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知识创新的原理和路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创新研究大致经历了创新理论的引入、技术与制度创新研究、创新系统与广义创新研究三个阶段。知识创新是创新的一种形式,是第三阶段的一个热门话题。知识创新是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发明、创造或应用某种新知识,引入知识要素和知识载体的一种新组合以及新组合的首次应用;它包括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知识创造和新知识首次应用4种表现形态,它有6条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个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构成个人知识系统。在这个前提下,知识创新的过程和耗散结构理论所描述的系统演化过程相符合,这为我们用耗散结构理论来研究知识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远离平衡态,非线性机制、开放系统和涨落构成知识创新的条件。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创造知识创新的条件,用提问代替直接灌输,鼓励中小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适当的调节和引导。  相似文献   

3.
都市圈创新系统的知识管理模式必然区别于区域创新系统.研究都市圈创新系统中知识管理的相应规律和演化路径可以对都市圈创新行为、创新能力进行全新梳理和解释提供理论支持和分析框架.在界定都市圈创新系统知识管理机制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知识管理机制模型,剖析了知识创新机制、知识传播机制和知识扩散机制等三大机制的内涵.研究表明,知识创新机制是知识形成的螺旋型累积结构,知识传播机制可以优化知识共享和知识学习的效果,知识扩散机制服务于知识交易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董伟  颜泽贤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0):227-229
运用系统科学有关"涌现"的理论,分析了以国家创新系统为代表的知识创新涌现的性质、不变序、宏观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特征及环境作用、元素间非线性相互作用和内部模式等产生机理;最后简要分析了对知识创新管理工作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分析了知识创新驱动力在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中体现出协同学的系统演化的不稳定性、序参量特性和势函数特性.通过研究企业知识创新驱动力的演化规律,全面地了解其作用机理和深层含义,并解释了在知识创新驱动下的战略认知过程和企业家精神的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关于国家创新体系构成的不同观点,提出该体系应由“知识创新系统”(或“科学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制度创新系统”三部分构成;并分析了高校在知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因 此应成为“知识创新系统”的第一执行主体;科学院则应进行体制改革,应当还原为科学界最高荣誉和国家科技咨询机构,其绝大部分研究实体应当改制并与之脱离。  相似文献   

7.
徐可  张慧颖 《情报杂志》2012,(9):131-135
以Web of Science收录的国外文献作为数据采集的样本,运用分析工具CiteSpace ,采用最新可视化技术与科学计量学方法,绘制知识管理与创新关系研究的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和关键词共现与时区知识图谱.图谱明晰了两者之间关系研究的脉络轨迹进程和演化趋势走向.首先,创新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为知识管理与创新关系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其次,知识管理理论为创新领域研究搭建了崭新的切入平台;第三,企业绩效和技术创新是研究领域中的热点;最后,知识创新在相关研究中的作用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8.
面向企业知识创新的知识管理理论、方法与技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知识经济对企业知识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为企业进行知识创新提供了必要条件和发展契机。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精髓,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知识管理、知识评价和知识交流三者相互独立而又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了现代企业内部知识交流、学习和创新的基本框架。其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研究是当代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合作与分享的创新知识管理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阐述了合作创新的一般特点以及知识分享的内涵和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创新过程中知识分享与合作的动因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野中郁次郎提出的转换支持(CS)工具原理、行为反应触发(ART)系统原理,修正了问题研究分析系统(PRA)原理,然后利用这些原理构建了基于分享与合作的创新知识管理系统的概念模型,描述了知识在系统相关模块中的流动情况,阐述了该系统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最后,提出了几点系统实施的要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知识网络平台的协同知识创新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协同知识创新系统,是辅助知识网络成员实现知识的获取、存储和创新的虚拟知识网络环境。针对该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定性研究阶段的现状,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分类技术及智能协作技术,对协同知识创新系统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设计了知识网络平台体系结构,构建了基于知识网络的协同知识创新系统体系架构,并依此设计了协同知识创新系统的虚拟知识网络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