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柳雯 《现代语文》2006,(2):95-97
一部学作品的内容是什么?一部学作品的形式是什么?面对类似如此的发问,且不论被提问能否给出回答或给出何种回答,在一般情况下,似乎没有人会对这样的提问本身提出质疑,似乎很少有人注意过这样的提法本身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2.
一为什么要研究这一课题?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都有自己一套思想、方法作为它的骨架和灵魂。没有思想、方法的学科就等于没有灵魂的学科,也是“混乱”的学科,就无法供人们学习和运用。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是一个似乎清楚,又似乎不清楚的问题。八十年代末有关专家已提出了这一问题,但仅说明了数学思想、方法对学好数学的重要性,还没有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和外延下出正确的定义,更没有人对“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数学上的作用,以及如何贯彻数学思想、方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出回答。上述问题正是本课题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赖高明 《福建教育》2023,(43):36-38
<正>有校长问我:“你履职新学校后做的‘显著’工作是什么?”我无以回答。是啊,我到这所学校工作确实没有给学校做过什么“项目”式事情,这样看似乎是“没有什么大做为”;但令我欣慰的是,同事对我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反馈是“你有给学校带来‘无痕’的改变”。梳理这种“‘无痕’的改变”,或许可以从“改”稿子与“画”海报说起。  相似文献   

4.
朱宇 《江苏教育》2008,(4):29-30
什么是“有效教学”?这个问题似乎不难回答。“凡是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实现效果预期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专家这样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5.
“在学校工作的这几年,你的教育有悔吗?”面对这个问题,我最初的回答是“没有”。但静下心来想了想,似乎又没了自信,于是我不住地问自己:“你的教育有问题吗?”再仔细想想,我似乎找到了答案——有太多的忽略、太多的不经意,点点滴滴积累起来,原来竟然是一个“悔”、一个“愧”。  相似文献   

6.
学校怎样引进竞争机制现在流行“把竞争机制引进中小学校”的口号。但究竟引进什么?怎样引进?现在似乎还没有“流行”的回答。其实,如同客观事物之间择优汰劣的较量和竞争不可避免一样,教育上的竞争也是古已有之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竞相设学,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教学片段: 师:(在黑板上画了个“О”)请问,它代表什么? (问题似乎很简单,容易回答。实际上,学生已经开始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动思维机器。生分小组讨论,争先恐后地回答。)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即将成为历史,21世纪已经在向我们走来。对于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来说,“21世纪”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向通常被视为青少年学生道德教育之“权威机构”的学校与“社会代言人”的教师究竟提出了什么?这是每一位处于世纪之交的学校德育理论工作者都必须深入研究并作出明确回答的问题,也是每一所学校、乃至每一位教师都不能不认真思考并获得科学认识的问题。① 笔者的基本回答是:对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而言,21世纪意味着传统的“教会顺从的道德教育”必须转变为“教会选择的道德教育”;它向我国学校与教师的道德教育素质提出…  相似文献   

9.
校园文化不是靠某某领导有意安排而成的,也不是靠某某校长刻意打造而成的,而是学校多年的积淀和传承,在引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而显现的,校长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必须在认真弄清并回答“学校已经有些什么?”“学校需要什么?”“学校缺少什么?”“学校该怎么做?”四个问题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校已有文化资源,采取“理解分析基本情况---确立学校文化理念系统---打造学校校园景观---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活动---构建心灵家园”的步骤,以“三着力”为突破口,重构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10.
勇赫 《母婴世界》2012,(9):28-29
“尊重”这个词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场合,就像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它真的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容器吗?我看未必!学校、教育机构、公益组织,甚至企业都将“尊重”做成标语打在最醒目的地方,似乎在刻意营造一种人文关怀。请问,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1.
施红雷 《陕西教育》2010,(11):50-50
上海东方卫视主持人劳春燕采访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时问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成为一个科学家需要什么?”丁回答:“兴趣。”第二个问题:“成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什么?”丁回答:“兴趣。”第三个问题:“成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需要什么?”丁回答:“还是兴趣。”可见,  相似文献   

12.
把假期还给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为什么要放假?”这似乎不是个问题。就像数学公理一样,不须证明。学校嘛,当然要放假啦!大家从小到大、到老都是这么过来的,这就和饿了要吃饭那么自然,吃饭是因为饿了,饿了就要吃饭。但是,在“学校”和“放假”之间加一个“为什么”,恐怕不是大部分人能回答上来的,这其中可能包括许多校长、教师甚至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因为笔者曾经就此问题专门请教过上述几类人,回答都不够周延。  相似文献   

13.
IQ加油站     
张建 《双语学习》2011,(7):F0003-F0003
1哪个字母是个问题? 2什么东西在擦干的时侯会变湿? 3什么问题永远不能回答“是”? 4全世界的人们在同一时间做的事情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王珊 《小学生导读》2012,(12):32-33
我7岁时曾经问过爸爸:“幸福是什么?”爸爸没有回答我。现在,我长大了,我似乎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5.
“基因兴奋剂会出现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吗?”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数年来,各种预测的声音都在强调:北京奥运会可能是基因兴奋剂登场的舞台。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对企业权力理论中的很多问题正处于激烈的争论之中,例如,企业权力性质是什么,企业权力来源的基础是什么,企业权力如何配置?以及由此派生的公司治理等问题,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给出了不尽相同的回答。尽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各不相同,甚至令人莫衷一是,但企业权力理论研究整体框架已趋于清晰。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是训练课——管窥中学语文教学“无理”的现状及出路●四川省渠县中学李华平语文课是什么课?这个问题似乎不需要回答。而实际上,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忽略,使目前中学语文教学呈“无理”之状况,那么语文教学效果差、效率低,课足不前,无法“同现代化建设接轨”(张...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有一天深夜走进实验室,见一个学生仍伏在工作台上,便问道:“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我在工作。”学生回答。“那你白天在做什么?”“在工作。”“那么你早晨也在工作吗?”“是的,教授,早晨我也在工作。”学生似乎期待老师的赞许:卢瑟福略微迟疑了一下,随即问道:“那么,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相似文献   

19.
针对小学生观察不正确、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指导学生看图时,要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去看,如教学看图作文《好姐姐》,在指导学生看图时,要指导学生回答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问?文中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从图中哪些什么地方看出姐姐“好”呢?学生根据这一系列的问题,一步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边看边想,怎样突出姐姐“好”呢?通过姐姐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方面的表现使学生明白。  相似文献   

20.
课堂是什么?学生是干什么的?对这两个问题,很多人的回答是错误的。课堂不单是听讲做题,学生也不是为学习而生存。用杜威的话说:“课堂即社会,学校即人生。”我们该给孩子们怎样的人生体验?为他们走向社会奠定什么基础?泽州一中的教学改革给了孩子们积极的体验、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