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大型新闻评论性栏目,其栏目定位为“社会性,故事性,调查性”,属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在中央电视台众多栏目中。《新闻调查》节目中记者的采访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调查者辛辣  相似文献   

2.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十年发展论坛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令顺 《现代传播》2006,(3):134-136
2006年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开播十周年,5月17—19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评论节目研究委员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相关院系协办,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评论部承办的“《新闻调查》十年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共有来自全国新闻界、学术界的200多人参加了此次论坛。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罗明、副总编辑孙冰川及新闻中心和新闻评论部的部分领导出席了论坛的开幕式。一、《新闻调查》的意义和启示《新闻调查》自1996年5月17日开播以来,已经制作播出了460多期节目。十年来,栏目一直坚守…  相似文献   

3.
杨文萌 《新闻知识》2007,(2):13-16,79
一、风生水起的电视民生新闻国内电视理论界人士认为,从1958年我国电视事业的开端到现在的40余年中,中国的电视新闻改革经历了三次浪潮。1978年中央电视台开播《新闻联播》,开辟了“时政新闻”的先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央电视台创办新闻杂志栏目《东方时空》、开播《焦点访谈》、推出《新闻调查》,一系列的新生栏目让新闻有了故事,有了深度。中国电视新闻的这两次改革浪潮都是由中国最大的媒体中央电视台发起和推波助澜的,而进入新世纪后,电视新闻改革掀起第三次浪潮的始作俑者则是地方电视台。2001年是新旧纪元之交,当年一个标志性的新闻事…  相似文献   

4.
陈媛媛 《记者摇篮》2005,(3):49-49,34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大型新闻评论栏目.其栏目定位为“社会性,故事性,调查性”,属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在中央电视台众多栏目中,《新闻调查》是首个标榜以记者的调查行为和采访活动来完成节目的栏目。《新闻调查》节目中记者的采访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调查者辛辣尖锐。又张弛有度的提问成为该栏目的特色和标志。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大型新闻评论性栏目,其栏目定位为“社会性,故事性,调查性”,属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在中央电视台众多栏目中,《新闻调查》是首个标榜以记者的调查行为和采访活动来完成节目的栏目。《新闻调查》节目中记者的采访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调查者辛辣尖锐,又张弛有度的提问成为该栏目的特色和标志,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报纸与电视的新闻联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99年初开始,羊城晚报新闻采编中心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社会经纬》等栏目推出新闻联动,这是国内不同媒体间的跨时间跨地域新闻联动的一次尝试。2000年后羊城晚报要闻部又与湖南卫视新闻中心《今日谈》《今日报道》等栏目进行新闻联动。那么丰城晚报作为一个有全国影响的面向全国发行的纸质媒体是如何与异地的电视媒体进行新闻联动的?它为什么要与电视媒体进行新闻联动?这种新闻联动对于未来媒体的发展又具有哪些意义?新闻怎样联动以羊城晚报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和湖南卫视《今日谈》栏目的新闻联动为例…  相似文献   

7.
从80年代初开始,随着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上海电视台《新闻透视》、浙江电视台《新闻纪事》、山西电视台《记者新观察》等一系列追踪社会热点、展开新闻背景、阐释事件因果的深度报道专栏的相继开设,电视评论这一全新的节目样式在国内电视界雏型初成,中国的电视新闻开始了干预生活、引导舆论的崭新之旅。从1993年到1996年,中央电视台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先后推出了三档新闻评论性节目:《焦点时刻》、《焦点访谈》和优新闻调查》,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称之为“加强新闻评论的三大步”。这无疑是中国电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三大…  相似文献   

8.
孙玉胜 《传媒》2020,(2):15-16
2019年11月21日,在东京召开的亚广联大会上,我在致辞的时候问四百多名会议代表,今天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为什么?场下鸦雀无声,没人知晓。我告诉大家,今天是世界电视日,会场立即响起掌声。鉴于电视的巨大传播力和影响力,1996年,当年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的11月21日为世界电视日。巧合的是,正是那一年,我们继创办《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之后,又创办了《新闻调查》《实话实说》。中央电视台的第一轮新闻改革由此进入黄金时期。更巧合的是,鉴于互联网的影响,也是那一年,中央电视台开始创办自己的官方网站,2000年我负责将其公司化运作,并向网络媒体转型。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中央电视台著名栏目《新闻调查》开播十周年。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纪念活动,《新闻调查》的新老人物欢聚一起,对十年的电视新闻调查之路作了一次追忆和清理。在这十年的关节点上,关于《新闻调查》,我们可能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思考,但最需要思考的是:《新闻调查》给中国电视新闻带来了什么?它的意义究竟何在?我们为什么需要《新闻调查》?《新闻调查》将如何走下去?把这些问题考虑清楚了,不但对《新闻调查》的未来发展有利。对中国电视调查报道的前程,也就可能有了方向感。  相似文献   

10.
米华 《青年记者》2016,(36):89-90
精确新闻学,是“运用数学语言来报道、分析新闻事件的一种新闻报道”.在西方,精确新闻学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1973年菲利普·梅耶的《精确新闻学——一种社会科学报道的理论》出版,标志着精确新闻学的定型.它在中国的发展,是伴随着上世纪90年代新闻改革的深入而发展起来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中国青年报》的“调查·观察”、《北京青年报》的“精确新闻”栏目、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栏目等.  相似文献   

11.
曹丹 《视听界》2006,(5):80-82
1996年5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开播,被誉为中国电视媒体回归新闻本位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之一。《新闻调查》作为中国电视新闻界标志性的调查性报道栏目迄今已走过十年的历程。其节目题材的选择以及报道结构的编排,均体现了有力的议程设置。笔者以近一年来(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新闻调查》栏目所播出的45期节目①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在题材选择、感情基调及报道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议程设置所体现出的特色,进而为当下中国电视调查性报道建构理性、深入、建设性的品性提供参照。一、题材选择:关注民生“揭黑”曝光类题材通常被认为是调…  相似文献   

12.
在中央电视台的网站上有一张《新闻调查》栏目组的“全家福”,照片上人人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可是他们手中写有“2005坚持就是胜利”的横幅却增加了些许凝重。从中不难看出,制作新闻调查性节目背后的艰辛,而正是他们对于信念的坚守,构建了《新闻调查》特有的媒介品质。为客观原  相似文献   

13.
李鸿谷 《青年记者》2006,(15):49-51
“亮出你的额头来!”进入北京羊坊店西路,那个被央视新闻评论部称为南院的三楼《新闻调查》办公室,在这里呆了有些年头的“老人”庄永志望着柴静,直截了当地说:能不能变变你的发型?这是柴静《新闻调查》生涯的第一天。“非典”来了柴静进入《新闻调查》的第一天,制片人张洁在权  相似文献   

14.
进入90年代后,随着中央电视台新闻杂志类节目《东方时空》的开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开始为业内人士所关注。《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栏目的陆续出台,以及午间新闻、新闻联播、晚间新闻的改革、改版,更使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成为人们争相使用的体裁。时下,深度报道(In-Depth Reporting)是新闻业务研究热门的话题之一。深度报道应“深”在哪?怎样才能“深”下去?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发掘“事实”的深度。二、“问题意识”是引向深度的思维方式。三、建立事实的背景。  相似文献   

15.
生命的探寻     
前不久,由中央电视台选送的电视作品《生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时名为《第二次生命》)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从亚广联作品评选委员会那里捧回了一座金灿灿的奖怀——亚广联纪实类电视作品特别奖。这是中国电视新闻工作者近年内继《沙与海》、《最后的山神》、《龙脊》等电视片之后,再度在国际电视节目评比中蟾宫折桂,从而成为中国电视事业和电视人争光的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16.
舆论监督与西方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1998年,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再度成为热门话题。是年8月,朱镕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为《焦点访谈》的编辑记者写下了几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总理对媒介舆论监督的鼓励在新闻界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此后,新闻揭露贪污腐败等现象的批评力度又有所增大。同时,许多报纸借助对《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及其他新闻评论类电视节目的文字报道,既扩大了电视的影响,又增加了报纸的号召力,这种现象被称为媒介的“新闻联动”。尽管《焦点访谈》类栏目涉及的话题范围较广,但它最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继“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之后推出的一个以记者的调查采访为主要形式,对社会普遍关注的事件或现象进行多侧面、多角度、深层次剖析的电视深度报道节目。经过7年发展,“新闻调查”已经成为倍受观众欢迎的名牌栏目。在央视新闻频道开播,新闻节目不断创新的情况下,“新闻调查”的节目形态成了电视深度报道节目发展的一个重要借鉴。 运用调查方式推进深度报道 “新闻调查”的成功,就是在关注“正在发生的历史”和“新闻背后  相似文献   

18.
李慧 《中国广播》2007,(12):58-58
11月3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广播联盟(简称亚广联)第44届大会颁奖会上,中国共有5个节目获得本届亚广联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创作的少儿节目《倾听自然》获“青少节目奖”、中央台选送的新闻特写《生死抉择十六秒》、广播剧《余香》分别获“新闻节目特别推荐”和“广播剧特别推荐”;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逐渐深入和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中央电视台1993年实现新闻滚动播出,开播《东方时空》,1994年开办《焦点访谈》、《晚间新闻》,1995年开办《新闻30分》,1996年开办《新闻调查》、《实话实说》。上海东方电视台自1993年开播,在全国首先推出了滚动播出新闻的方式,1995年推出《百姓话题》、《东方广角》等栏目,1998年推出早间新闻栏目,形成了包括《东视早新闻》、《东视午间新闻》、《东视财经》、《东视新闻》、《东视夜新闻》等在内的更加完善的“滚动体系”。其它各地方台也纷纷视新闻节目为龙头,各具特色的节目如雨后春笋般竞相出场。它们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中国电视人的观念变革,也使我国的新闻传播业在90年代的今天显露出了全新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0.
最近,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黄金时间,一部长达40多分钟的电视片《最后的山神》与观众见面了,看过此片的人大多会翘起大拇指:“真是一部好片子!”它是由中央电视台孙曾田编导,刚刚在国际上获得亚广联电视大奖的电视纪录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