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郭亮 《考试周刊》2012,(25):76-77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餐菜名更是浓缩了各式菜肴的烹饪技术和地方特色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中餐菜名是外国友人了解中国菜、中国饮食文化的窗口和桥梁。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参照,根据中餐菜名的三种主要命名方式具体讨论了中餐菜名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希望了解中国的悠久文化,尤其是饮食文化。但是,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点菜或服务员介绍菜品时,菜单的误译产生了不少误解,极不利于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因此,中国传统菜肴的准确英译在传播中华饮食文化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当前译本现存问题、菜名翻译影响因素、菜名翻译的原则几个方面简要探讨了中国传统菜肴的英译方法,以帮助更有效地传播历史悠久的中国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的中国菜名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将这些信息传递到目的语文化中去是翻译的重要使命。文章着重论述了中国菜名的文化性及将其传译到西方文化的后殖民意义,提出异化翻译是翻译中国菜名的最重要原则,此翻译策略能有效传播中华饮食文化,对发展中华饮食文化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邱海梅  田菲 《海外英语》2023,(4):45-47+66
中餐菜名翻译是翻译实践中比较常见的主题。目的论也是翻译理论中的主要理论之一,适用于指导“信息型”和“召唤型”文本。菜名既传递菜品配料、烹饪方式等基本信息,又吸引食客点选特色菜肴,同时具有“信息型”与“召唤型”文本特征。该文结合中餐菜名的命名特点,探讨目的论指导下的中餐菜名翻译方法,希望通过对中餐菜名来历、典故探究及英译的赏析,激发读者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以期助力传播中国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5.
具有中国特色的中餐菜单往往包含大量的文化负载词汇。英汉两种语言由于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因而在翻译文化负载词的过程中很难在译语文化中找到完全对等的词汇。依据《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首先从中餐菜名的命名规则和烹饪方法来分析菜名的构成,再选取书中部分与文化负载词有关的菜名,对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含义进行深度的解析,以期探究中华传统饮食文化是怎样在菜肴名称英译过程中得到发扬光大的。中餐菜名在英译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菜名中饮食文化的处理,这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具有中国特色的中餐菜单往往包含大量的文化负载词汇。英汉两种语言由于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因而在翻译文化负载词的过程中很难在译语文化中找到完全对等的词汇。依据《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首先从中餐菜名的命名规则和烹饪方法来分析菜名的构成,再选取书中部分与文化负载词有关的菜名,对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含义进行深度的解析,以期探究中华传统饮食文化是怎样在菜肴名称英译过程中得到发扬光大的。中餐菜名在英译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菜名中饮食文化的处理,这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乔秀全 《考试周刊》2015,(10):19-20
<正>作为独特的饮食文化风景,中国菜本身就十分丰富有趣,充满了各种地域的、气候的、材料的、制作方式的特征,甚至充满了典故,是文化的积淀。中国的菜名文化广博深远,悦耳动听,富含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中华菜名如诗如画,打造出中华饮食文化卓尔不群的艺术品位。因此,如何有效翻译中菜名,关系到能否有效传递饮食文化信息和传播华夏文明的大计。正是这种文化的积淀,使得中国菜的译名成为了一个难题,却又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陆艳芳 《培训与研究》2008,25(1):133-134
在享有世界烹饪王国之称的中华大地,烹饪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品尝独具特色的中华美食已成为海外游客在中国观光游览的一项重要内容。菜名作为一种传递信息和传播文化的手段,在饮食文化对外交流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中式菜肴的命名特点出发,探讨了在翻译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命名特点,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即"直译"和"直译加注释"的方法,以实现准确而形象生动的翻译。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美食之邦,菜品命名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一道菜品,我们最先接触的便是其名称,菜名的语言特点独具风格,体现在语音、语义、修辞三个方面,这些特点使得菜名作为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文章从中国菜名的命名特点、修辞手法和菜名命名的原则三个角度进行论述,通过分析菜名的语言特点,来了解中国菜名的文化内涵,进而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美食文化,促进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康巴特色菜名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宣传康巴饮食文化为出发点,分析了康巴特色菜系的文化内涵和菜名的命名方式,从藏式菜肴的命名法和构词方式入手,初步探讨了藏式菜名的基本翻译方法和技巧,并结合示例归纳提出了直译、意译、音译、意译加注、音译加注等五种具体、实用的藏式菜名英译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菜名英译的原则与具体方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外交流中,中华饮食文化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菜名折射出中华民族绚丽的饮食文化,恰当翻译这些菜名对于中华美食的发扬光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中餐,中餐菜单中菜名的英译成为传播中国饮食文化的必要手段。以中餐菜单菜名的命名方法为基础,运用巴斯奈特文化翻译理论,探讨中餐菜单中菜名英译的各种方法,达到传播中国饮食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饮食文化非常发达的国家。中式菜肴名称蕴含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幽默。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反映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也折射出国人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有浓郁的地域性文化特色。准确形象地把中国菜名译成英语,可以让外国友人在品尝我国菜肴独特风味的同时,还能从菜名中了解中国菜的烹调艺术和文化内涵。本文结合实例阐述了中式菜肴名称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4.
潮菜菜肴命名的文化内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名是菜肴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商业价值和推销功能 ,中国菜肴命名方法多样 ,特别是艺术菜名 ,古已有之 ,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揭示潮菜命名与潮汕文化的联系 ,阐明了潮菜的命名虽然多种多样、各有称谓 ,但是潮菜的命名却具有潮汕海洋文化的共同特征 ,充分强化了潮汕地域性文化的集体特征 ,这对于形成潮菜成熟的文化品牌风格具有积极的意义 ,同时对规范潮菜菜肴的命名方法进一步探讨 ,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爽 《华章》2013,(20)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中外交流日益频繁,社会文化交流更是直接,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餐菜肴品种繁多,许多来华的外国客人对中国美食都赞不绝口。在这种情况下,中餐菜名的英译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为依据,指出了现今社会上广泛存在的中餐菜名英译的混乱问题以及原因,结合具体的菜名分类重点探讨了中餐菜名的有效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相似文献   

16.
"吃"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饮食"行为,而是被赋予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随着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中国的饮食文化也逐渐为俄罗斯人所熟知,中餐菜名的俄译是俄罗斯人欣赏中国美食的关键。中国菜肴种类繁多,菜名亦是精彩纷呈,富含文化内涵。文章以中餐菜名中的修辞特色为基础,以写实和写意为出发点,重点探讨两种类型菜名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袁娜 《考试周刊》2012,(55):90-91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中国菜肴成为外国友人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如何恰当精确地翻译中国菜式.已成为传扬中华美食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本文就中式菜名英译的原则及方法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8.
张兵兵 《英语广场》2020,(13):30-32
在20世纪90年代,翻译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在此背景下,翻译研究从语言层面扩展到了文化层面。五花八门的中式菜名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中华饮食文化。译者在翻译中式菜名时,应增强自身文化素养,结合翻译目的灵活运用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勇于探索新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达到最佳翻译效果,促进中国饮食文化的对外交流和传播。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菜极具民族特色,是中华饮食文化的宝贵遗产。如何将中国特色菜恰当地英译对于提高中国饮食文化全球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以接受美学论为指导,考虑到西方读者的审美期待和接受能力,该研究将重点转向目的语读者,并总结出中国特色菜名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莹 《文教资料》2009,(36):66-68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尤其重要。作为贯穿于悠久饮食文化的一条线索,中国菜名生动地反映了林林总总的原料名称、烹制方法、莱肴的色香味形.而且菜肴的创始人或发源地、吉祥语等也大量出现在菜名中。在现今这个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将中式菜名翻译成准确、优美、同时传递中国文化的译文.对于促进不同国家的人民之间的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和中国菜名中体现的文化历史,谈谈中式莱名的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