86-87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的确,一个人的写作水平体现了他的知识储备、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能力。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阅读三境     
何涛 《现代语文》2006,(4):106-107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借论词而论到人生活动的三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在《学小言》中,他把这三种境界称为“三种阶级”,并言“未有未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学亦然。”此三种境界,是王国维对成功必经阶段的凝练概括,不仅适用于创作活动,也可看作是阅读活动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中写道:“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叶圣陶先生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相似文献   

6.
张志公先生说过,我们的下一代普遍需要的是那种“出口成章”的口头表达能力.那种“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阅读能力,那种“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也有明确的要求。但是长期以来,阅读与写作教学仍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本文依托《“五部曲”作文教学法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对如何以阅读推动写作进行了一些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写作e计划     
一、让我们勇敢尝试吧2002年8月8日,新加坡教育部教育科技署和英华中学联合推出《天马行空》创意写作网站。新加坡环境发展部长林瑞生主持发布仪式时表示,从学习华文来说,我们不可以只要求学生死背硬记。虽然靠死背和硬记,也可以考到好成绩,但无法欣赏华文作品,没能力写出一篇合宜的文章,这是不够的。他希望《天马行空》网站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林部长的谈话指出了阅读和写作的重要。事实上我们的华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从没忽视“读”和“写”的训练;然而一些学生在阅读理解以及写作时仍然面对重重困难。原因当然…  相似文献   

8.
现代文阅读题除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外 ,另一种开放性试题逐渐在中考中使用 ,即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这类试题大多以片断作文的形式出现 ,要求考生联系现实生活写作。其中 ,以议论、说明、描写类居多。一、议论类议论类片断写作 ,大多要求考生能联系生活实际 ,从生活出发 ,进而阐明自己的观点。1 .依据题干所给的话题写作例如 ,2 0 0 1年上海市中考第 1 5题 :第⑥段中写道 :“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 ,经济的落后和交通的闭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贫困 ,却也使这些地方保留了一些久远时代的艺术品种 ,成为珍贵的‘活化石’……”这段文字中的“…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在《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中有过这样的描述:“以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什么《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做得不好,又读,又做,他却决不说坏处在哪里,作文要怎样,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但偶然之间,也会不知怎么一来……真是‘偶然之间’而且‘不知怎么一来’,……卷子上的文章,居然被涂改得少下去,留下的,而且有密圈的处所多起来了。……到这时候,即可以算作‘通’”。文章虽另有所贬,但鲁迅先生的这段话倒是把旧时的写作教学方式概括出来了。旧时文人不能写文…  相似文献   

10.
滕剑锋 《文教资料》2013,(4):51-52,56
《汉语写作》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有难度的课程,其教学对于教师而言,有一定的挑战性。在汉语写作教学中.面对常见的一些问题,有以下应对策略:一是处理好生活与写作的关系;二是处理好“说”与“写”的关系;三是处理好他类写作经验与汉语写作的关系;四是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黄昌龙 《学语文》2022,(6):28-32
<正>教学目标:能够结合文本及创作背景解释本文作为新闻特写所运用的核心写作规则。任务分析:1.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某种文体而言,我们期盼学生习得的语文核心素养尤其是关键能力至少包括该文体的核心写作规则(即文体特征)。这种文体核心写作规则的习得,最有利于阅读与写作的融合,比如可以将在阅读某种文体的课文中习得的核心写作规则,运用于某种情境中该文体的写作。课文《别了,不列颠尼亚》现见于统编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属于新闻特写。新闻特写的核心写作规则主要是“有‘镜头感’‘透视感’与‘现场感’”。这篇课文较为典范地运用了新闻特写这一核心写作规则,故本教学设计侧重指导学生从“怎么写”的角度研究课文是如何具体运用这一核心写作规则的。  相似文献   

12.
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对于推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以及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到《朝花夕拾》,教师可以从“关注‘序言’,感知创作目的过程,奠定阅读基础”“基于‘人物’,教会学生整体关联,理清阅读脉络”“设置‘悬念’,培养学生质疑思维,活化阅读思维”“阅读‘延伸’,深化学生文本感悟,提升阅读成效”四个方面展开整本书教学,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浅谈阅读心理四川杨光寅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完整的训练形式。尽管叶老将二者同时提出,但我们不难看...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上写道:“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阅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大文豪苏轼曾说过:“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书读得多,知识才能丰富广博,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文采横溢。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一体两面,互相促进、彼此影响。然而,传统的授课模式影响了教师对阅读和写作的理解,导致教学过程单调死板,缺乏创新性。因此,拟对高中语文群文阅读与微写作的对接策略展开论述,主要从“采取‘群篇’教学,强化写作思维”“采取‘群段’教学,重组课内文章”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促进读写融合。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与写作教学的高效结合例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材分析和设想:《廉颇蔺相如列传》是苏教版《史记》选读“摩形传神,千载如生”里面一篇,故事性很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大,文本难度也不大,另外针对学生写作素材缺少的现象,我在备课时想到了放手学生阅读和写作素材积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开放式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7.
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与写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这很好地阐释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审查通过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在《说明》中首次将教材的结构分为“阅读”与“写作”两大块并以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确线索简明,序列清晰,但不少老师觉得二者编排相对独立,缺乏必然的联系与照应。“阅读”中的文章难以或根本不能给学生的写作提供借鉴和范例。如第一册第一单元,“阅读”是诗歌,而“写作”是“感受与思考”,第三册第四单元的“写作”是诗歌,可“阅读”却是散文。此外,“阅读”中的序言文体并未在“写作”中提出相应的训练要求,“写作”中的科幻小说等,在“阅读”中也找不到踪影。对此种种情形…  相似文献   

19.
许多青年教师都喜欢阅读,因为阅读能积累知识,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不仅如此,阅读还能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这一点似乎还没有成为大家的共识。有一位年轻的学员,走上教育岗位后很想在教研方面出成果,学写了一些教学方面的文章,但收效甚微。我告诉他要多阅读、多思考。他说:“我很重视读书,每次进城都必去新华书店,购买了不少教学方面的书。另外,教育、教学刊物也订得不少,然而自己的写作水平并没有明显的提高。”我以为,他读书虽然不少,却写不出较好的教研文章,究其原因是没有把握好阅读的方法和要领,没有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笔者20多年的写作实践可以证实一点:认真阅读、善于思考,并与写作有机结合,这是通向写作成功的主渠道。这里我把自己以阅读促写作的心得体会,介绍给广大的青年教师,若能对你们的写作起到一点借鉴作用,笔者就心满意足了。  相似文献   

20.
新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从理性认识的角度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从感性认识的角度来讲,提高学生阅读课文的能力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下面就自己为探究其“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