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2013年是中国近代音乐先驱青主诞辰120周年早年青主受进步思想的影响,毅然参加了辛亥革命.留德期间,青主在音乐作曲理论、钢琴、小提琴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学习.青主出版的《乐话》和《音乐通论》是中国最早的音乐美学论著,其中的美学观点至今影响着后人他创作的32首艺术歌曲和60余篇音乐文章开启了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之先河;青主从艺术角度最早选择出版了德国舒伯特、舒曼等作曲家的艺术歌曲,并精心配译了中文唱词;他称席勒的诗和贝多芬的音乐是有着“伟大思想的诗”和具有“最伟大的思想”的音乐.青主《乐话》中小提琴和钢琴理论至今对教学都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音乐课是现在全国的中小学(包括师范学校)统一开设的基本课程之一。音乐课是从什么时间起,由当时的中央政府规定为新式学校中所开设的课程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之《音乐·舞蹈》卷“学堂乐歌”条中是这样说的:“1900年‘庚子事变’后,清政府被迫于1902年颁布学堂章程,对乐歌课开设予以认可。”也就是说,清政府颁布学堂章程,认可在新式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当时叫“乐歌”课)的时间是在1902年。同卷的“中国近现代音乐”条又说:“1903年清政府对在新学堂中设置乐歌予…  相似文献   

3.
略论近代中国的妇女报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办《女学报》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百日维新”开始。当时,维新运动的新思潮也激励了一部分爱国的知识妇女,她们在维新派人物的支持和参与下,在上海创立了中国女学会。该会办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在上海创办了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女学堂;第二件便是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妇女报纸一一女学报)。(女学报》是女学会的机关报。在倡仪创设女学堂的过程中,有人提出:“学堂中宜设报馆一区”,通过报纸扩大女学堂的影响,可以说“女学报”是女学堂的校报(1)。女学堂开学后,1898年7月24日,《女学报》正…  相似文献   

4.
1862年建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最早的一所官办的新学堂。1886年在福州建立的船政学堂是中国最早的一所实业学校。洋务派开设的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的机械学校是中国最早的专业技术学校。  相似文献   

5.
[李叔同](1880—1942)五四时期音乐教育家,学堂乐歌的选曲填词音乐家。浙江平湖人。1905年至1910年间留学日本,习西洋绘画,旁功音乐。1906年创办的《音乐小杂志》,是在东京编印,寄至国内发行的刊物。只出过一期,是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回国后,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绘画,音乐教员。工诗词、擅长书画篆刻,作有歌曲《春逝》、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早期音乐教育家李叔同先生,一九○六年独立创办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小杂志)。他在这个刊物上最早向中国的读者介绍了外国音乐家。当时将贝多芬译为「比独芬」。后来外国音乐家的译名出入甚大,五花八门,很多青少年看了不知所云。为了使外国音乐家的译名规范化,特别是青少年学习音乐的方便,现将外国音乐家译名对照如下。(按:最后一个译名为通用名)。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编撰活动之最周恩来最早创办的刊物是1914年10月创办的《敬业》。最早署名“飞飞”发表的文章是在《敬业》1914年10月1期上。最早署名“飞”发表的文章刊登在1916年9月4日36期的《校风》上。‘周恩来最早翻译的美国人的文章是《医学与中国之关...  相似文献   

8.
我国北宋科学家沈括,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学家。字存中,浙江钱塘人。据《宋史·沈括传》所载,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论著”。他音乐有很深的造诣,除撰写有专论《乐论》一卷、《乐器图》一卷、《三乐谱》一卷、《乐律》一卷外,还著有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梦溪笔谈》。但是,颇为遗憾的是,上述音乐专论皆已失传。好在《梦溪笔谈》中,尚有他关于音乐论述的记载,其中反映出了他的音乐思想和在音乐学上的贡献,显示出沈括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地位非常之重要。沈括音乐学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9.
上海作为近代中日中西文化交汇的前沿和中心,在女子教育方面也得风气之先,在19世纪未和20世纪初,先后由国人创办了各种类型的近代中国最早的女子学校。1898年创立的中国女学堂,是国人创办的近代中国第一所普通女子学校。中国女学堂初名“桂墅里女学会书塾”,在向清政府申请刻制学堂公章时正式定名“中国女学堂”。  相似文献   

10.
一个中国人,毫无凭藉地远在异乡,在“而立”之年,开始从头学习音乐,以实现自己“音乐救国”的理想,这是何等的决心和毅力!他,就是中国第一个获得音乐博士学位的学者——王光祈先生。自一九二二年踏上学习音乐的路程以后,他发奋苦读,学习了钢琴,小提琴和各科音乐知识;为了学习和著译,他还攻下了德、英、法、拉丁四门外语,除音乐的著译外,尚有近代中国外交史料数十种成果。王光祈在德国柏林大学研究的课题——民族音乐学与音乐社会学,在当时德国也还是很少有人问津的新兴  相似文献   

11.
张美玲子 《教育》2011,(9):39-40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一是所“百年老校”,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1895年,著名的诗人、文史学家,被誉为清末“江苏五才子”之一的周家禄回乡兴教办学。据《南通地方自治十九年之成绩》一文记载:“通有小学始于清光绪二十八年,周家禄、刘桂馨等所设之川港白华学塾……依官学堂例,国文、外国文并授兼课历史、地理、算术、图画、体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成为中国人在南通创办的第一所小学,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音乐系前身是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于1993年创办的艺术系音乐专业,2003年更为现名。音乐系先后开设过音乐教育、音乐学等本、专科专业,目前有在校生240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音乐系前身是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于1993年创办的艺术系音乐专业,2003年更为现名。音乐系先后开设过音乐教育、音乐学等本、专科专业,目前有在校生240人。  相似文献   

14.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5):F0002-F0002
韩山师范学院是广东省最早设立音乐学(师范)专业的高校之一。音乐系创办于1993年,2001招生音乐学本科专业,2004年增设钢琴调律方向,2011年招生音乐表演专业。构建“平台+模块”的专业教学体系,分设“声乐表演与教学”、“钢琴表演与教学”、“器乐表演与教学”、“舞蹈表演与教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五个培养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今天的生活中,人们谈起“自强不息”时有点不理解,尤其是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些人认为自己的命运难以把握,甚至宿命论在抬头。怎样认识“自强不息”,这对青年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名人,他给我们树立了“自强不息”的人生典范——贝多芬。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算得上是命运的宠儿,但他为什么还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呢?贝多芬具有出色的天资,从四岁起就开始学习演奏乐器,是位声乐“神童”。可是1796年,年仅二十岁就开始感到听觉衰退。1802年,在被确诊为当时无法医治的神经性耳聋后,他甚至写下了遗书。因为对于专门从事音乐的人,丧失了听觉就意味着毁灭!但是,贝多芬没有向“命运”低头,他以顽强的意志奋力拼搏。他一生的创作恰恰都产生于耳聋以后,1803——1813年是他创作的高峰。这期间,他完成了《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以及歌剧《费德里奥》等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些作品每一个乐章都是他自强不息的凯歌。1816年,贝多芬完全失去了听觉,从此他只能借助写字与人交谈了。人们都以为他是个不幸的无声世界中的“可怜虫”,谁能想到的是,在他的胸中,在他的笔下,却激荡着最雄伟,最奇妙的旋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中国新文化史上留下过深深痕迹的王光祈,作为五四运动时期有相当影响的进步的社会活动家和留德之后最早在欧洲荣获博士学位的中国音乐学家之一,中国近现代音乐学的先驱者和肇基人,在被漠视,冷落了多年之后,正越来越受到国内史学界和音乐界的关注。他  相似文献   

17.
古堡、沈骏同志在《辛亥革命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华中师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五期)一文中说:一九○六年朱执信在《德意志革命家小传》中,“所摘译的《宣言》中十大纲领,是《宣言》在中国最早的节译本。”就笔者所接触的材料看,朱执信摘译的十大纲领,并不是《宣言》在中国最早的节译本.在朱执信之前,一九○三年二月,由香港人冯铳如在上海开设的广智书局,出版了日本福井准造著,赵必振译的《近世社会主义》一书.该书的第二编的第一章是“加陆马陆科斯及其主义”,介绍了卡尔·马克思的生平与学说.第二章是“国际的劳动同盟”,介绍了工人  相似文献   

18.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作为“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与苦难命运作斗争的代表,他同样令人崇敬。本文通过“客人”拜访失聪后的贝多芬,真实地展现了贝多芬作为一代音乐巨人,在遭遇不幸时内心的痛苦和与不幸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意志。  相似文献   

19.
世界著名音乐大师,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克·冯·贝多芬,终生没有结过婚,却有一个“永恒的爱人”。这个爱人赋予了他很多的创作激情。贝多芬爱过多少姑娘?笔者没有统计过。但据贝多芬自己说,他一般恋爱时间都很短,大都没有超过7个月,但泰丽莎却是个例外。1792年11月,刚刚22岁的贝多芬离开了故乡,移居到音乐之都维也纳,并终生在这里定居,从事音乐教学、演出和创作。现在给我们留下的《悲怆奏鸣曲》、《第一交响曲》、《七重奏》就是他早期的著名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流露了他对自由的无限渴望,对爱情的深深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演出中,贝多芬结识了一位贵族青年法郎梭阿伯爵。法郎棱阿也热爱音乐,常常向贝多芬指教,两人交往甚密,友谊日深。那时贝多芬正和法郎梭阿的表妹,17岁的朱丽叶塔打得火热,贝多芬表示不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国近现代的新歌曲创作,发端于1898年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当时,在废除科举的热潮中建立起来的新式学堂开设了唱歌课,学堂乐歌应运而生,但绝大部分是音乐教师采用日本或西洋的歌词填词而成。只有少数几首词曲是新作。“五四”时期,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肖友梅、赵元任等人创作了一些艺术歌曲,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要求,在艺术上也有一些新的创造。1920年,当肖友梅的艺术歌曲《问》,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