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包括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知识、家庭教育能力、家庭教育意识等内容.家庭教育素养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既直接影响家庭教育质量,也决定家庭教育成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从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知识、家庭教育能力、家庭教育意识等四个维度,对50岁以下中青年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发现家长对自身家庭教育素养的评价在不同维度有不同结果.总的来看,家长对自身家庭教育观念素养、家庭教育能力、家庭教育意识的评价较为积极,但对自身家庭教育知识的评价则较为消极.在分析家长家庭教育素养各维度状况的基础上给出了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对广大家长家庭教育素养的提升起到启发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育人是家庭教育的本体功能.然而,在现实的家庭教育中,呈现出功利化的家庭教育育人理念、边缘化的家庭教育育人地位、规训化的家庭教育育人行为等现象.究其缘由,功利化的竞争筛选机制扭曲了家庭教育育人的初衷,缺位的家庭教育立法模糊了家庭教育育人的职责主体,程式化的家庭氛围固化了家庭教育育人的方式.因此,家庭教育育人亟需丰富家庭教育理论支持,完善家庭教育法规体系,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推进家庭教育育人功能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但家庭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问题.家长学校是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系统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家长教育素质水平和家庭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家长学校在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协作并形成合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影响极大,但它不同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而具有特定的优势和弱点.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成为家庭教育活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10省市出台的《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对"政府购买家庭教育服务"都作出明确规定.政府购买家庭教育服务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应当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为主体内容,将家庭教育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的框架之中,同时确保家庭教育服务的公益性.为推动《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的落实,有必要细化法律文本,增强政府购买家庭教育服务的动力;建立帮扶机制,培育家庭教育服务的市场主体;强化监督机制,对政府购买家庭教育服务的效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6.
当前,迫切需要提升中小学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因为中小学缺乏专业的家庭教育师资;教师是"让家庭教育功能和价值回归"的"主角";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关系到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从实践层面看,目前教师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时面临一些困境:教师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目标和内容界定模糊不清;教师家庭教育专业知识结构不完整;教师家庭教育能力训练的实践不够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四个方面改进: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家庭教育课程学习;家庭教育骨干教师要聚焦在家庭教育课程研发的能力;以问题为中心,注重家庭教育案例的教研;建立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可操作化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政府行为存在于家庭教育领域,使个性化的家庭教育在一定历史时期具有相似性、社会性.在当代,家庭教育领域中政府行为的方式及相应的机理是多元化的,表现为制定正式制度调控家庭教育、通过非正式制度影响家庭教育、依据家庭教育权的私权性质指导性介入、依靠非政府组织间接介入和以公立学校教育制度带动家庭教育的取向.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家庭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误区.家庭教育开放化有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家庭教育开放化具体体现在家庭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资源的开放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历来重视家庭教育,近些年,随着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更是成为社会的热点.在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大背景下,中国家庭教育表现出重重矛盾.本文通过对中国家庭教育中所存在的矛盾的分析,试图探索适合中国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之道.  相似文献   

10.
晏红 《中华家教》2021,(1):47-53
家庭教育是人类社会中长期存在的现象,家庭教育指导是在现代社会出现的一个新事物、一项新事业.家庭教育的私人教育性质、非正式教育性质和终身教育性质,明确了家庭教育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中应该仍然保持的"本色"与地位;家庭教育指导的公共服务性质、非正规教育性质和社会教育性质,明确了家庭教育指导的"身份"与地位.明确辨析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