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魏婷婷 《青年记者》2009,(22):80-80
这是一个草根的时代,这是一个网铬的时代,这是一个互动的时代…一在这个时代,观众不再隐藏在荧屏后面被动地接受电视台提供的饕餮大餐。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策划者和编导们感叹:综艺节目太难办了,综艺节目太难出新了,综艺节目太难吸引观众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电视观众在欣赏综艺节目的时候,不难发现各节目的一个共同趋势:以往单一的形象标志有了各种变化;演播室和舞美变得更加精彩纷呈;不同层次的观众都能从电视中欣赏到自己喜爱的综艺节目……这些微妙变化除了归功于电视节目制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电视包装手段的运用。包装,为电视综艺节目打开了一片崭新的视野,在这一领域,国内王牌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显然是称之无愧的领头羊。  相似文献   

3.
刘琼 《今传媒》2006,(8):26-28
近年来,国内各大电视台综艺节目的迅猛发展造就了一大批综艺节目女主持人,她们在主持风格上各有千秋,但却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娱乐有余,知性不足。”尽管业界认为,“知识修养,知性魅力”是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必备素质之一,但在实际中,这一点往往被忽略了,有的电视台负责人甚至认为女主持人只要长得漂亮,会唱、会演、会跳、会搞笑即可。而这正是导致综艺节目女主持人无法长期发展的瓶颈所在——过于肤浅。久而久之,易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一、魅力的核心是个性当人们感叹当今内地综艺节目美女主持人泛滥、智慧型女主持人稀缺时,当人们惋惜曹颖…  相似文献   

4.
廖冲 《传媒》2019,(10):61-62
当前,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超过8亿,在视频网站上观看综艺节目的人群中,超过一半是“90后”,他们观看综艺节目的时长高于其他群体,这为网络综艺节目带来了巨大潜力,也为网络综艺节目制作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偶像练习生》就是一档通过网民投票参与选手选拔的节目,每一个观众都可以参与投票,这些观众和粉丝也被称为全民制作人。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观众对综艺节目的内容及主旨、形式等要求不断提高,包括转换综艺节目关注的话题、扩大节目涉及的领域、改变节目制作的场景以及节目逐渐倾向娱乐化等等。为了增加收视率,综艺节目就必须逐步跟进观众的思想,揣摩好现今各种类型观众对电视节目的需求,针对这些情况来制定综艺节目的对策,通过时代的变化和观众心理的变迁来促成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浅析《康熙来了》的主持风格及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为现今台湾综艺节目的代表之一,<康熙来了>凭借其独特的节目形式和主持风格,受到了港台及大陆观众的热烈欢迎和追捧,大众娱乐价值观深入人心.这让更多的电视人思考在电视娱乐化时代节目风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形成综艺节目独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展较晚,自20世纪80年代起至今经历了一个被归纳为“晚会时代”、“游戏时代”、“益智时代”、“选秀时代”的发展历程.这期间,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发展浮浮沉沉,一些曾经特别欢迎的综艺节目,如《正大综艺》、《综艺大观》也消失了.之后,新媒体的出现,国内外各种优秀的综艺娱乐节目让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对我国的综艺娱乐节目造成了不小的冲击.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我国电视综艺行业首先要看清楚自身存在的缺陷,其次要善于发现和借鉴国外同行业节目的优点.本文以浙江卫视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为例,看我国综艺节目发展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8.
2016年对喜剧综艺市场来说,是炙热的夏天.索福瑞收视率调查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结束后,省级卫视收视率排名出现了较大变化,东方卫视从2015年的第六跃至2016年的第一,而对此贡献最大的是《欢乐喜剧人》这档喜剧综艺节目.《欢乐喜剧人》第二季以2.79%的平均收视率, 3.67%的最高份额将观众牢牢锁定在荧屏前.同时,这档喜剧节目还凭借网络播放量、百度指数、微博话题阅读数等多项优异指标荣获2016年度国民品牌综艺节目,又一次引发了大众对戏剧综艺节目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综艺节目经历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确立了成熟的制作与传播体系。但是,随着新媒体理念开始受到广泛重视,新型综艺节目开始在网络技术的加持下高速发展,对传统综艺体系造成了严重冲击,导致观众群体规模不断缩减,影响了正常经济收益。在这种背景条件下,综艺节目应当重视新媒体理念所具有的革新意义,探索网络自制形式发展方向,确保综艺节目能够在信息化时代重新焕发光彩,完成观众群体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增长目标。  相似文献   

10.
吴一阁  王勇 《今传媒》2024,(1):44-48
当下,许多电视台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获取更高收视率,倾向于制作娱乐综艺节目,导致泛娱乐化在电视文化生态中成为较普遍的现象。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兴起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不仅让观众在心灵和身体得到释放的同时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引发观众进行思考,更调动了观众阅读的主动性。中央电视台于2017年开创的首档大型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收视率的节节攀升也表明它既满足了观众的文化需求,也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总而言之,在当下综艺节目日益增多的市场环境下,综艺节目制作方只有不断了解受众的内心需求,才能使节目脱颖而出,这也是当代传媒人需要认真思考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为例,对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概述,并对其热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其他综艺节目的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邹伟  聂文婷 《今传媒》2005,(2):12-14
在综艺节目过时、欢乐游戏过火、益智竞技过热的今天,电视娱乐节目应该以怎样的内容和样式来满足观众的要求呢?央视二套改版后全新推出的《非常6 1》栏目较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自2003年10月26日这个栏目首次播出以来,收视率不断攀升,一举超越了许多当红的娱乐节目。本文主要从  相似文献   

12.
5月20日晚,湖南经济电视台本该直播的《幸运2000》综艺节目却被一档录播综艺节目《星际大联盟》替代,这表明曾缤纷五载的《幸运》系列节目走完了它生命的旅程,将永远成为观众记忆中的一个段落。《幸运》节目的“下课”,出人意料,观众和同行为之惋惜。曾记否,1995年12月23日,大型直播综艺节目《幸运3721》一开播,便给湖南电视观众送去了一股清新之风,一时间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热点节目。它不仅成了湖南电视综艺节目的“点火”者和领头雁,而且为促进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繁荣和火爆起到了催化作用。之后,《幸跳》…  相似文献   

13.
滕飞  陆丹 《今传媒》2015,(3):96-97
从2014年浙江卫视开播的《奔跑吧兄弟》这档真人秀迅速的活跃在电视和网络上之后,很快成为了观众的"新宠"。这档从韩国引进版权的真人秀节目在众多综艺节目层出不穷的时代独树一帜,成就了浙江卫视在此时段的高收率。所以在它获得成功的同时,应该注意到它成功的细节,其中一点就是对电视节目中字幕进行精包装。本文从节目中精包装字幕的功能分类中来看未来分析综艺节目字幕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电视荧屏上,选秀类综艺节目、明星访谈类综艺节目、益智类综艺节目、生活服务型综艺节目、生活体验型综艺节目……可谓类型众多、喧闹非凡,这些节目在本文中,会根据参加节目的嘉宾身份不同而被分为"明星秀"节目与"造星秀"节目,实际上都属于真人秀节目.  相似文献   

15.
周凡凡  刘宗元 《传媒》2018,(15):70-71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中的广告植入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广告品牌热度、知名度的提升以及观众好感度的增加提供了途径.网络综艺节目的广告植入形式多种多样,但商品广告与节目在内容上的契合度以及与节目自身基调的一致性是将广告信息传递给受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综艺节目历来是各家电视台的重头戏。近年来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央视及各省市电视台均使出浑身解数,年年改版,花样翻新,追求时尚多元,千方百计地吸引观众的眼球,增加电视台节目的收视率。观其像,探其质,笔者认为在强化内容、形式、科技、主持人个性化等诸多因素同时,有一个引发观众兴趣的因素不可小觑。这便是悬念,综艺节目的主持人要善于把握和布设悬  相似文献   

17.
刘琼   《今传媒》2006,(8X):26-28
近年来,国内各大电视台综艺节目的迅猛发展造就了一大批综艺节目女主持人,她们在主持风格上各有千秋,但却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娱乐有余,知性不足。”尽管业界认为,“知识修养,知性魅力”是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必备素质之一,但在实际中,这一点往往被忽略了,有的电视台负责人甚至认为女主持人只要长得漂亮,会唱、会演、会跳、会搞笑即可。而这正是导致综艺节目女主持人无法长期发展的瓶颈所在——过于肤浅。久而久之,易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相似文献   

18.
"网络时代的到来已经突破了先前一些人对文字发表的垄断……这是一个市场的时代,竞争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垄断被颠覆、权威被颠覆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毛晶晶 《视听界》2011,(5):104-105
随着综艺节目的风行,诸多频道都开办了明星参与的综艺节目,然而,观众对明星类综艺节目的态度已由当初的极度好奇到争相追看,再过渡到如今的不以为奇。不管是几个明星一台戏,能把这台戏唱好的综艺节目越来越少,绝大多数节目的收视大不如前,在“瓶颈”中的“窒息”感越来越强。为何明星类综艺节目越来越萧条?  相似文献   

20.
在荧屏争夺观众眼球的时代,靠娱乐取胜、以综艺主打,似乎成为各电视媒体拯救自我的神奇魔杖。从央视《综艺大观》为代表的“晚会时代”,到《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而形成的“娱乐时代”,直到《幸运52》《开心辞典》以竞猜得奖迎合观众喜欢刺激性活动的心理而形成综艺节目的“竞猜时代”。在这一过程中,西部各电视媒体也以生存的本能,纷纷推出了一系列综艺娱乐节目,既为观众“造梦”,又为自身“造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