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书讯     
新闻书讯《喉舌论》郭超人著,新华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作者最近15年来在新华社领导岗位上有关新闻工作部分讲话稿与文稿的汇集,计七十余篇,包含看作者对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新闻事业和改革新闻报道、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心得,包含着新华社按照...  相似文献   

2.
郭超人同志的《喉舌论》再版发行之后,我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自觉获益匪浅。这本新闻论集,汇集了作者最近15年来有关新闻工作的重要文稿与讲话稿,也翔实记录了新华社在改革开放年代的历史足迹,只要不是浮光掠影地匆匆浏览,就能从中获得思想上的共鸣与启迪,并深化对新时期新闻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2016,(3):142-143
作为党中央直接领导的新闻舆论机构,新华社要带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讲话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快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和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努力形成与党中央治国理政相适应的新闻品格和新闻力量,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相似文献   

4.
1947年冬季,新华社豫皖苏分社曾经发过一条战斗消息,这条消息就是记述雪枫报社和新华社豫皖苏分社工作人员一手拿枪战斗、一手办报发新闻的真实情况。这条新闻虽然不是什么出色的好稿,它却反映了解放区新闻工作人员在紧张战斗生活中的一个侧面。 1947年秋季,我和王甸等一群人,从新华社华东前线分社派到豫皖苏根据地去作新闻工作。这个根据地是在长期坚持敌后游击战争中取得了光辉战绩的地区。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南下大别山区以后,  相似文献   

5.
新华社英文广播开始于1944年8月,定向旧金山,电力很弱,但是从这时起,中国共产党的声音就开始第一次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出现。通过这个广播,我们党的主张和意见能迅速地为世界读者所听到。那时,我们没有办向世界广播的通讯社的经验,也没有兄弟党的专家的帮助,但是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新华社英文广播的创办人之一沈建图同志和其他同志摸索出几条原则,这些原则到今天还是指导着对外部工作的正确的根据。作为业务思想的指导原则,首先是一切从政治出发。我们当时的政治方针正和陆定一同志在新华社二  相似文献   

6.
胡耀邦同志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阐述了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性质、任务以及新时期党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干部的素质问题,指出提高新闻队伍的素质首要的是要增强无产阶级党性。耀邦同志提出的这些问题,在当前具有很强的针对  相似文献   

7.
在新华社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上,今年是“新闻业务改革年”,也是“新闻业务规范年”。 编印出版《新华社采编人员手册》,这在新华社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可以说,这是新华社业务建设中一项具有奠基意义的工程。 《新华社采编人员手册》不是  相似文献   

8.
李瑞环同志在关于新闻工作讲话中指出:“报纸要做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就是关于新闻工作党性的一种鲜明、形象而科学的表述。”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的人否定或贬低新闻是阶级和政党“喉舌”的论点,甚至将“喉舌”与“传声简”等同起来,胡说什么“喉舌是个旧观念”,“在现代新闻意识里喉舌不是个好听的词。”方励之说得更露骨:“新闻报刊是喉舌,没有什么自由而言。”我们说,“喉舌”只不过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在于说明了它和“大脑”的依存关系。在我国,首先用“喉舌”概括报纸性质  相似文献   

9.
胡耀邦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一文中说:“新闻事业要能够当好党的喉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凡是做过党的新闻工作的同志,都会深有同感。为什么当好党的喉舌不容易? 首先,要深入正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准确地进行宣传是不容易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制订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大多是针对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一些老大难问题,认真总结了历史上的经验教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对党的新闻工作的认识,比较系统地介绍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知识,本报特举办了有四十多位新参加新闻工作同志的培训班。我在培训班上讲了一次课,以后又回答了讨论中提出的一些问题,现将讲课和回答问题的内容简要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这句话现在没有过时,永远也不会过时.可是在我们的一些媒体上,挂着<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路透社等诸多西方媒体电头的消息却渐渐多了起来,出自国外一些街头小报的消息甚至堂而皇之地上了我们某些网站和某些报刊的要闻栏目.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当然应该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但我们也绝不应该忘记,我们是中国的媒体.不是美国媒体的传声筒,更不是"垃圾新闻"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12.
一、新闻漫画与报刊的历史渊源新闻漫画属于新闻与漫画的交融区,它既有新闻的某些特性,又包含着漫画的部分特征。但确切地说,新闻漫画更应该属于新闻范畴。新闻漫画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十九世纪的欧洲和美国。而随着西方文化的慢慢渗透,中国在十九世纪末  相似文献   

13.
我受一个新闻刊物的委托,去北京采访几位新闻界人物成长经验。有人建议我去找找新华社记者顾迈南。说她作新闻工作的时间不算长,但成就不小。她是怎样走过来的,这个问题肯定对从事新闻工作的年轻同志会有帮助的。于是我便去采访了她。  相似文献   

14.
我每天看报,对新华社是有深厚的感情的。同时我也是“新闻业务”的长期读者,因为栽是从事新闻教育工作的,“新闻业务”虽是新华社的业务刊物,对我的业务却很有帮助,所以我每期必看,成为它的爱好者。从最近两期“新闻业务”的“笔谈新华社的业务矛盾”栏里,看到许多讨论新华社未来发展的文  相似文献   

15.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这一定论不仅为新闻界所公认,也彰显了新闻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闻实践中我体会到,当个"好喉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应该努力达到"三个境界"。  相似文献   

16.
刘少奇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在新华社的创建与发展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他没有像毛泽东那样从新华社组建起始终不渝地关怀和指导着它的进步与成长;没有像周恩来那样在一些重大问题、重要时刻,如同一位总编辑为新华社报道运筹帷幄。而他留下来的主要是理论财富,从新华社的性质、思想路线、工作作风到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论述。这些论述是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00周年时,回忆和研究他的新闻实践和新闻论述,既是怀念,又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喉舌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基本观念和重要内容。坚持和强调新闻的喉舌功能是我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当前,新闻工作面临着更为复杂的舆论环境和更加激烈的新闻竞争,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十分重要。党报的最大优势便  相似文献   

18.
新华社新闻大厦的发稿系统中,有一个专门为全国地市报提供新闻稿件服务的部门——国内部地方新闻编辑室。这里编发的稿件供全国230多家地市报刊用。今年春天,作为新华社与地市报双向交流的一项内容,安阳日报社派我到新华社国内部地方新闻编辑室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和工作。在这期间,我与地方室的同志一道编稿,还参加了他们组织的易地采访,耳闻目睹之间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我到地方室后编辑的第一篇稿件是《安阳市劳动局妥善解决特困户子女就业问题》,当时我对这种纯地方新闻能不能在新华社播发心里吃不准。但地方室一位负责人看过后说,别看这只是地方新闻,站  相似文献   

19.
去年11月初,新华社建社60周年前夕,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了新华社,对新华社工作人员提出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学习总书记的教诲,我深感这一希望抓住了当前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即重视新闻队伍的建设。而再学习与再深入,又抓住了新闻队伍建设的  相似文献   

20.
新华社成立了新闻研究部。它的工作方针和研究范围是:一、根据党的三中全会精神,研究全社各项宣传报道中提出的问题;研究实际工作中提出的新问题,以加强宣传报道的针对性。二、加强新闻业务研究,办好《新闻业务》,提倡及时总结报道经验。三、逐步地整理、总结过去新华社工作的经验,分批写出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