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既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精深的业务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又要有崇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优良的政治品格,还要熟悉自己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脉络。这就要求他们注意理论联系实践.学会用自己的崇高理想、科学信念启发学生,用自已的良好品质、人格力量感染学生,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善”教育人,以“美”吸引人.  相似文献   

2.
“让人成为更完整的人”是对“为什么要当大学教师”的最佳回答.作为大学教师使命的这一最佳答案,它意味着要通过大学教师“教授知识并赋予学生知识理智、启蒙学生并引导学生获得德性、教导学生热爱生活并成为深入生活的人、塑造学生人格让学生成为有公民人格的人、影响学生并通过学生影响未来”五个方面的具体使命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人的发展,其本质是人的个性的发展.就是“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的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相似文献   

4.
长期的个性箝制,窒息了学生的母语感悟和文学才情。学生从作文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从“统一说话”滑向“双重人格”。作文教学要从本质上厘清“人”与“文”的关系,使“人”融入“文”,“文”又高扬着“人”;要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和人格,真正建构以人为本,“人”、“文”合壁的作文机制。  相似文献   

5.
为人师表的职业。决定教师的共同心理特点.即:自尊心非常强。要“面子”。要荣誉,要人格.要人生价值;要“面子”。就是自重自尊心理的反映。自尊心理可以激励教师把“做主人,当能人,成强人,育新人;鼓干劲,争上游.创一流,站排头”的口号变为行动.我校的具体做法是:强化教师的考核机制。对教师考核评价的结果.要按不同的小列分类排队拉开档次,让每  相似文献   

6.
《广西教育》2006,(1B):19-19
吴晓林在《教师博览》2005年第10期上撰文认为.“师道”.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道之“尊”.一是尊重学生.二是尊重家长,三是尊最自已。所谓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教育过程中.如果不把学生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尊严、有为人权利的人来看待.而是损害或践踏他们为人的尊严和权利,就会对学生人的发展和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7.
作为教师,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人格修养的培养。高尔基说:“最伟大的事业是在世界上做一个人”。做一个人,意味着正直无欺,真实无伪,傲然挺立于人世间。人格就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良好的人格,是个体自我发展,事业有成的需要,也是现代化实践和时代的精神呼唤。爱因斯坦对人格有过高度赞美的话语: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只有全人才能创造出高尚和卓越的东西。”而他的人格力量和品质正如法国物理学家朗之万所言:“深刻地进入了人类思想基本概念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是要以构建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新过程,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学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学生要从以前的“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成“主动地探究式学习”.老师要把过去学生单纯记忆和重复做题训练的负担减掉;而要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实践活动、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多动手.多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本人在课堂上有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9.
道德教育因塑造受教育者健全完满的道德人格而在教育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曾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完善、发展全面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道德是“人之根基”、“立人之本”,而道德教育则是为了立学生之美好德性.奠学生之人性基石,使之成为有德之人,成为“好人”。  相似文献   

10.
道德教育因塑造受教育者健全完满的道德人格而在教育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曾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完善、发展全面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道德是“人之根基”、“立人之本”,而道德教育则是为了立学生之美好德性.奠学生之人性基石,使之成为有德之人,成为“好人”。  相似文献   

11.
一、新课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理念要求1.重视“人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通过对文质兼美的文章的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和谐的发展。”其中“促进学生和谐的发展”是最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人是教育的中心.但教育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使人有知识,虽然我们也知道“空无一物的袋子是竖不起来的”。德国教育思想家斯普朗格告诉我们,如果教育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那么培养出的人“有悟性,却没有灵魂:有知识,却没有精神;有活动,却没有道德欲望”。这样的人是没有生命活力的人,所以.他强调“教育绝非单纯的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因为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相似文献   

13.
程印贵 《师道》2004,(4):16-16
马克思曾经说过:“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并明确指出:“每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发展自己的才能。”要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革,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必须立足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必须立足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因为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4.
刘永凤 《今日教育》2007,(7S):33-33
“一撇一捺互支撑.一灵一肉相两成,一情一理为双翼,一言一行赖悟功。”这是著名特级教师赵谦祥先生对大写的“人”作的诗化诠释。它告诉我们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培养一个大写的“人”.一个灵与肉协调、情与理均衡、言与行统一的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教会学生做人,构建人的灵魂一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5.
胡欣 《吉林教育》2006,(9):49-49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过分重视技巧的传授和应试的研究,忽视了作文的主题——人在写作中的作用。因而研究“人”、“文”关系,从“人”、“文”的角度审视并改变作文教学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做人是作文的基础,人格的高下直接影响文章品位的高下。这要求我们要教学生“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作文”,讲求提高人格修养和思想认识并以真实为基础来写作。文学是人的生命需要和生活需要。写作是表达这种欲望和冲动的普遍形式之一,是人心灵的一种最真挚的内在体验。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写作的主动性和和主体性,要有感而发,“我手写我心”,要有生活气息。学生作为“人”的主体性、主动性、个体性不能在文中得以体现,文章必然因之而失色;学生在文章中虚假成风,不仅会对写作产生厌倦感,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虚伪的性格。所以我们呼唤“自由作文”、“个性作文”。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相似文献   

16.
庄子的狂狷人格归结为对个体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的追求。只有纯任自然、心无毁誉、主宰万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才会身无所累.达到人格自由的境界。要达到真正的自由境界,必须实现两种超越:一是超越外物.摆脱束缚,恢复自然的人性;二是超越生命,悟透生死,进入达观的精神境界。实现超越,必须通过悟“道”来完成。悟道,即内心对道的体悟.方式就是“心斋”与“坐忘”。  相似文献   

17.
语文与人格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对“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明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那么,语文教学就应该充分发挥语文的优势,加强对学生人格教育的力度,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使青少年成长为既有真才实学.  相似文献   

18.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教师光照学生心灵的阳光应该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带来的爱的暖意和人格的光辉。  相似文献   

19.
办学宗旨:尊重人——秉承“教育必须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的理念,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尊重学生的差异。重视“情感交流”在教育中的作用,全力营建民主、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充满竞争,有成功,有失败;人生充满挑战,有机遇.有挫折。一帆风顺、事业成功是人人向往、令人骄傲的。但面对挫折,面对失败.我们是正视它.迎接它.勇敢地与之作战,还是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自甘沉沦?我们的青年学生.如果缺乏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缺乏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力量.又缺乏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在困难面前一蹶不振.甚至陷入错误的泥沼而难以自拔。常言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失足成千古恨”就是这个道理。著名的文学家柳青说过:“人生紧要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在人年轻的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