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天底下哪个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和快乐地成长呢?为此,不少父母致力于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以尽到父母对子女的应尽责任。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却感到让孩子幸福和快乐太难了。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是家庭承担社会责任中最重要的一种功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父亲的作用却很少被人所知,甚至被忽略.通过父亲教育对子女成长的作用的论述,使人们认识到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让父亲能真正肩负起其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3.
“我3岁时,在家生活基本能够自理,4岁半能上街里买菜,5岁时能乘公交车独自到达郑州的每一个角落。那时,我已认识了3000多个汉字,可以自由自在地阅读。6岁时,我独自去北京奥申委参加申奥活动。七八岁就开始独闯全国……”这是郑州市先锋小学三年级学生任乐园的一段自我介绍。她的成长得益于父亲任庆文对她的特殊教育。启蒙,从认知开始被媒体称为“教育狂人”的任庆文是河南省团校的一名心理学副教授,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教育和研究工作。他说:“我要做的事,是把我国2亿中小学生从教室的‘囚笼’中解放出来,放归大自然和社会。”“孩子出生以后…  相似文献   

4.
时下,一种新的家庭教育理念——父母与孩子签“合同”正在各大中城市悄然兴起。这种教育理念主张父母与子女之间签订“合同”,将父母和子女应该发扬的优点、必须改进的不良习惯写进“合同”,父母和子女分别承诺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亲子合同”保证了亲子之间的平等交流,从而有效地变父母说、孩子听的“单向教育”形式为父母与子女互相承诺的“双向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5.
爸爸,醒来     
他是位单亲父亲,带着个有"问题"的孩子来到了他打工的城市上小学。班主任一次次让他到学校来,诉说孩子的不守纪律、贪玩和不服管教。他当时就想打孩子,但所有老师都拦着他,说"这样不可以"。孩子听了,眼泪哗哗地往下流。  相似文献   

6.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经常面临着这样尴尬的事:自己苦口婆心指出孩子的不良习惯和缺点,可孩子就是听不进去。于是,一些家长摸索出了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亲子协议”。在协议里写清父母和子女分别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亲子协议”保证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平等交流,将“单向教育”变为父母与子女互相承诺的“双向教育”。  相似文献   

7.
徐群  钱俊枝 《教书育人》2001,(15):44-46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不乏其数,他们希望子女将来能出人头地,但苦于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孩子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特别是现在中学生的家长,多是单位、家庭的主体,工作量大、家务活重,因此与孩子交流较少,即使关心,也只停留在孩子考了多少分上。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入学后,教育的任务就交给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了,做家长的只要能保证他吃好、穿好,供他完成学业,就尽到父母的义务和责任了。这些认识都是家庭教育的误区所在。班主任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8.
今年正月初五,父亲要带我和姐姐去给乡下的祖母拜年。一夜的寒风,吹来了塞北的大雪,把武汉这个以火炉著称的城市也变得寒气袭人。临行前,父亲把我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宇儿,你今年已经16岁了,在这16年的生活中,我太忙,也许对你没有尽到一个父亲应尽的责任,我十分内疚。但你应该认真想一想,你现在是一个16岁的小大人了,受了十几年的老师教育,你妈妈和姐姐平时也没少教你、疼你,我也找你谈过好多次,但你一直不能醒悟,在逃学、上网、赌博的歪门邪道上越滑越远。我做父亲的只好横下一条心,把你送到乡下老家你祖母那里就读,让你去感受一下乡…  相似文献   

9.
由于工作需要,许多夫妻不得不分居两地。两地分居家庭中的孩子一般都在母亲身边,因此,常听一些父亲说孩子认生,不跟他亲,等等。其实,这些不在孩子身边的父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亚于孩子的母亲,在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对孩子的爱甚至比母亲更深沉。出现父子生分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孩子缺少感受父爱的机会。父爱对孩子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对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都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两地分居的夫妻双方应担起责任并作出实际的努力,去创造让孩子感受父爱的机会。从小生命开始孕育起,做母亲的就应经常向远方做父亲的介绍孩子在娘胎里的情况,并在“胎教”时与孩子“谈谈”有关他父亲的内容,听录有父亲声音的磁带。在孩子将要出世时,父亲最好能回家探亲,使孩子一出生就能见到父亲,以建立最初的父子间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父亲越来越多地参与对幼儿的教育。幼儿教育专家们把父亲的这种参与分成三种水平:一、父亲直接与幼儿相互作用,如和孩子一起游戏、谈话等等。大多数父亲的参与水平都属于这一种。二、父亲间接与幼儿相互作用,如做饭给孩子吃,替孩子打扫房间等等。三、父亲富有教育子女的责任心。处于这一水平的父亲,能够担负起教养幼儿的重任,意识到幼儿不仅有社会和情感方面的需要,而且还有认知和身体等方面的需求。这种水平的参与是最重要的。为了使父亲更积极地参与幼儿教育,提高参与水平,美国许多幼儿园都开设了“父亲日”活动。从父亲角度看,这一活动能加强父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使父亲更好地了解幼儿,特别是自己的子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我的女儿杨双菁,今年13岁,在初中二年级学习。应当说,在家长和教师的帮助下,她在人生的最初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定的、令人欣慰的步伐。下面我想结合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谈一点培养孩子的体会。教育子女是家长应尽的义务,有其严肃的社会性。尤其要重视子女的早期教育,因学龄前幼儿期的  相似文献   

12.
说到用语言教育孩子还是用行动教育孩子让我想起了这样一件事:一个父亲带着孩子去参加儿童攀岩比赛,父亲是个攀岩爱好者,儿子的身体素质也不错。比赛时父亲站在场外不停地给儿子喊加油,儿子也能清晰地听见父亲的声音“别紧张!”“快一点儿!”“别害怕!”可是最终儿子还是输掉了比赛。事后孩子对他的父亲说:“其实当时我一点儿也不紧张,也不害怕,可就是不知道哪一个支点最有利于继续向上爬,而且手指头在岩壁上怎么也使不上劲。由于没选好支点,最后脱手了,才会输给对手。”父亲听后有些遗憾,  相似文献   

13.
台湾作家席慕蓉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别人是怎样地把儿女托付到我的手中,他们用谦卑热切的态度,希望我能够,请求我能够,使他们的子女进入一种境界,达到一种要求,实现一个从几十年前便开始盼望着的幻梦与理想。”对每一个家庭来说,孩子都是百分之百的希望和寄托,如何使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我们教师应尽的义务和对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餐桌节目     
我理解,父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二是直接教化。在家庭中,母亲往往关心对子女的生活料理,父亲更多地关注子女的全面发展。父亲的成功之处应该在于宏观把握子女的成长环境。比如,我女儿翘翘的入学年龄和学校选择,我就很费了一番思考。女儿生日晚,年龄在同年级的孩子中是最小的,而且,她的性子又较慢。在征求了她的老师的意见之后,我决定让孩子晚一年入学,并且没有往“宝塔尖儿”上的学校里挤,而是选择了一所教育教学都很正规的普通学校。到现在为止,她在那所学校里发展得很好,学习中上,一直…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把父亲分为“孩子之父”和“人之父”两大类。“孩子之父”是“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好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这种家长,先生斥之为“制造孩子的家伙”,因此称为“孩子之父”。第二类是“人之父”,这种家长“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三字经》里也说过:“养不教父之过。”可见,教育好子女是我们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6.
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子女以反驳、顶撞等方式的争辩。面对这种争辩,做父母的该怎么处理呢?明智的做法是给子女以争辩的权利,认真地听取孩子的争辩。然而,我们的很多家长往往信奉自己说了算,不给孩子争辩的余地,这是不对的。某乡李君对此深有体会。有一次,他在学校家长现场会上说:我是个中学教师,教学生不觉得困难,可教育儿子老不得法。儿子颇聪明,也很顽皮、好动,老惹我生气,一生气我就劈头盖脑地打他,从小一直打到他上小学四年级,可以说是打尽打绝打出了名。对此,不光家中父母、妻子反对,连儿子的班主任也找我谈,建议我打过儿…  相似文献   

17.
“六公开”是农村学校进行安全教育的基础1.公开宣传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农村学生的家长,由于受地理条件和文化素质的制约,在对学校教育的职责和任务的认识与理解上常常出现偏差。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孩子到了学校,一切就该由学校负责,出了任何差错都是学校的责任。因而一旦出了事,不仅不主动地配合学校工作,甚至还向子女灌输一些与学校教育相悖的思想。所以,向社会及家长公开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让其全面、正确地了解学校在教育中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对于改善教育的外部环境,形成多方协作的良好教育局面极为有利。2.公开学校对…  相似文献   

18.
父亲节     
《英语自学》2009,(7):38-39
原文段落[一]: 1924年,美国总统卡尔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建议把父亲节作为一个全国性的节日,以便“在父亲和子女间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并且使父亲铭记自己应尽的全部责任”。//1972年,尼克松总统正式签署了建立父亲节的议案。//后来,这一节日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如今,历来重视亲子关系、强调父亲教养责任的中国城市人群,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这个“洋节”。  相似文献   

19.
正"父母皆祸害"这一惊悚说法出现网络,语出一个拥有六万多名成员的讨论小组,成员大多不满父母的过度教育。父母出于爱与责任的教育竟成了子女的祸害,看似不可思议却残酷地映照出一部分触目惊心的现实。中国的父母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负责任最辛苦的父母,为何到头来却这般吃力不讨好呢?有些孩子刚一生下来,父母就寄予厚望,刻意在孩子周围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让孩子时时刻刻都处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标题的这句话得自于陈鹤琴先生。本期的《本刊专访》采访的就是陈先生的女儿陈秀云。陈老师回忆了父亲对子女的教育及他的一些教育思想。也许是因为陈老师的亲身经历,也许是因为陈先生是一个教育家同时更是七个孩子的父亲,他的教育思想听起来就像是对我们今天的父母在说。比如他曾说:做父母的要多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要用语言来激励孩子,使他们感觉自己是主动的,是很高兴做某事的。此篇专访希望父母们能够翻开一读,父亲们能读读当是最好的了。也许读过并认真地想一想且在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中应用之后,就像陶行知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