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通过自建语料库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探究日语中表示因果关系的「Pカラ、Q」「Pノデ、Q」与汉语中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式"因为P,所以Q""P,所以Q""因为P,Q""P,Q"的对应关系和对译模式。结论为两个日语句式都是译成无标形式的倾向最强;两个日语句式在翻译倾向最弱的句式上倾向不同,「Pカラ、Q」句式为后空标形式,「Pノデ、Q」句式为全标形式。  相似文献   

2.
张莹 《时代教育》2012,(7):194-195
日语和汉语都有表示做某事很难的表达方式。本文选用最常用的两个表示困难的接续词「~にくい」和「~づらい」进行比较。这两个词在意义和用法上既有相同点,又有很多不同点,所以其汉译也存在相同点和不同点。然而由于汉语中常用"难""难以"来表达困难,所以这两个词在译为汉语后其不同点往往会消失。本文以「~にくい」和「~づらい」这两个词为对象,研究日语中的困难表现及其中文译文。本论文首先分别分析了这两个词的意义、用法和汉译;然后进行比较并对「~にくい」和「~づらい」这两个词及其汉译的异同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在构句中,「見過ごす」常以自身否定的形式构句,或与「ことができない」「わけにはない」「てはいけない」等句型呼应使用;既有以"命令.依赖"的形式结句,也可与「してやる」的句式搭配使用。这些句式特征是由「見過ごす」的语义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王楠  李光赫 《现代语文》2013,(4):136-137,161
本文以表示原因、理由的倒装「カラ」句为研究对象,借助《中日对译语料库》考察了其汉译倾向。经考察发现,倒装「カラⅠ」句(事态、行为的原因、理由)的汉译形式中有标复句"(之所以)q,(是)因为p"居多,「カラⅡ」句(判断的依据)则是无标复句"q,p"居多,同时倒装「カラⅠ」句和「カラⅡ」句分别对应汉语的分析断定原因和补充说明原因的"由果溯因"句。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汉语中,“做”“干”“搞”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三个动词,它们都具有表达动作和行为的意义,在汉译日的过程中,常常译为日语中的动词「する 」或「やる」.以中国作家莫言小说《蛙》中的例句为例,从中日语言对比的角度,考察现代汉语“做”“干”“搞”对应的日语表达方式,并讨论译为日语动词「する」和「やる」的两种情况,以期通过考察现代汉语“做”“干”“搞”的日语译法,更加准确地掌握日语动词「す为」「やる」的区别与用法.  相似文献   

6.
关于「抱」     
在日语中当用汉字使用"抱"构成的动词里,「抱(だ)く」「抱(いだ)く」「抱(かか)える」可以说是最为日语学习者所熟悉的词汇。但正是由于中国日语学习者熟悉汉字的这一先天优势,导致了很多时候,仅凭借对中文的"抱"一词的固有印象去理解、使用这三个日语动词。本文通过具体例句「抱(だ)く」「抱(かか)える」进行词义分析,希望加深日语学习者对其用法的理解,进而对学习者今后的日语学习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丽琼 《考试周刊》2011,(35):96-97
「と」「ば」「たら」「なら」都能表示假定条件的意思。不过除了假定条件的意思以外,其还有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用法,这四者的用有相似点也有不同点。本文通过对四者用法的详细说明和对比,来总结它们用法的异同。由于它们之间的关系较为错综复杂,在此先对用法较多的「と」和「ば」进行讲解和比较,「たら」「なら」的用法及四者之间的综合比较在后续的文章中进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表示原因、理由的「オカゲデ」句为研究对象,将其用法分为「满意」和「讽刺」两类,并借助中日对译语料库考察了其汉译倾向。经考察发现,表示「满意」时的汉译形式以"由于P,所以Q""托……的福/沾……的光/拜……所赐(定型语)"和无标形式"P,Q/Q,P"较为常见。此外,表示「讽刺」时的汉译形式中无标形式"P,Q/Q,P""因为P,所以Q"和"由于P,所以Q"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教材选了《孙子兵法》十三篇之一的《谋攻》熊。《谋攻》一篇中有「百战百胜」和「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之语。对「百战百胜」一词的解释。《辞源》(2175页)和《辞海》(4627页)均释为:「谓每战必胜。」《汉语成港词黄》(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编)的解释是:「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其实,「百战」是各有所指的,指一百种类型的战斗。即:计战、谋战、间战、步战、选战、骑战、舟战、车战、  相似文献   

10.
在日语中,「手伝う」和「助ける」这两个动词都可以翻译成汉语的"帮助"的意思。很多日语初学者对两个词的区别比较模糊,在使用上经常出现误用现象。本文主要就两动词动作对象的差异,通过具体例句作以简单的分析,希望对日语学习者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テクル」是日语中一个重要的动补结构,是移动动词「クル」语法化的结果。这一结构使用频率极高,同时也是汉译时的一个难点。以往的研究多从「クル」到「~テクル」的语义变化路径为中心展开,拟从汉译角度对其进行考查,分析探讨将其翻译成汉语时的最佳措辞。  相似文献   

12.
「見過ごす」「見逃す」语义相似:「見過ごす」有①看漏、错过,②不过问,③宽恕的语义,「見逃す」有①看漏、错过,②放走,③宽恕的语义.围绕该语义,从它们所接的对象语以及与相关句型的搭配使用来揭示其不同的语义特征.即:「見過こす」倾向从感性角度看问题,体现了对人、物的漠不关心、轻视的消极态度;而「見逃す」倾向从理性角度看问...  相似文献   

13.
一、对常用词,联系有关句子理解。三年级语文教材中出现的词语,大多数属于常用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往往能够理解这些词语。例如《大海的歌》一课中「仿佛」一词,如孤立地提出来让学生解释,大部分学生只能通过查字典解决,但联系「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这个句子来理解,学生会很快意识到「仿佛」就是「好像」的意思。 二、对合成词,先分析词素,再结合上下文理解。汉语中的合成词较多,它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词素),每个词素都表示一定的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整体意义。例如《晨读》一课中「思索」一词,「思」是熟字,学生知道它是考虑的意思,「索」是生字,让学生查字典,联系词句会选择「寻找」这一义项,「索」与「思」合成思索,是考虑探求的意思,结合上下文「他用书托着下巴正在认真思索……」来理解,学生会用思考等近义词解释。  相似文献   

14.
「私は旅行は嫌ぃだ.ても旅は好きだ.」针对此例句,若要清晰明白地区分两者的不同,即使对于多年的日语学习者来说也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旅行」和「旅」都是很常见的词,而且查阅辞典对两者的解释都是"旅行、出远门",更有甚者解释仅为「旅行=旅」、「旅=旅行」,很难分辨它们的差异。另外,「旅行」和「旅」都可做名词使用,有时亦可互换使用。因此,日语学习者常常感到困惑:两者的词性、词义、用法等是否完全相同呢?以下本文将试着从五个方面探讨「旅行」和「旅」之间的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15.
上一篇文章主要从接受方是否想得到某物这一角度来探讨「~にもらぅ」与「~かぅもうぅ」之间异同,本文则从给予方的角度对二者进行比较,当给予方具有人性化或含有某客观事物具备拟人色彩的时,「もらぅ」前一般使用助词「に」;当给予方是某一集团或组织以及纯客观事物时,「もらぅ」前往往使用助词「かぅ」.此外,从语感的角度来看,「~にもらぅ」能够增强双方的"亲密感",「~かぅもうぅ」会产生某种距离感.  相似文献   

16.
关于「何しろ」和「何にしろ」这两个词,一般来说,前者主要是作副词使用,后者属于复合助词「にしろ」前接不定词的用法。然而,「何にしろ」除了这种用法以外,还可作副词使用,作副词使用时,不仅在用法上与「何しろ」完全相同,而且在形态上还与「何しろ」有着内在的联系。本文拟以这两个副词的形态为中心,通过语料库的数据统计分析,揭示「何しろ」和「何にしろ」在形态上所表现出的一词化倾向。  相似文献   

17.
李孟欣 《考试周刊》2011,(40):101-103
「もらう」是授受动词的一种,前面一般接续助词「に」或「から」表示动作的起点。本文从接受方是否想得到某物的角度,从两个方面对「~にもらう」和「~からもらう」进行对比,得出(1)接受方想得到某物时,「~にもらう」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内心交流,主要表现出接受方的感激之情,「~からもらう」强调动作的出发点;(2)接受方不想的得到某物时,「~にもらう」语义蕴含丰富,「~からもらう」只是强调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8.
「多い」这一形容词无论是在汉语还是日语里都属于比较特殊的存在,它不能单独做定语.从语义上可以观察到它不表示事物的个别属性;通过与「たくさんの」「多くの」的对比,发现「多い」所表达的数量多带有相对性;但「多い」短语可以做定语,常见于表示比较,存在领域的文脉中.  相似文献   

19.
虞建新 《林区教学》2011,(11):69-71
「贷す」和 「借りる」两个词都可译为“借”,但「贷す」是借出的意思,「借りる」是借入的意思。两个词实际上是一组反义词。所以在用法上有许多不同。笔者先讲述它们作为谓语动词单独使用时的用法和意义,然后再讲述它们与表示授受关系的补助动词一起使用时的用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日语的「対照」「比較」「対比」「比べる」都有"比较"的意思,但在语言类论文写作中却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用法。「対照」多用于语言之间的比较研究;「比較」使用比较广泛,是一个具体的研究手段;「対比」出现的频率较低,可作为一个语法术语来使用;「比べる」用于提供一个比较的对象,日语论文写作应根据不同需求对四者加以区分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