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旧闻中有新闻线索报纸做新闻,十分看重一个新闻事件或一个新闻人物的“首发”,对同一事件或人物的“非首发”常常被认为是旧闻而为人不屑。其实,旧闻中也能发现不少新闻线索,这就是报纸新闻资源的再利用。传统报纸对非首发稿件存在偏见,但是很多新闻类的周刊靠的就是对一些已发的动态新闻进行深度发掘来打市场。比如《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很多都是对近一段时间的热点新闻事件的深度发掘,但还是吸引了大批读者。又如现代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异化是一个并不新鲜的主题,极端的表象是高考前后一些考得不好的孩子患得患失的悲剧,在一些媒体上都曾报道。2005年4月25日,《武汉晚报》头版刊登了《3000小考生妖魔化妈妈》一文,选择的就是家庭教育异化的这一主题,从这一方面来说这是条人所共知的“旧闻”。然而,文章一出,引起极大轰动,网上、媒体热议一片。  相似文献   

2.
报人多会说“溢美之辞易得,无情挑刺难求”,但当批评的芒刺戳到了鼻尖时,能够坦然对之的却十分难得。7月9日的天津《今晚报》“读者俱乐部”刊出读者季凯国的“真情宣泄”:“今天的晚报我最不爱看”!原来,该报6月7日第五版刊出一副照片:《传呼办证办到了城雕上》,一张约4寸见方的新闻图片,赫然显示着代办证件的联系号码。季凯国在信中尖锐地指出,那些办假证者  相似文献   

3.
《人民日报》自2003年11月2日在第五版和第六版推出《新农村》周刊后,一些读者、尤其是农村读者纷纷来电来函给予肯定,认为周刊集中体现了“三贴近”的要求,是人民日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视关心“三农”工作的又一有力举措。湖北省安陆市陈店乡政府的刘建成发来传  相似文献   

4.
素以“关注文化,倡导阅读”为宗旨的《中国图书商报》“阅读周刊”,于今年1月21日推出了浩达56版的“1995—2004阅读十年”主题特刊,受到读书界人士的欢迎。该特刊着眼于十年间的阅读文化变迁,提出了“在海量的资讯时代,我们还剩下多少时间来阅读”这一严肃问题。其中第2—9版是“1995—2004中国阅读典型报告”,继本刊主编徐雁教授《阅读造就一个时代的风情:经典与时尚》的开篇文章之后,依次是北京大学王余光教授与汪琴博士的《世纪之交读  相似文献   

5.
近日来,翻阅报纸,发现7月5日农民日报第三版有一篇稿件的大标题是《生产大队的擎旗人》;6月28日解放日报第三版《老兵新传》一文中也多次出现“2队与6队”、“队长”等。时至今日,这类名词以这种形式在报纸上出现,实在有违《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问题出在省市乃至全国  相似文献   

6.
第五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于7月3日降下帷幕,据《南京日报》7月4日一版报道:新体育杂志社总编郝克强说,“8000多人看棋不但创造了全国纪录,而且也是世界纪录。”《新华日报》、《中国青年报》、《解  相似文献   

7.
作者·读者     
编辑室: 看了《新闻研究资料》第四期《忆上海<消息>半周刊》一文,对照我们保存的全份《消息》半周刊,有些事实有出入: 1.《消息》半周刊,顾名思义,就知道每周出版两期。从1946年4月创刊,到5月下旬被迫停刊,一共出了14期。文中说,“7月中旬被国民党反动派勒令停刊”,7月中旬为5月  相似文献   

8.
阅毕徐雁平先生《写在报刊边上的文字》(《中华读书报》1997年10月29日“家园”版)一文,我不由得想起了《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周刊”版主编胡洪侠为该“周刊”所写下的那些“编读札记”来。这些“编读札记”写在该周刊的一角,每期都有。短短的数百字,千把字,小而巧,有玲珑精致之美,一如江南流水之上所架设的一座座小桥。一篇篇读下来,令人觉得都是那样地有韵味。初读这些“编读札记”时,闪过我脑际的是:编辑家的美文。徐君的文章说,“近  相似文献   

9.
“参与”是参加的意思。可是,时下“参与”一词,在一些报刊上经常误写为“参予”、“参预”、“参于”。请看以下几例: 《杂文报》1991年8月16日三版《不是安坐品茗时》一文“……杂文要积极参予这一伟大的工程……”。《僚望》周刊1991年第48期《依法即可责“众”》一文“……参预往往成群结伙……”。  相似文献   

10.
今年植树节前后,一些报纸载文介绍我国的植树节。我发现,有的文章有谬误。3月12日工人日报题为《植树与植树节》一文中说:“1915年,我国规定过7月13日为植树节,1929年又改定孙中山先生逝世日(3月12日)为植树节。”3月12日湖北日报第四版摘登四川日报的文章《植树节:全人类共同的节日》说:“我国  相似文献   

11.
我很喜欢看《河北日报》的“经济生活周刊”,尤其喜爱该周刊的《圆桌》专栏。这个专栏发表的文章,我几乎每篇都认真阅读。今年从6月17日开始至7月15日结束。这个专栏连续发表了万城写的《看浙江人如何“抱团”打天下》(以下简称《“抱团”打天下》)5篇系列短文。读后,深受启迪,教益颇深。使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之一的团结协作、互惠互利有了新的更深一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我国许多新闻媒体都强调培养更多专家型的编辑、记者,并为之而积极努力。作为军队的新闻媒体,要不要培养专家型的编辑、记者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时代向军队传媒提出了新的要求最近,《解放军报》增办了一些周刊,其中每周三刊发的《军事科技周刊》受到广泛欢迎,从将军到士兵,喜欢这《军事科技周刊》的不少。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拿一期《军事科技周刊》来分析一下吧。今年1月19日的《周刊》一版,刊登了我特种兵参加国际反恐怖集训纪实《中国军人扬威世界猎人学校》,二版头条“军营科技新观察”专栏,登载…  相似文献   

13.
一天,孝感广播电视报一位编辑给我打来电话说:“汉川报社给你寄来了稿费,汇款单在我们编辑部,请你来领取。”我说:“我一直未给汉川报投稿,他们为何给我寄稿酬呢?”这位编辑说:“我们孝感广播电视报在2000年11月28日《社会聚焦》版刊登了你写的文章,12月10日汉川报在《生活时空》版转载了,由于该报不知道你的地址,把汇款单寄给我们,请我们转交给你。”几天后,汉川报又通过孝感市新闻出版局把样报转交给我。我收到稿费和样报后,深受感动。现在报纸、杂志为了增加信息量,从其它报纸、杂志上转载文章的很多,不少报…  相似文献   

14.
新闻史话     
我国的报刊,创办伊始,并无稿约,亦无稿酬。不但没有稿酬,文人雅士,投稿报刊,还被视为广告,须支付费用。稿酬制度始于何时?郑逸梅在《从首订稿约谈到王蕴章》中称始于上海的《小说月报》。然我于更早的广东《岭东日报》中,看到一则“本馆广告”,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新闻是正在发生的历史,与新闻相对应,已经形成历史的新闻,人们常称之为“旧闻”。“旧闻”承载历史,也承载价值。当今世界的光怪陆离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媒体不仅有责任报道正在形成历史的新闻,还有责任发掘已经形成历史的“旧闻”。新闻媒体的旧闻包装在努力扮演这个发掘者的角色,并成为在媒体竞争中重要的内容构架。用旧闻挖掘深层历史故事天津《今晚报》的《今晚周刊》自2001年1月创办以来已刊出200多期,其中《旧闻钩沉》主要展示了伟人足迹、名人轶事以及旧闻中的新鲜故事,成为广大读者每…  相似文献   

16.
今年植树节前后,一些报纸载文介绍我国的植树节。我发现,有的文章有谬误。 3月12日工人日报题为《植树与植树节》一文中说:“1915年,我国规定过7月13日为植树节,1929年又改定孙中山先生逝世日(3月12日)为植树节。” 3月12日湖北日报第四版摘登四川日报的  相似文献   

17.
去年9月27日—11月22日,《河南日报·经济信息周刊》以“本报特别报道”形式,在一版显要位置连续推出了9篇报道。其中8篇的题目分别是:《零点:我们在郑州火车站“打的”》、《晚七时三十分:在郑州10大商场》、  相似文献   

18.
刘丹  阎锋 《新闻实践》2005,(11):36-38
时下,报业集团跨区域扩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应时而动,把目光对准了经济发达的珠三角二级城市,继2003年12月第三次改版增加“珠三角新闻版”之后,又于2004年6月起相继推出《佛山观察》、《东莞观察》、《深圳观察》和《江门观察》四大周刊(下简称《观察》),以更本土更贴近的内容、更详尽更具深度的报道和资讯进一步贴近二级城市。 一、四大周刊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观察》以“本土+深度+整合”为新闻操作理念,与《南方日报》的“珠三角新闻版”优势互补,实现资源整合。时效性强的地市新闻稿件仍由从周一到周五刊出的“珠三角新闻版”处理,而篇幅较长、需做深做透的稿件则放在版面空间较宽松的相关《观察》周刊。  相似文献   

19.
《杂文报》2009年10月9日第6版刊登《尴尬的监考》一文,文中说:“考试不到十分钟,就戚戚私语,声音越来越大,我进行了严肃批评警告,以引起考生重视。”  相似文献   

20.
我发现,《燕赵都市报》非常热衷于使用“黑名单”这个词。现举一例如下: 2001年7月26日十八版标题:《一批不合格药品上了“黑名单”》。 每读到“黑名单”我就生疑:“黑名单”是什么玩艺儿?是褒义还是贬义的?文中不见解释。但从报道内容不难看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